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w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剖析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如何积极寻求培养职业能力途径:确立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206-02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求“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就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落实,是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毕业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能否胜任岗位就成为检验该指标的唯一标准。宣城市工业学校计算机教研组主动和行业、企业对接,明确需求,从“质量”入手,切实提升中职计算机教育水平,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剖析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我校计算机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专业建设走上快车道,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中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1.课程体系的制定缺乏依据,沿用多年前的老版本修订,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不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开设课程非常笼统且之间关联不大,学一门丢一门,不利于知识体系构建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2.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对不同学科的喜好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女生都喜欢平面设计、视频处理等课程,而男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动画制作、网络搭建等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这些因素在旧的培养目标中就没有充分考虑进去。
   (二)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本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虽然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但依旧以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部分专业教师没有与时俱进,依旧以老办法、老观念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教学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认识不足,对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把握不准,如不创设具体情境和模拟岗位进行针对性培养,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很难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
   (三)培養实施不具代表性
   计算机软硬件推陈出新快,主流软件基本上一年一个版本,教材往往具有滞后性;缺乏与用人单位沟通,对各行业所用软件并不是十分清楚,部分实训室设施跟不上高版本软件的需求,只能折中选择较低版本的软件;专业课教师对所授内容缺乏钻研,仅仅停留在会使用水平;缺乏专属的虚拟实训室,导致一些需要实践的课程只能纸上谈兵,这些必然造成本专业教学脱离生产实际、学生的就业率对口率偏低的现状。
   二、积极探究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充分调研确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到江浙沪职教发达省份的职业学校、高职院校以及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信息产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区域实际、以胜任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中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突出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符合当地区域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坚持立德树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领域,培养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管理与维护、软件的使用、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知识及相应的文化素养,具备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能力、动画片制作能力、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影视后期处理能力、网络及网站建设能力,能胜任计算机操作员岗位工作,并具备向计算机维修工、多媒体制作员、电子商务师和网络管理员等相关岗位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构建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结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基础素质能力
   在公共基础素质方面注重学生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人文基础素质方面侧重美学、文学、艺术素养的养成。让学生通过选修、社团以及培训等模式汲取与本专业有关的人文、历史、财经、法律等基础知识,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的更好就业做好储备。
   2.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技能)
   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是计算机职业能力结构中的基石,是形成计算机专业特长的必备知识(技能)。这主要包括不同计算机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后,开设了常用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录入、素描与色彩、动画制作原理等课程。
   3.拓展专项技能
   结合岗位实际,确立不同学习及研究方向,经过前期大量卓有成效的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共确立动漫设计与制作、网络搭建与管理、影视处理、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七大方向。围绕不同领域,与合作企业按照不同岗位要求编写相应校本教材或精选合适教材,依据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对应的理实一体化的具体学习项目任务,让学生完成每个项目任务,落实不同职业情境的“工作”,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体验的真实环境,在与这些企业参与共同开发项目的实训中,学生自身素养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提供不同选修模块,开设与学生自身爱好和就业前景相关的内容,如经济类、管理类选修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确定三阶段认知教育
   为更好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情,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水平,特制定了三年的分阶段式认知教育。
   (1)第一学年:专业认识阶段
   充分了解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结构、课程设置、就业现状、就业前景。
   (2)第二学年:专业能力养成阶段
   系统学习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进一步明确职业能力与要求,并在各专项练习中让学生加强职业体验。
   (3)第三学年:职业目标形成阶段
   进入企业、单位实习,通过岗位实践,增强核心技能,适应岗位工作。
   2.紧密联系企业,全面革新、狠抓落实职业能力培养
   进一步明确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围绕专业特色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从学校层面建立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共同为专业建设助力。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计算机专业学分制管理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1)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突出岗位能力锻炼
   教学中把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岗位能力,以项目化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突出实践环节。例如平面设计课程中抠图就根据不同岗位细化成人像抠图任务(影楼方向)、产品抠图任务(电商方向)等。以具体项目任务为引导,真实案例切入,突出分析、解决问题,实施时引入企业竞争、合作、淘汰和考核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2)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知识能力的转化
   一方面,我校多方面筹集资金350余万元,加大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联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机会。以校内外实训情景模拟、实际岗位体验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未来的工作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我校已建成9间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已有安徽博伦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校外實训基地供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此外,校企共同构建在线教学资源库,打造精品课程,运用虚拟技术将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引入教学实践,将计算机工作流程真实再现,为学生提供典型性、可操作性并具有借鉴性的学习资料和网络平台。同时,基于“互联网+”创新合作理念,虚拟企业日常工作流程,将校企共建的6S标准体系管理方式渗入教学各环节。
   3.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衔接的考评体系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评制度。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形式。采用了综合“德育考核、基础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评价标准,建立由学校、班主任、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家长及学生自我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其中的岗位技能的评价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以“考”为主的评价体系,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学实效的评价,以专业比赛和技能达标为载体进行达标测试。学校建立了分模块、分项目的技能比赛制度,每学期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检测;每学期举行校级技能比赛,实现“双证书”获取率达90%。同时评价体系中重视企业和行业的评价指标,从实践中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行业发展与岗位的要求。
   (四)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本专业一直注重在师德修养、业务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和激励。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一个个典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使本专业教师能够较快地更新观念,迅速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以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和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组织好本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和评课选优、教学基本功竞赛及论文评比等活动,力争本专业教师教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积极申报省级品牌专业,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三、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愿景
   放眼未来,本专业将进一步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深化内涵建设,加强深度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等培养模式,探索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多层次技能人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切实履行育好人、促就业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技双优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运海红,黄成哲,李雅,等.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与持续改进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技术,2020(6):168-170.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到了各个领域,给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效率。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在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的背景下,应大力开展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以Photoshop课为例,就“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互联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即反转课堂式教学,实质是把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课件等学习资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开展案例讨论、答疑等互动,强化理论学习。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教学形式的翻转,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又使教师在课前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
期刊
[摘 要] 自20世纪末以来,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今,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结构中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逐步将电子商务引入其教学结构中,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但由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还没有明确定位,电子商务教师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势必影响对社会岗位人才的投入。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发展阶段的电商淘宝运营课程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
期刊
[关 键 词] “互联网+”;艺术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206-0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变革创新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在以艺术技能培训或学科知识讲授为主的課外培训领域,覆盖各个学段的移动终端App和学习平台层出不穷。高等院校由于其属性的特殊,使互联网技术进入教学领
期刊
[摘 要] 伴随各种综艺、电视剧的热播,饭圈各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爱奇艺、腾讯、微博等饭圈常用平台组织运行的各类活动,再一次将饭圈文化拉入了民众的视野。饭圈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饭圈的群体如同指数爆炸式增长?饭圈又在怎样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2018年中国青年人兴趣社交白皮书》显示兴趣部落活跃用户的年龄分布21岁以下的青年占81.2%,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少年的引领者,更是当下饭圈的引导主力
期刊
[摘 要]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汽车理论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课程大纲的要求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并参考学生的课堂反馈,整理了与汽车理论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若干思政元素,围绕汽车六大性能知识版块设计了以教材为基本框架的思政融入点。“课程思政”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将会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统一。教职人员只要保持对时政和技术发展的嗅觉,理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
期刊
[摘 要] 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音乐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以一次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小老鼠与泡泡糖”为例,通过观察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集体绘画教学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两个部分,首先,对教学活动的现状进行客观陈述;其次,针对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作为高等法学教育课程之一,在证据法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证据法课程的专业内容为基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证据法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分析。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将证据法课程的知识性讲授和思政元素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渗透到授课过程中,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证据法;路径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地铁和城市形象皆为当下热点话题,两者的融合已具有社会研究价值。而智能化技术和高科技的不断涌现,使城市地铁广告形式更加多元化。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南京地铁广告存在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全面提升古都城市形象。  [关 键 词] 城市形象;古都;地铁广告;创新  [中图分类号] K982.5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随着工业技术进步后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很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探索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课程结构新模式,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分析SPOC、雨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内涵,设计并提出了以SPOC、“雨课堂”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打造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