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命运是否改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行业的最终格局里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寻找改变命运的轨迹,一定要从行业发展的规律和最终格局谈起。
一个行业从幼稚期到成熟期通常要经历充分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三个阶段。有人将此比喻为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
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成千上万家企业活得都挺滋润。但是,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却少得可怜。
中国彩电行业曾经多达200多家企业,现在却只有10家左右的企业活下来了,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只有4家。行业淘汰率高达95%以上。
中国火腿肠企业曾经多达数百家,现在真正有市场份额的只有三家。在产业集中过程中,98%以上的企业死亡了。
上述现象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规律?我们不妨从世界同行业的对比中寻找产业发展规律。
啤酒是德国的“民族产业”,带有太多的地域化特征。所以,德国2000家左右啤酒企业能够共生共荣。啤酒不是美国的民族产业,所以,美国啤酒业呈现寡头垄断态势。啤酒同样不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所以,人们预测中国啤酒行业将逐步呈现美国啤酒行业的格局,而不是德国的格局。
葡萄酒是法国的民族产业,所以,法国葡萄酒行业呈现多元化格局。但葡萄酒不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所以,中国葡萄酒产业像美国一样呈现寡头格局。
白酒是中国的民族产业,因此,任何对于白酒行业将实现产业集中或寡头垄断的预测都难以兑现。尽管茅台和五粮液等优势企业规模有扩大趋势,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白酒行业分散的基本格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大致找到行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如果一个行业是民族产业,那么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是多元的,产业通常呈现分散格局,不同规模的企业以不同的特色生存下来。企业不以规模论强弱,而以对特定消费者的适应决定成活。
世界上的多数产业都将面临产业集中过程,产业集中过程是90%、99%甚至99.9%的企业的死亡过程。汽车、家电等行业早就演绎了这样的过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行业演绎这个过程。
如果行业的未来格局注定是产业集中,那么,企业的未来注定只有四种命运:
第一种命运:快速崛起,整合对手
蒙牛为什么把自己的目标定为100亿元?因为只有100亿元才有资格整合对手。蒙牛最初发展靠的是资本的积累,但当他的规模达到100亿元时,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现象出现了,蒙牛的融资变得极其容易。国际战略投资者、股市纷纷看好蒙牛。各地方政策对蒙牛的招商政策是:地皮白送、厂房盖好。蒙牛只要把设备搬进来就行了。有了这样的资格,蒙牛整合行业就变成特别容易,“马太效应”就会出现。
第二种命运:常规发展,被对手整合
行业整合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市场整合。大量中小企业的死亡都是市场整合的结果,长虹发动价格战的目的是“清理门户”,就是通过市场整合对手。
二是政策整合。当国家出台某种强制性政策时,意味着不符合这些政策的企业将消亡,如国家出台政策“禁止销售散装速冻食品”,就意味着企业成批死亡。
三是资本整合。即资本并购行为。常规发展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呈现“长不大、死不了”的状态,只获得与对手对峙的资格,没有整合对手的资格。优势企业往往通过资本整合的方式整合对手,如华润、青啤、燕京对同行的兼并。
第三种命运:熊猫式生存
也叫特色式生存。熊猫被称为活化石,与恐龙同时代。熊猫同时代的动物基本灭绝了,但熊猫奇迹般生存下来了,这是因为熊猫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吃竹子。竹子是最没有营养的植物,其它动物都不吃的竹子,熊猫不与其它动物竞争食物,所以它能长久生存下来。
第四种命运:慢性死亡或生不如死
大多数企业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以常规速度发展的企业,其最佳命运只不过是“死得更悲壮”而已。
其实,多数死得悄无声息的企业连这样的“待遇”都没有。多数企业在死亡之时连奢望同行收购的希望都没有。最悲惨的是那么明知活不下去,却还勉强活着的企业——死期可待是多么难受的煎熬啊!
一个行业从幼稚期到成熟期通常要经历充分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三个阶段。有人将此比喻为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
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成千上万家企业活得都挺滋润。但是,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却少得可怜。
中国彩电行业曾经多达200多家企业,现在却只有10家左右的企业活下来了,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只有4家。行业淘汰率高达95%以上。
中国火腿肠企业曾经多达数百家,现在真正有市场份额的只有三家。在产业集中过程中,98%以上的企业死亡了。
上述现象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规律?我们不妨从世界同行业的对比中寻找产业发展规律。
啤酒是德国的“民族产业”,带有太多的地域化特征。所以,德国2000家左右啤酒企业能够共生共荣。啤酒不是美国的民族产业,所以,美国啤酒业呈现寡头垄断态势。啤酒同样不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所以,人们预测中国啤酒行业将逐步呈现美国啤酒行业的格局,而不是德国的格局。
葡萄酒是法国的民族产业,所以,法国葡萄酒行业呈现多元化格局。但葡萄酒不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所以,中国葡萄酒产业像美国一样呈现寡头格局。
白酒是中国的民族产业,因此,任何对于白酒行业将实现产业集中或寡头垄断的预测都难以兑现。尽管茅台和五粮液等优势企业规模有扩大趋势,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白酒行业分散的基本格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大致找到行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如果一个行业是民族产业,那么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是多元的,产业通常呈现分散格局,不同规模的企业以不同的特色生存下来。企业不以规模论强弱,而以对特定消费者的适应决定成活。
世界上的多数产业都将面临产业集中过程,产业集中过程是90%、99%甚至99.9%的企业的死亡过程。汽车、家电等行业早就演绎了这样的过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行业演绎这个过程。
如果行业的未来格局注定是产业集中,那么,企业的未来注定只有四种命运:
第一种命运:快速崛起,整合对手
蒙牛为什么把自己的目标定为100亿元?因为只有100亿元才有资格整合对手。蒙牛最初发展靠的是资本的积累,但当他的规模达到100亿元时,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现象出现了,蒙牛的融资变得极其容易。国际战略投资者、股市纷纷看好蒙牛。各地方政策对蒙牛的招商政策是:地皮白送、厂房盖好。蒙牛只要把设备搬进来就行了。有了这样的资格,蒙牛整合行业就变成特别容易,“马太效应”就会出现。
第二种命运:常规发展,被对手整合
行业整合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市场整合。大量中小企业的死亡都是市场整合的结果,长虹发动价格战的目的是“清理门户”,就是通过市场整合对手。
二是政策整合。当国家出台某种强制性政策时,意味着不符合这些政策的企业将消亡,如国家出台政策“禁止销售散装速冻食品”,就意味着企业成批死亡。
三是资本整合。即资本并购行为。常规发展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呈现“长不大、死不了”的状态,只获得与对手对峙的资格,没有整合对手的资格。优势企业往往通过资本整合的方式整合对手,如华润、青啤、燕京对同行的兼并。
第三种命运:熊猫式生存
也叫特色式生存。熊猫被称为活化石,与恐龙同时代。熊猫同时代的动物基本灭绝了,但熊猫奇迹般生存下来了,这是因为熊猫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吃竹子。竹子是最没有营养的植物,其它动物都不吃的竹子,熊猫不与其它动物竞争食物,所以它能长久生存下来。
第四种命运:慢性死亡或生不如死
大多数企业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以常规速度发展的企业,其最佳命运只不过是“死得更悲壮”而已。
其实,多数死得悄无声息的企业连这样的“待遇”都没有。多数企业在死亡之时连奢望同行收购的希望都没有。最悲惨的是那么明知活不下去,却还勉强活着的企业——死期可待是多么难受的煎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