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指责他们。
马斯洛有关人的五层次的需要,对教育最大的启示就是:老师要欣赏学生,让学生要有成就感,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求得自已内心的“愉悦”,在课堂学习中激发产生向上的动力,进而“乐学”。
一、在“生本教育”中,“尊重”是决定“生本教育”实践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基于对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的理解,语文教师把语文定位在:1、对学生思维状况、合作探究方式的引领;2、倡导学生交流合作,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放大个人的思维力;3、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4、在各学科中寻找语文实践的生长点;5、用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这五个方面。
二、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由于遗传的原因,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天性。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天性,接纳每个学生的独特天性,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詹勤同学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偏僻的家乡务农,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把詹勤送到柳林中学。“生本教育”试验一开始,就发现在学校里,他总是不安静:上课时,他的小组时不时有引人发笑的问题提出;教室里的“硬件”都被他“破坏”过。但在我们的“同伴”关系调查中,却发现他有着良好的“同伴”关系。这个同学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观察,谈话,走访家庭后,知道他喜欢迎接挑战,喜欢承担风险,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他的“不安静”,他的“引人发笑”的问题,他的“破坏性”都源于他的天性,要尊重他,并引导他向“利他”上发展。
在随后的“生本教学”中,教师安排他开“多媒体”,画表格,写板书,用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较难的“方案”交给他,要他找知识规律……在对他的天性的尊重中,他成长了。
三、尊重学生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尊重学生,就要顺其自然,就要接纳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就要重视学生做出的独立判断。因此,尊重学生,有助于学生独立性的养成并克服对别人的依赖性,有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在这种氛围中,素质好、天性具有优势、心理健康的学生会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语文教师对她这种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给予高度的尊重。使“伏龙凤雏”小组学习,探究、合作品质、探究过程的“取舍”等学习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尊重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这既是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实现“助人自助”的前提,这对于那些在过去生活中因某一阶段未受到积极关注、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出现心理和行为失调的学生尤其重要。因此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现在,他们从简单的字词书写到能够高声诵读;从被动的听组长安排到要求同学们抄写他们三人带给的课外学习的诗词;从老师催交作业到主动批改同学们的“手抄”诗词;从上课被动听课到课下做好“ppt”在课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性的培养,使三位同学高举“自信的大旗”,思想道德品质朝良性方面发展。他们因受到尊重,导致人格与学校适应良好。
五、尊重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听之任之。
在指导学生沿着“生本教育”期望的方向发展,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方面,遏制其消极方面,使学生生活得更快乐,使其生命更有价值,但是教师对学生要有恰当的教育和引导,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课堂上,杨少东同学常常引用课外知识来就 “语文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显示出他在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功底。是语文教师的“爱徒”之一。但由于他知识,年龄,阅历的局限,很多时候他提供的知识有“缺陷”,如任其“畅所欲言”,表面上是尊重,实际上是放纵。
一次上《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时,他在讲彗星的形成时,出现了错误。语文教师适时介入,给以适当的教育,及时的制止了对知识不求甚解的行为。
这应该说是尊重的另一层含义,即:重视并严肃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
在“资源整合课”《核舟记》的学习中,她和她的小组设计的由“亮亮”电视台采编人员陪同外国友人领略中国民俗的环节,通过中英文对照,把数学,物理,政治融合在《核舟记》这一美文中,收到了极佳的学习效果。
但她也犯错误。班上有一位因小时候身体不好,家长溺爱而造成学习习惯不好,多次留级,年纪稍大的同学,一直和同学相处不太融洽。有一段时间,戴婷带头孤立他,使之在班上没有立足之地。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惩罚”了戴婷。让她在办公室面壁,故意冷淡了两节课,让她体会被抛弃的感觉。告诉她,作为班长,左手应是“公”,右手应是“平”。要做一个尊重人的人,做具有善良、富于同情心、容忍、心怀宽阔、敏感等个性特征的人。班长也是群体中一员,个人行为应该符合社会规范,应该受到约束。这样才能健康成长,将来融入群体和社会。
如今的戴婷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这些事实都证明:赏识是一种尊重,惩罚也是一种尊重。有时,惩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更为有效的尊重。
高度重视学生” 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尊重教育为师生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在语文活动中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
“高度尊重学生”让教师可以享受快乐,心中沉淀着对人的永恒尊重;坦然接受令人烦恼的教育过程;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成长、成熟而高兴、兴奋、满足、洋洋得意。
这就是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带来的美好!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马斯洛有关人的五层次的需要,对教育最大的启示就是:老师要欣赏学生,让学生要有成就感,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求得自已内心的“愉悦”,在课堂学习中激发产生向上的动力,进而“乐学”。
一、在“生本教育”中,“尊重”是决定“生本教育”实践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基于对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的理解,语文教师把语文定位在:1、对学生思维状况、合作探究方式的引领;2、倡导学生交流合作,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放大个人的思维力;3、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4、在各学科中寻找语文实践的生长点;5、用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这五个方面。
二、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由于遗传的原因,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天性。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天性,接纳每个学生的独特天性,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詹勤同学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偏僻的家乡务农,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把詹勤送到柳林中学。“生本教育”试验一开始,就发现在学校里,他总是不安静:上课时,他的小组时不时有引人发笑的问题提出;教室里的“硬件”都被他“破坏”过。但在我们的“同伴”关系调查中,却发现他有着良好的“同伴”关系。这个同学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观察,谈话,走访家庭后,知道他喜欢迎接挑战,喜欢承担风险,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他的“不安静”,他的“引人发笑”的问题,他的“破坏性”都源于他的天性,要尊重他,并引导他向“利他”上发展。
在随后的“生本教学”中,教师安排他开“多媒体”,画表格,写板书,用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较难的“方案”交给他,要他找知识规律……在对他的天性的尊重中,他成长了。
三、尊重学生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尊重学生,就要顺其自然,就要接纳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就要重视学生做出的独立判断。因此,尊重学生,有助于学生独立性的养成并克服对别人的依赖性,有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在这种氛围中,素质好、天性具有优势、心理健康的学生会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语文教师对她这种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给予高度的尊重。使“伏龙凤雏”小组学习,探究、合作品质、探究过程的“取舍”等学习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尊重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这既是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实现“助人自助”的前提,这对于那些在过去生活中因某一阶段未受到积极关注、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出现心理和行为失调的学生尤其重要。因此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现在,他们从简单的字词书写到能够高声诵读;从被动的听组长安排到要求同学们抄写他们三人带给的课外学习的诗词;从老师催交作业到主动批改同学们的“手抄”诗词;从上课被动听课到课下做好“ppt”在课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性的培养,使三位同学高举“自信的大旗”,思想道德品质朝良性方面发展。他们因受到尊重,导致人格与学校适应良好。
五、尊重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听之任之。
在指导学生沿着“生本教育”期望的方向发展,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方面,遏制其消极方面,使学生生活得更快乐,使其生命更有价值,但是教师对学生要有恰当的教育和引导,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课堂上,杨少东同学常常引用课外知识来就 “语文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显示出他在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功底。是语文教师的“爱徒”之一。但由于他知识,年龄,阅历的局限,很多时候他提供的知识有“缺陷”,如任其“畅所欲言”,表面上是尊重,实际上是放纵。
一次上《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时,他在讲彗星的形成时,出现了错误。语文教师适时介入,给以适当的教育,及时的制止了对知识不求甚解的行为。
这应该说是尊重的另一层含义,即:重视并严肃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
在“资源整合课”《核舟记》的学习中,她和她的小组设计的由“亮亮”电视台采编人员陪同外国友人领略中国民俗的环节,通过中英文对照,把数学,物理,政治融合在《核舟记》这一美文中,收到了极佳的学习效果。
但她也犯错误。班上有一位因小时候身体不好,家长溺爱而造成学习习惯不好,多次留级,年纪稍大的同学,一直和同学相处不太融洽。有一段时间,戴婷带头孤立他,使之在班上没有立足之地。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惩罚”了戴婷。让她在办公室面壁,故意冷淡了两节课,让她体会被抛弃的感觉。告诉她,作为班长,左手应是“公”,右手应是“平”。要做一个尊重人的人,做具有善良、富于同情心、容忍、心怀宽阔、敏感等个性特征的人。班长也是群体中一员,个人行为应该符合社会规范,应该受到约束。这样才能健康成长,将来融入群体和社会。
如今的戴婷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这些事实都证明:赏识是一种尊重,惩罚也是一种尊重。有时,惩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更为有效的尊重。
高度重视学生” 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尊重教育为师生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在语文活动中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
“高度尊重学生”让教师可以享受快乐,心中沉淀着对人的永恒尊重;坦然接受令人烦恼的教育过程;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成长、成熟而高兴、兴奋、满足、洋洋得意。
这就是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带来的美好!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