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吨”看出来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吨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认为对于像吨这样看不到、摸不着的大质量单位,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中,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那么如何来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如何来帮助学生建立一吨的观念呢?吨能不能看出来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教研组设计了“实践与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通过几次的教学反思,在有效教学、快乐学习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片段】
  
  1.大米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搬了有什么感觉?
  (2)刚才的大米只有25千克,想一想:( )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3)想象一下:如果把这40袋大米堆在教室里会有多大?
  (给学生看40袋大米的画面)
  
  (4)如果把这40袋大米装成一大袋,让你来搬会怎样?
  2.西瓜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1)估一估:它有多重?(约2千克)
  
  (2)()个这样的西瓜约重1000千克,就是1吨。
  (3)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么多的大约1吨的西瓜?
  
  3.刚才我们通过大米和西瓜来感受1吨,你也能联系生活来举个例子吗?
  4.从数量上感知:
  (1)出示4幅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2个,多少个这样的物体重1吨。
  
  (2)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
  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 )个这样的学生约重1000千克,就是1吨。33个学生起立,这么多人还不到1吨,你觉得重不重?
  
  【教学反思】
  
  把“吨”看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的大小。教学中,借助1袋大米重25千克,推理出40袋大米重1吨。学生感受到1袋大米已经很重了,随着数量的增加,从而联想到40袋大米就更重了,占据的空间也就更大了。很多老师的教学一般就到此为止了。事实上,40袋大米所占据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学生并不知道。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把这40袋大米堆在教室里会有多大?一石激起千层浪。生1:一袋一袋堆起来可以堆到教室这么高(从高度来看)。生2:可以铺满教室的地面(从面积来看)。生3:沿着墙角可以堆成一大堆(体积来看)。教师适时地出示了40袋大米的亮点图片,再通过在教室的角落从三维的角度来比划,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1吨大米所占的这个空间有多大。
  2.数量的多少。除了上述大米袋数的多少之外,通过1个西瓜2千克,500个西瓜大约重1吨,学生逐步体会到数量的增多,质量增大,但是具体的几百个西瓜对于学生来说头脑中的表象也是不清晰的。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回想在哪里见过这么多的西瓜。有的学生说跟妈妈去边界市场买水果的时候看到这么多的西瓜。还有的说在西瓜摊上。还有一个学生说一拖拉机的西瓜大约重1吨(由于是小城市,所以经常能看到用拖拉机来卖西瓜的)。在学生的回忆中逐步清晰的时候,教师再提供收集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看到几百个西瓜有多少,从而建立1吨的表象。同时结合大量的练习设计来进一步感知数量的多少。
  3.感觉的轻重。本课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课前每个孩子都试搬了一袋大米,有学生说感觉有点重,有的孩子说感觉像抱一头大象一样,非常重。而当已经初步建立1吨的表象后,我说如果把1吨大米装在一个大袋子中怎么样?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说:“肯定把我压成烧饼了。”多形象的语言,仿佛使我们看到一个卡通人物被重物压扁的画面。(过后我想,如果当时我们把这个卡通画面配上沉甸甸的声响呈现出来就更完美了。)
  4.视觉触觉的大小。之所以加上这个环节,是由于学生不大可能在真实环境中接触1吨或几吨的物体,大多还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而在我们这个百年老校中有一块明朝时代的“苍云石”,约3吨,我们充分运用了这一教学资源,课后带领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这块石头,学生和“吨”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苍云石”就像是活的老师,仿佛在对学生说:“像我这么大的石头就是3吨。”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所看到的“吨”也就更真实,表象也就更清晰了。
  把“吨”看出来,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课中通过推理、想象、体验、建立表象,课后继续观察、实地体验。整个活动,学生在启迪中推理,在想象中思考,在交流中碰撞,在体验中感悟,在快乐中分享,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思考的方法,这样的学习体验活动将转为孩子终生享用的活动智慧。
  把“吨”看出来,需要教师有一颗灵动的心;把“吨”看出来,需要教师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把“吨”看出来,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的实践智慧。
  正如我们课的结束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笔记录生活;用数学的智慧创造生活。■
其他文献
老师的记忆若是星河,学生则是星河中闪烁的星星。星星多,学生的故事也多。尽管许多只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任凭时光流逝,它们依然闪烁在记忆的星空。  那是初为人师的我,一个年轻的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他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兵工事业,失去了一只胳膊、一只眼睛……”  此时,班上调皮的男生张波朝邻桌女生雷均挤着眼睛,又向同学们说道“雷运铎”,听到他的话,有些同学竟当堂哄
据报道,2005年11月,来自京、津、沪、渝4大直辖市的中小学教师、专家对4个城市的中小学生德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选取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思想德育的调查对象,抽样调查学生共3188人。调查发现,有兴趣做家务的学生不到70%,其中,调查三和调查四的调查数据如下:  调查三:小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看法。  调查数据:有意义、有兴趣占67%;有意义、无兴趣占19%;没意义、没兴趣占7%;家务劳动傻傻的
本文介绍了东西方课堂教学在利用资源,以及利用何种资源方面存在的差异;指出中国教师往往注重自己身体力行地介绍课本资源,国外教师则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或运用客观存在的教学录像带及互联网资源来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一、概述及背景介绍    近来,笔者有幸翻译了国外一则融合了信息技术的优秀数学教案,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感到有必要作一个对比研究。  国外的这一课题为几何中的概念教学单元,跨越了
有效的识字教学,是精彩的,是具有生命力的。不经意间的导入,恰到好处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往往给人以简单、隽秀、赏心悦目之感,可撷取之精彩颇多。本人通过以下的回顾,谈谈教学收获。  第一则案例来自于北京西师附小的语文课堂教学。  《燕子妈妈笑了》(京教课标版一年级教材)的导入——  师:(在黑板上写“笑”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是怎么认识的?  生1:我在字典里见过这个字。  生2:有一
说服教育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官兵思想问题的基本方法。做好此项工作,需着重把握好“四靠四忌”.
延安精神是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感召下,我们更要自觉地践行延安精神,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身体力行地发扬光大我军的优良
一、问题的提出    请看校园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现象:  教师对一位学习成绩差、反应较慢的学生说:“给你讲那么多遍还不懂,脑子里装的是浆糊啊,自己看去!”教师讽刺挖苦,态度粗暴。  某班主任对一位平时表现不好,要拿别人东西的学生说:“你怎么又偷东西了,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小时小偷,大时大偷,将来不进监狱才怪呢。”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和歧视。  考试过后,任课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对成绩差的学生说:“又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学生从小讲诚实、守信用是创建诚信班级、构  建诚信和谐学校之根本。下面是我们利用班级文化阵地创建诚信班级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诚信环境    诚信环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让教室的墙壁说“诚信话”,这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非常实在有效。我们充分利用了班级的黑板报和教室四周的墙壁,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具有浓
一、缘起    星空,美丽而神秘,无论大人或孩子,都很容易被它吸引,很多学生对天文研究深感兴趣,但又觉得遥不可及,只有望远镜能稍微拉近人们与星空的距离,也满足了人们窥天的欲望。若在各校建立天文台,仅能解决这些学生的部分问题,因为,天文研究对学生而言,仍有许多限制存在,例如,夜间观测地点的交通与安全问题、仪器架设与校正,以及隔天白天需要上课等因素,使得学生很难在非寒、暑假的学期当中从事天文研究。  
众所周知,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和学生对政治课的总体反映中.我们不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