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法,以及分析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并将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意义。结果:本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结肠癌,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其中15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升结肠,10例患者的病灶位于降结肠,9例患者的病灶位于横结肠,6例患者的病灶位于乙状结肠;大多数患者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中均能清楚的显示患者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敏感性高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结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071-02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好发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发病率在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1]。本文主要探讨了结肠癌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法,以及分析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14.3)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程在1个月至1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在(5.5±3.0)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肿块、逐渐消瘦、血便等现象,其中有4例患者表现为肠梗阻的症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型号为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0.625[2]。在检查前的两天,所有患者均少渣饮食,在进行螺旋CT诊断的当天所有患者均禁止饮食和饮水,且在扫描诊断前的30分钟开始口服清水,分次饮水,直至患者感觉到有饱胀感即可停止饮用清水。检查患者是否属于耐受性的,如果患者属于耐受,则可以在进行清洁灌肠二次以后,在给予进行保留灌肠。在诊断检查前的20分钟,所有患者均给予肌肉注射10mg的山莨菪碱(654-2),然后再给予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3]。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采用团注法,利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的碘海醇造影剂由静脉注入患者体内,注射速度控制在2ml/s-3ml/s之间,然后按照上述扫描参数,对患者的全腹部,自膈顶至盆腔进行连续的详细扫描诊断。最后由三个或以上专科医师对CT扫描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全部诊断为结肠癌,其中15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升结肠,10例患者的病灶位于降结肠,9例患者的病灶位于横结肠,6例患者的病灶位于乙状结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高达100%,两者的诊断结果经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多层螺旋CT表现
本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肠腔狭窄和肠壁增厚,其中1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肠腔狭窄,狭窄段在1.5cm-7cm之间,具有密度均匀、与邻近的正常肠管分界清楚、强化明显的现象。本组有23例患者在CT的扫描中可见形态不规则,呈偏心性生长,大小在1.2cm-9cm之间的软组织肿块;有部分肿块在CT的扫描中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低密度区,且低密度区无强化的现象,但是肿块呈现为明显的强化现象。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具有结肠周围浸润的现象,这18例患者在CT的扫描中主要表现为:与邻近的器官分界不清楚,在病变的周围脂肪层的密度较高,条索影等。经手术病理证实有23例患者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其中有20例患者在术前经螺旋CT扫描,检查出转移的淋巴结直径在0.3cm-2.3cm之间,漏诊3例。
3 讨论
结肠癌患者的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结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摄入不足,根据相关统计,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4]。本文主要探讨了结肠癌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法,以及分析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经研究发现,本组40例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均确诊为结肠癌,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其中经病理证实有23例患者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其中有20例患者在术前经螺旋CT扫描,检查出转移的淋巴结直径在0.3cm-2.3cm之间,但是被漏诊3例,笔者分析:这3例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较小,而且均与肠管病灶融合,因此被漏诊。本组还有4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有多发性肝转移的现象,其中有1例患者肝转移的病灶呈现为高密度的钙化现象,而脑转移、肺转移各1例,还有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是由于肿瘤溃疡发生破裂进入腹腔内,从而形成局部的脓肿现象,而在CT的扫描中,主要可见小气泡影,在病灶的周围具有肠系膜包裹和粘连的现象,且密度不均匀等[5]。
多层螺旋CT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的辅助轴位观察,可以进行多种图像的后处理,从而可以有效的将结肠癌患者的病情由图像分析和表现出来,并明确患者的T分期,专科医师可以通过MPR所呈现的信息,清楚的了解患者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但是结肠癌的病变常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与结肠淋巴瘤、结肠炎性病变、转移癌等无法准确的鉴别,结肠癌也可能在CT的表现为条索影、病变的周围脂肪层的密度较高等现象,此现象与结肠炎性病变相同,因此,遇到无法准确鉴别结肠癌的病例时,因结合结肠镜活检进行确诊。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敏感性高、创伤小、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时日宝.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1):50.
[2] 史云波.33例结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与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4):529-530.
[3] 赵峰,沈丽梅,董强.结肠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36-2739.
[4] 雷连成.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1,23(8);8-10.
[5] 掏晓风,李亭.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运用[J].四川医学,2013,34(3):452-454.
[6] 曹林贵.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J].医技与临床,2014,18(5);610-611.
【关键词】结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071-02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好发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发病率在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1]。本文主要探讨了结肠癌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法,以及分析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14.3)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程在1个月至1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在(5.5±3.0)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肿块、逐渐消瘦、血便等现象,其中有4例患者表现为肠梗阻的症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型号为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0.625[2]。在检查前的两天,所有患者均少渣饮食,在进行螺旋CT诊断的当天所有患者均禁止饮食和饮水,且在扫描诊断前的30分钟开始口服清水,分次饮水,直至患者感觉到有饱胀感即可停止饮用清水。检查患者是否属于耐受性的,如果患者属于耐受,则可以在进行清洁灌肠二次以后,在给予进行保留灌肠。在诊断检查前的20分钟,所有患者均给予肌肉注射10mg的山莨菪碱(654-2),然后再给予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3]。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采用团注法,利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的碘海醇造影剂由静脉注入患者体内,注射速度控制在2ml/s-3ml/s之间,然后按照上述扫描参数,对患者的全腹部,自膈顶至盆腔进行连续的详细扫描诊断。最后由三个或以上专科医师对CT扫描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全部诊断为结肠癌,其中15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升结肠,10例患者的病灶位于降结肠,9例患者的病灶位于横结肠,6例患者的病灶位于乙状结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高达100%,两者的诊断结果经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多层螺旋CT表现
本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肠腔狭窄和肠壁增厚,其中1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肠腔狭窄,狭窄段在1.5cm-7cm之间,具有密度均匀、与邻近的正常肠管分界清楚、强化明显的现象。本组有23例患者在CT的扫描中可见形态不规则,呈偏心性生长,大小在1.2cm-9cm之间的软组织肿块;有部分肿块在CT的扫描中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低密度区,且低密度区无强化的现象,但是肿块呈现为明显的强化现象。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具有结肠周围浸润的现象,这18例患者在CT的扫描中主要表现为:与邻近的器官分界不清楚,在病变的周围脂肪层的密度较高,条索影等。经手术病理证实有23例患者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其中有20例患者在术前经螺旋CT扫描,检查出转移的淋巴结直径在0.3cm-2.3cm之间,漏诊3例。
3 讨论
结肠癌患者的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结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摄入不足,根据相关统计,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4]。本文主要探讨了结肠癌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法,以及分析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经研究发现,本组40例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均确诊为结肠癌,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其中经病理证实有23例患者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其中有20例患者在术前经螺旋CT扫描,检查出转移的淋巴结直径在0.3cm-2.3cm之间,但是被漏诊3例,笔者分析:这3例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较小,而且均与肠管病灶融合,因此被漏诊。本组还有4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有多发性肝转移的现象,其中有1例患者肝转移的病灶呈现为高密度的钙化现象,而脑转移、肺转移各1例,还有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是由于肿瘤溃疡发生破裂进入腹腔内,从而形成局部的脓肿现象,而在CT的扫描中,主要可见小气泡影,在病灶的周围具有肠系膜包裹和粘连的现象,且密度不均匀等[5]。
多层螺旋CT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的辅助轴位观察,可以进行多种图像的后处理,从而可以有效的将结肠癌患者的病情由图像分析和表现出来,并明确患者的T分期,专科医师可以通过MPR所呈现的信息,清楚的了解患者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但是结肠癌的病变常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与结肠淋巴瘤、结肠炎性病变、转移癌等无法准确的鉴别,结肠癌也可能在CT的表现为条索影、病变的周围脂肪层的密度较高等现象,此现象与结肠炎性病变相同,因此,遇到无法准确鉴别结肠癌的病例时,因结合结肠镜活检进行确诊。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敏感性高、创伤小、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时日宝.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1):50.
[2] 史云波.33例结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与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4):529-530.
[3] 赵峰,沈丽梅,董强.结肠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36-2739.
[4] 雷连成.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1,23(8);8-10.
[5] 掏晓风,李亭.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运用[J].四川医学,2013,34(3):452-454.
[6] 曹林贵.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J].医技与临床,2014,18(5);6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