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第一节课,我给一个班上音乐鉴赏课,我早早地在多媒体教室等着。结果学生却不这么积极,个别学生因为刚午睡完显得还没睡醒的样子,还有的学生课间玩的劲头还没消。铃响后我组织学生们坐好,接着开始上课,我感觉到让学生保持住刚开始的听课状态很难。果然,过了不长时间,当我开始向学生们简介所要欣赏的作品时,就有一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嘀嘀咕咕,大概在继续他们下课时的话题。一时很难把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我说了几句,但作用不大。于是,我即兴选了一段音乐《放驴》,先不告诉学生曲名,只告诉他们有几处音响非常准确地模仿了一种动物的叫声,让他们仔细听音乐展开联想,看谁能说出这首乐曲描写的跟哪种动物有关?学生们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都竖起耳朵听音乐,仍然有讨论的声音,但这次他们说的内容变了,有的直接问我:“是不是公鸡?”“在动物园里么?”当曲目一出来,学生们的情绪马上被统一起来。我就顺势对学生说:“这就是音乐的作用,将音符编织成旋律来描写动物、景物、人物、故事情节……”并且我表扬了刚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的那位同学,因为他听准了音乐效果。所以,我要求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在欣赏时,注意分析旋律特点。接着,使学生在这种注意力的状态下欣赏《喜洋洋》。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今天的课上,如果我对不听讲的学生继续进行批评,他们也许会坐端正,不讲话,可他们的心还是不会收回,没过几分钟,又会故态萌发,同时,在心中也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音乐课,这样,对后面的学习就不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的确,真正称职的教师是靠把课讲得生动和深入浅出来维持课堂纪律,是靠自身的人格力量率先垂范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来影响、带动学生的,而不是靠压制学生个性发展来维持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学生也不例外。尤其是象这些调皮的学生,平时得到的更多的总是不屑的眼神和批评的声音,在音乐课上,他也是纪律松散,随心所欲,没有兴趣。成功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他们的内心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呀。我想,这样的学生只能慢慢地想办法来引导他。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所以,教育学生的时候,方法很重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下茁壮成长。在这节课上,我播放了教材之外的录音片断,尽量鼓励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的疑问带动其他学生的讨论,最后达到共识。不但没有一味批评他们,反而给了他们一份鼓励和信任,给了他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发现这样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能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我曾看到一个教学案例,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有一个上小学的小姑娘感觉自己的功课比别人差。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下课也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在美术课上,老师却发现她的画画得比谁都好,想象独特、观察仔细、对色彩的运用也很有个性。于是,老师多次把他的画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同学们欣赏,并加以表扬。后来她的画还参加了不少绘画作品展览,并获了奖。没多久,这个小女孩性格开朗起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连笑声里都有了自信…
这位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她学习的热情。毕竟,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本是很自然的事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非个个都是不努力。有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及精力甚至更多。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原因,使他们暂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这位老师的赞美真可谓独具慧眼,因为他发现了这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身上深藏的潜能和优势。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得了奖,而是这位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找到了通往成功之门的信心。
如果,这位老师没有帮助这个学生提高自信心,而是揪住她的短处不放,那么使学生更加沮丧、更加灰心,在只看重学生成绩的大人的威压下,在其他人歧视的目光中,她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快乐。无疑会对这个学生的身心造成莫大的压力,失去信心,将来在任何领域都很难有发展。象这样的孩子不应该过着并不快乐的学生时代,他们身上还有闪光点,他们希望在关心和帮助下努力取得好成绩,这也正是我们作教师应该做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构成每个人个性的主要方面的性格、气质、能力诸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如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上、在意志方面、在情绪方面、在气质上还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有的同学明显地表现出音乐的才能、绘画的才能、体育的才能,有的表现出动手制作的才能、讲演的才能、写作的才能,等等。此外,能力的差异还表现在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上。“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整齐划一、一个模式是可怕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声音、一种思维、我讲你听“注入式”,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亦步亦趋。被抛弃的学生中很有可能是具有创造潜力的学生。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蠢笨,遭到别人的嘲笑,但他的母亲却对他充满信心,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两千多种发明创造。所有这些实例,都证明了,正确评价一个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会对他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发展潜力的开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旨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更何况,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指出,人的智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智能。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力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今天的课上,如果我对不听讲的学生继续进行批评,他们也许会坐端正,不讲话,可他们的心还是不会收回,没过几分钟,又会故态萌发,同时,在心中也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音乐课,这样,对后面的学习就不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的确,真正称职的教师是靠把课讲得生动和深入浅出来维持课堂纪律,是靠自身的人格力量率先垂范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来影响、带动学生的,而不是靠压制学生个性发展来维持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学生也不例外。尤其是象这些调皮的学生,平时得到的更多的总是不屑的眼神和批评的声音,在音乐课上,他也是纪律松散,随心所欲,没有兴趣。成功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他们的内心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呀。我想,这样的学生只能慢慢地想办法来引导他。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所以,教育学生的时候,方法很重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下茁壮成长。在这节课上,我播放了教材之外的录音片断,尽量鼓励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的疑问带动其他学生的讨论,最后达到共识。不但没有一味批评他们,反而给了他们一份鼓励和信任,给了他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发现这样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能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我曾看到一个教学案例,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有一个上小学的小姑娘感觉自己的功课比别人差。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下课也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在美术课上,老师却发现她的画画得比谁都好,想象独特、观察仔细、对色彩的运用也很有个性。于是,老师多次把他的画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同学们欣赏,并加以表扬。后来她的画还参加了不少绘画作品展览,并获了奖。没多久,这个小女孩性格开朗起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连笑声里都有了自信…
这位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她学习的热情。毕竟,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本是很自然的事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非个个都是不努力。有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及精力甚至更多。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原因,使他们暂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这位老师的赞美真可谓独具慧眼,因为他发现了这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身上深藏的潜能和优势。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得了奖,而是这位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找到了通往成功之门的信心。
如果,这位老师没有帮助这个学生提高自信心,而是揪住她的短处不放,那么使学生更加沮丧、更加灰心,在只看重学生成绩的大人的威压下,在其他人歧视的目光中,她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快乐。无疑会对这个学生的身心造成莫大的压力,失去信心,将来在任何领域都很难有发展。象这样的孩子不应该过着并不快乐的学生时代,他们身上还有闪光点,他们希望在关心和帮助下努力取得好成绩,这也正是我们作教师应该做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构成每个人个性的主要方面的性格、气质、能力诸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如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上、在意志方面、在情绪方面、在气质上还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有的同学明显地表现出音乐的才能、绘画的才能、体育的才能,有的表现出动手制作的才能、讲演的才能、写作的才能,等等。此外,能力的差异还表现在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上。“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整齐划一、一个模式是可怕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声音、一种思维、我讲你听“注入式”,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亦步亦趋。被抛弃的学生中很有可能是具有创造潜力的学生。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蠢笨,遭到别人的嘲笑,但他的母亲却对他充满信心,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两千多种发明创造。所有这些实例,都证明了,正确评价一个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会对他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发展潜力的开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旨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更何况,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指出,人的智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智能。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力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