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音乐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以一次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小老鼠与泡泡糖”为例,通过观察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集体绘画教学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两个部分,首先,对教学活动的现状进行客观陈述;其次,针对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 键 词]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40-02
一、音乐游戏活动实录
(一)活动前准备
当天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是幼儿园的舞蹈活动室,作为观摩人员的我们提前进入教室,阅览本次音乐游戏活动的教案。
9:30,主教老師带着幼儿有序进入教室,并向我们有礼貌地打了招呼,然后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开始上课。参与本次音乐游戏活动的人员为16名大班幼儿,一位主教老师,一位助教老师。
(二)活动进行时
9:40,音乐游戏活动正式开始,主教老师向幼儿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随后,助教老师播放音乐。音乐结束后,教师便向幼儿提出了问题“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时,再次播放音乐,这次音乐播放时,教师指引着幼儿看图谱。两遍音乐结束加上幼儿回答问题,整个过程耗时5分钟。
9:45,教师通过讲述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在教师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伴随着肢体动作的表演,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动作表演。接着是看图谱听音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教师将图谱分为A段和B段,该阶段是引导幼儿学习A段动作。A段动作的学习,教师采用的是向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回答后,再让幼儿进行模仿。整个过程耗时5分钟。
9:50,教师口述A段的图谱内容,幼儿全体起立,表演A段音乐。耗时2分钟。
9:52,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并且听B段音乐,来感知音乐的节奏。耗时1分钟。
9:5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B段动作。教师一边口述故事内容,一边进行肢体表演,其间,不断向幼儿抛出问题,并且让幼儿学做动作。耗时1分钟。
9:54,请幼儿做动作,随后进行问题的延伸,同样请幼儿进行表演。耗时2分钟。
9:56,教师口述B段图谱内容,幼儿全体起立,表演B段音乐。耗时1分钟。
9:57,幼儿全体起立,跟着教师一起表演完整音乐,其间有参入角色表演,教师扮演音乐故事中的猫,幼儿则扮演小老鼠。耗时1分钟。
9:58,幼儿和教师全体一起表演,再听完整的音乐,完整表演,并且让幼儿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教师依然扮演猫。耗时2分钟。
10:00,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摸到头的小朋友扮演猫,游戏主体为幼儿全体。耗时2分钟。
10:02,活动小结,教师讲解小老鼠因为踩到了泡泡糖,让它不但没能开心的玩,还差点成了猫的点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最后,音乐游戏活动结束。
(三)活动结束后
活动结束后,针对本次活动的整体情况,我们同幼儿园园长、主教教师以及幼儿园参与听课的教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讨论。
首先是听主课教师的一个自我介绍,包括教龄,所带班级等,接着阐述设计这个课程活动的原因以及出发点,还有为这节课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自己对整个活动的一个自我评价和对活动的评价。
然后是每个听课老师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一起进行讨论。
二、分析与评价
针对活动老师在一起分析讨论,对整个活动的分析与评价,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在教案的设计上,活动材料的准备方面,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表现方面。
(一)从教案的角度
拿到教案,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很详细,并且条理清晰。
教案的题目为——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对于这个题目,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音乐课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到底这门课是音乐游戏课,还是韵律课或者是音乐表演课,这首先就给阅读教案的人一个问题,因为题目的目标指向不明,作为观摩者的我们自然也就不太清楚该课程的侧重点,在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中自然很难抓到教师主要的课程目标。其次,没有说明进行该课程活动的幼儿的年龄阶段,应该以小班、中班、大班进行标明。
接着看教案的主体内容部分,该教案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首先说一下活动目标,该目标表述清楚且全面,分别从技能、情感、认知三个方面阐述了活动目标,并且出发点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拟定的活动目标;然后是活动准备,该部分表述清楚;最后是活动过程,表述上语句通顺,内容详细,表达明确,并且教师的整个活动过程基本上同教案一致,没有太大出入。
说一下教案整体上的不足之处,规范的教案应该是不止三大板块的内容,这个教案中并没有提到活动的重点与活动的难点,而且整个活动过程应该标明活动的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同时应针对每个阶段标明所用时间。 (二)从活动材料准备的角度
针对这节音乐活动,材料的准备很充分,包括小猫的头饰、音乐图谱和音乐课件。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图谱的准备,能够将无形的音乐节奏用有形且明确的图谱表现出来,足以体现课程设计者的创新性,并且用图谱的形式能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变化,这是材料准备的优点。
不足之处在于音乐的选择上,教师是将整段音乐分为A、B两段来进行的。A段音乐节奏清晰,幼儿很容易辨别节奏的变化,问题主要存在于B段音乐,B段音乐节奏非常不明晰,作为成年人很难掌握节奏的变化,那么对幼儿来说,难度自然就更高了。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应进行重新调整,最好是能找到节奏明晰的音乐,如是找不到,教师直接在课堂上用钢琴现场弹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既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专业素质,又能增强整个课堂的音乐氛围。
(三)从活动过程的角度
纵观整个活动状况,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够时刻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流程十分顺畅。
接着说一下不足的地方。
首先,从教师能够时刻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这一点来看,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但是也显出了弊端,即老师的带动性过于强,以至于幼儿过分模仿老师,所以即使老师一再强调自己创造动作,但是幼儿基本上还是看着老师做什么动作就学着做什么动作,老师似乎过多示范了。
其次,整个活动过程虽然进行得很顺利,但是活动中老师参与度过高,没有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这可能也是活动进行得顺利的一方面原因,因为老师始终紧紧拉着活动的主线,从而幼儿的跟随度极高,最终活动的进行一切照着老师预计的发展,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但是这样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为老师应当合理分配自己示范、参与在整个活动中的比例,要能够让幼儿在充分表现自主性的基础上掌握好整个活动的进行才是最完美的。
再次,整個活动结束耗时20分钟,然而对于大班教学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应该是30分钟。归结原因,首先可能是过程太过流畅,没有出现因某一问题而耗时过多的问题;其次,从课程实录来看,每一环节时间分布非常平均,不论是听故事,学习动作、听音乐、回答问题,还是听音乐表演等,所用时间基本相同,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增加时间,这样也间接体现出了教案设计的不足之处,因为教案没有提到教学的重点,自然而然活动过程也没有重点,没有需要耗时长的环节,最终导致幼儿只体验了过程,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在最后幼儿集体表演时看得出基本上幼儿没有办法听音乐的节奏来做出表演,幼儿完全是双眼注视着老师,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可以说幼儿几乎是没有听音乐,这样看来,本来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进行的活动的初衷,而最后音乐却成了辅助,表演成了主线,这就已经违背了教案的初衷。所以应找到教学重点,重视合理分配时间。
最后,说一下音乐的音量,整个活动中音乐的音量不够大。在幼儿听音乐的时候感觉音量还勉强听得清楚,但是一到幼儿表演的时候,音乐的音量就几乎听不见了,特别是集体表演的时候。作为音乐活动的主线,应时刻展现音乐的主要作用。
(四)从教师教学活动表现的角度
从幼儿进入教室到幼儿离开教室,教师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整个活动的进行也看得出幼儿非常喜欢这位教师。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教态非常大方得体,并且教师的表现力非常棒,包括教师的肢体动作、语气表达、表情变化,这也是教师能够时刻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一方面。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不错的地方。
总之,本次观摩学习很有意义,并且在和老师的互相交流讨论中也学到了很多超越理论的内容,通过每个人的讨论,也可以发现很多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作为学习者,聆听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课程的评价也是一种学习,学习老师是以怎样一种眼光,怎样一种流程,怎样一种着手点进行分析的,这对自己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40-02
一、音乐游戏活动实录
(一)活动前准备
当天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是幼儿园的舞蹈活动室,作为观摩人员的我们提前进入教室,阅览本次音乐游戏活动的教案。
9:30,主教老師带着幼儿有序进入教室,并向我们有礼貌地打了招呼,然后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开始上课。参与本次音乐游戏活动的人员为16名大班幼儿,一位主教老师,一位助教老师。
(二)活动进行时
9:40,音乐游戏活动正式开始,主教老师向幼儿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随后,助教老师播放音乐。音乐结束后,教师便向幼儿提出了问题“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时,再次播放音乐,这次音乐播放时,教师指引着幼儿看图谱。两遍音乐结束加上幼儿回答问题,整个过程耗时5分钟。
9:45,教师通过讲述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在教师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伴随着肢体动作的表演,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动作表演。接着是看图谱听音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教师将图谱分为A段和B段,该阶段是引导幼儿学习A段动作。A段动作的学习,教师采用的是向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回答后,再让幼儿进行模仿。整个过程耗时5分钟。
9:50,教师口述A段的图谱内容,幼儿全体起立,表演A段音乐。耗时2分钟。
9:52,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并且听B段音乐,来感知音乐的节奏。耗时1分钟。
9:5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B段动作。教师一边口述故事内容,一边进行肢体表演,其间,不断向幼儿抛出问题,并且让幼儿学做动作。耗时1分钟。
9:54,请幼儿做动作,随后进行问题的延伸,同样请幼儿进行表演。耗时2分钟。
9:56,教师口述B段图谱内容,幼儿全体起立,表演B段音乐。耗时1分钟。
9:57,幼儿全体起立,跟着教师一起表演完整音乐,其间有参入角色表演,教师扮演音乐故事中的猫,幼儿则扮演小老鼠。耗时1分钟。
9:58,幼儿和教师全体一起表演,再听完整的音乐,完整表演,并且让幼儿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教师依然扮演猫。耗时2分钟。
10:00,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摸到头的小朋友扮演猫,游戏主体为幼儿全体。耗时2分钟。
10:02,活动小结,教师讲解小老鼠因为踩到了泡泡糖,让它不但没能开心的玩,还差点成了猫的点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最后,音乐游戏活动结束。
(三)活动结束后
活动结束后,针对本次活动的整体情况,我们同幼儿园园长、主教教师以及幼儿园参与听课的教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讨论。
首先是听主课教师的一个自我介绍,包括教龄,所带班级等,接着阐述设计这个课程活动的原因以及出发点,还有为这节课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自己对整个活动的一个自我评价和对活动的评价。
然后是每个听课老师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一起进行讨论。
二、分析与评价
针对活动老师在一起分析讨论,对整个活动的分析与评价,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在教案的设计上,活动材料的准备方面,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表现方面。
(一)从教案的角度
拿到教案,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很详细,并且条理清晰。
教案的题目为——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对于这个题目,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音乐课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到底这门课是音乐游戏课,还是韵律课或者是音乐表演课,这首先就给阅读教案的人一个问题,因为题目的目标指向不明,作为观摩者的我们自然也就不太清楚该课程的侧重点,在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中自然很难抓到教师主要的课程目标。其次,没有说明进行该课程活动的幼儿的年龄阶段,应该以小班、中班、大班进行标明。
接着看教案的主体内容部分,该教案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首先说一下活动目标,该目标表述清楚且全面,分别从技能、情感、认知三个方面阐述了活动目标,并且出发点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拟定的活动目标;然后是活动准备,该部分表述清楚;最后是活动过程,表述上语句通顺,内容详细,表达明确,并且教师的整个活动过程基本上同教案一致,没有太大出入。
说一下教案整体上的不足之处,规范的教案应该是不止三大板块的内容,这个教案中并没有提到活动的重点与活动的难点,而且整个活动过程应该标明活动的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同时应针对每个阶段标明所用时间。 (二)从活动材料准备的角度
针对这节音乐活动,材料的准备很充分,包括小猫的头饰、音乐图谱和音乐课件。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图谱的准备,能够将无形的音乐节奏用有形且明确的图谱表现出来,足以体现课程设计者的创新性,并且用图谱的形式能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变化,这是材料准备的优点。
不足之处在于音乐的选择上,教师是将整段音乐分为A、B两段来进行的。A段音乐节奏清晰,幼儿很容易辨别节奏的变化,问题主要存在于B段音乐,B段音乐节奏非常不明晰,作为成年人很难掌握节奏的变化,那么对幼儿来说,难度自然就更高了。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应进行重新调整,最好是能找到节奏明晰的音乐,如是找不到,教师直接在课堂上用钢琴现场弹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既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专业素质,又能增强整个课堂的音乐氛围。
(三)从活动过程的角度
纵观整个活动状况,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够时刻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流程十分顺畅。
接着说一下不足的地方。
首先,从教师能够时刻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这一点来看,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但是也显出了弊端,即老师的带动性过于强,以至于幼儿过分模仿老师,所以即使老师一再强调自己创造动作,但是幼儿基本上还是看着老师做什么动作就学着做什么动作,老师似乎过多示范了。
其次,整个活动过程虽然进行得很顺利,但是活动中老师参与度过高,没有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这可能也是活动进行得顺利的一方面原因,因为老师始终紧紧拉着活动的主线,从而幼儿的跟随度极高,最终活动的进行一切照着老师预计的发展,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但是这样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为老师应当合理分配自己示范、参与在整个活动中的比例,要能够让幼儿在充分表现自主性的基础上掌握好整个活动的进行才是最完美的。
再次,整個活动结束耗时20分钟,然而对于大班教学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应该是30分钟。归结原因,首先可能是过程太过流畅,没有出现因某一问题而耗时过多的问题;其次,从课程实录来看,每一环节时间分布非常平均,不论是听故事,学习动作、听音乐、回答问题,还是听音乐表演等,所用时间基本相同,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增加时间,这样也间接体现出了教案设计的不足之处,因为教案没有提到教学的重点,自然而然活动过程也没有重点,没有需要耗时长的环节,最终导致幼儿只体验了过程,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在最后幼儿集体表演时看得出基本上幼儿没有办法听音乐的节奏来做出表演,幼儿完全是双眼注视着老师,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可以说幼儿几乎是没有听音乐,这样看来,本来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进行的活动的初衷,而最后音乐却成了辅助,表演成了主线,这就已经违背了教案的初衷。所以应找到教学重点,重视合理分配时间。
最后,说一下音乐的音量,整个活动中音乐的音量不够大。在幼儿听音乐的时候感觉音量还勉强听得清楚,但是一到幼儿表演的时候,音乐的音量就几乎听不见了,特别是集体表演的时候。作为音乐活动的主线,应时刻展现音乐的主要作用。
(四)从教师教学活动表现的角度
从幼儿进入教室到幼儿离开教室,教师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整个活动的进行也看得出幼儿非常喜欢这位教师。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教态非常大方得体,并且教师的表现力非常棒,包括教师的肢体动作、语气表达、表情变化,这也是教师能够时刻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一方面。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不错的地方。
总之,本次观摩学习很有意义,并且在和老师的互相交流讨论中也学到了很多超越理论的内容,通过每个人的讨论,也可以发现很多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作为学习者,聆听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课程的评价也是一种学习,学习老师是以怎样一种眼光,怎样一种流程,怎样一种着手点进行分析的,这对自己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