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的视觉语言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驴得水》上映于2016年10月底,由于其选题的新颖,加之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这部乌托邦破灭的黑色幽默喜剧片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驴得水》最终获得1.73亿的高票房,是一部集票房与口碑于一身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以叙事性镜头为主,将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影片中的开放型构图、人物特写、剪影、自然光效的运用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本文结合电影中的经典画面,从色彩、光线、构图三个方面对影片《驴得水》进行视觉分析。
  一、色彩
  总体来说,电影《驴得水》的色彩运用都很柔和,没有太多给人视觉上冲击的色彩出现。但是,个别镜头里出现的色彩对于整部电影剧情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开头出现的红色布料可以算是整部片中最鲜艳的颜色。张一曼选择用这个颜色的布料制作校服,一方面了体现了张一曼这个角色热情似火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张一曼对于自己身处的小学的热爱,她的内心就如这红色一样火热,她希望小学的未来能有一个新的面貌,能够越来越好。影片中,张一曼前期的服装颜色都比较鲜艳,也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她是幸福的、开心快乐的。后期,张一曼被剃了头发,衣服的颜色也由鲜艳的红色系变成灰暗色,间接地反映了她在遭受了剃发惩罚和人身攻击时的绝望,这也为张一曼之后承受不了打击选择自杀做了铺垫。影片后期出现了红色校服,运用了闭锁式结构,红色校服的首尾呼应也体现了几位主角的初心,民国时期,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其实就只是想办好学校。
  张一曼在窗户下剥蒜,唱着影片中经典的曲目《我要你》,这时她穿的衣服选用了蓝白条纹。蓝色代表着忧郁,白色代表着纯洁。虽然影片中的张一曼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看似对感情十分随便,但在这个场景中,她唱着温柔的《我要你》,穿着清纯的旗袍,真正表达出张一曼的内心其实对爱情也充满憧憬,让观众产生心灵共鸣,爱情是美好的,初恋是青涩的、甜蜜的。这也与后期张一曼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她曾是一个温柔似水的女子,但是张一曼的疯癫、自杀的结局令人难过,这种强烈对比使剧情的感情渲染效果更加突出,也更入人心。
  影片最后,孙佳打开了装有周铁男送她的彩色球的盒子,彩色球从山坡上滚下,散落在刚刚发芽的草地上。剧情上,孙佳离开了三民小学,去延安投奔大哥,这个色彩的运用与剧情完全契合,彩色的小球在山坡上跳跃,刚发芽的绿色小草象征着孙佳将迎来新的生活,与这里的一切告别,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二、光线
  影片《驴得水》大多使用自然光,相对于人工补光,自然光更加自然和柔和。根据剧情的需要,导演取用了不同时段的自然光来烘托剧情。
  裴魁山与校长在山坡上对话时是傍晚时分,太阳将要下山,整个自然光呈现红橙色,两人的面部被自然光烘托得十分清晰和立体,裴魁山质问校长如何分钱,面部表情在自然光的烘托下格外明显,更加突出裴魁山这个人贪图钱财的小人性格。校长则显现出一种无奈的感觉,自然光的运用加以两人面部的正反打镜头,更加凸显了两个主人公的人物性格。铜匠刚来到小学,张一曼为他剪头时,现场的光源除了煤油灯之外还有人物前下方的布光。煤油灯挡住了铜匠的敏感部位,暗示了以后两人的关系发展,并且烘托这部电影的黑色幽默。前下方的布光不仅凸显了人物在镜头中的位置,也体现了两人所处的环境,简陋家具和黄土墙壁体现出小学的穷苦和破败。同时,门外的夜景光与前下方的布光相结合,加深了整个镜头的景深,使得前景中的两个人物更加突显。几位主人公在学校跳舞的场景选用灯泡布景,这个镜头可以算是影片中最浪漫的镜头之一。夜色下的点点灯光用简陋的灯泡串联而成,虽然没有华丽的布景,但是在破旧的校园里,整日与黄土为伴的主角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起舞,烘托出浪漫的氛围,也体现了周铁男对孙佳的感情。
  张一曼被剃发时,心理活动变化较大,她的脑海中出现了五位主人公穿着自己亲手做的新校服合影。这个镜头的光线十分明亮,对除主人公之外的环境进行虚化,突显这是回忆的画面,同时,强光的布景使得人物服装颜色格外鲜艳,体现了张一曼当时的心理活动,她想回到那个开心的时刻,不希望她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是真实的。影片快要结束时出现了令人心碎的镜头。校长、裴魁山和周铁男听到张一曼自杀的枪声之后冲出教室,留下了这个空镜头。自然光从窗户和门里照射进入教室,看起来是新的希望、新的开始,可是一切的新开始的代价是张一曼生命的结束,红色桌椅也与张一曼刚开始选用的红色布料相呼应。
  三、构图
  电影《驴得水》的镜头构图多采用正反打鏡头,为了体现人物的主次形象,电影镜头语言里,室内一般一直有一盏灯。演员站位也很有特点。比如,在山坡上,裴魁山向张一曼表白时,他是站着的,镜头一直是仰视,也暗示了在这件事上裴魁山处于主导地位,张一曼是处于弱势的;美国人第一次出现的镜头,仿佛国家领导人视察一样,突出了人物的重要性和他所占的位置。这些构图的巧妙设计在细节上体现了剧情的变化。
  影片中,驴棚着火构图选择了全景,环境背景与驴棚的比例选取恰当,给观众心里上一种凄凉的感觉。从剧情上来说,开头驴棚的着火好像就预示了结局,周铁男打头阵有勇无谋,张一曼跳进驴棚救火,裴魁山就一个劲儿给她埋土,最后校长一声令下主持大局,驴棚就烧没了。孙佳垂死反抗,却被众人阻拦。电影中有很多细节都暗示了大家的结局。电影中,学校翻新后出现过金鱼,鱼缸的水是浑浊的,金鱼就代表了他们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矛盾。其电影手法和《霸王别姬》很类似,《霸王别姬》也是有金鱼的,程蝶衣出事后,鱼缸的水就开始浑浊。后来,从佛像开始搬出来时,大家命运就开始改变,也预示了这是一种不好的象征。
  铜匠唱歌对张一曼表白,张一曼处于镜头的前景,人物更加明显,铜匠处于画面的后景,人物显得十分渺小。这个构图也反映出了两人当时的关系,铜匠以为与一曼之间的感情是真爱,对她动了真情,然而张一曼只是为了学校能够通过特派员的检查而利用了铜匠,在这个时候这段感情里,张一曼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情景与后期铜匠反过来报复张一曼,对张一曼进行人格侮辱以及剃掉张一曼的头发这些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整部影片的戏剧性。
  张一曼在剃头时的眼睛特写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眼睛并不漂亮,但是这个时候眼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绝望,给人一种她的精神正在被磨灭的悲凉感。选用这个特写镜头去体现张一曼这时的感情色彩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不仅镜头的运用十分到位,也让人感叹任素汐这位演员演技的精湛,她的眼神将当时张一曼这个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总体来说,影片《驴得水》首先在题材上吸引了观众,黑色幽默式的表现方式不仅带给了观众欢笑,还有心灵上的震撼。导演巧妙运用色彩、自然光,使得电影画面在平淡无奇中又别有洞天,各种景别及悉心构图将每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这部电影是导演及制作团队的诚意之作,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剧情,更取决于细节。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鸿蕊(1991-),女,回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其他文献
贾谊所经历的汉文帝一朝正是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时期。然而,表面太平的汉朝此刻正面临着深刻的内部危机和外部忧患。本文试图通过对《治安策》内容的分析,阐述贾谊对诸侯国治理、君臣关系和边患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一、诸侯国的治理  自秦建立大一统帝国以来,中国建立了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一统体制。皇权对广大国土上的诸侯与民众有着最高的决定权和最终的影响力。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必
期刊
开封汴绣是我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藏浓郁的民族精神。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汴绣作为传统工艺,它的传承和保护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汴绣已经稳居北方第一绣的宝座,其传承、保护、开发、创新都在艺术作品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一、开封汴绣简介  汴绣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汴绣起源于
期刊
《天工开物》蕴含许多造物者的传统先进理念,而造物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造物者通过一定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与意图表达出来,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审美欲望。本文结合《天工开物》,对传统造物和使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进行重新思考,进一步概述现代造物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表达,为现实改进、发展和完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情感因素  (一)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
期刊
山水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戴叔伦和苏舜钦虽然在这一题材领域不能算名家,可同样创作出不少杰作。相似的仕途经历、不同的思想追求使两人在这一题材的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两人所处的朝代并不相同,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两人诗作的意境风格等细微差别,比较中唐诗风和北宋诗风。戴叔伦和苏舜钦两人都曾创作一定数量的山水田园诗,因生平经历和创作题材的相似性,本文对两人的山水田园诗加以对比分析。  一、
期刊
众多名著中,吝啬鬼形象数不胜数,巴尔扎克和吴敬梓笔下的尤为典型,充斥鲜活饱满的生命力,诉说着最平凡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吝啬鬼”是名著中典型形象之一,本文通过中式吝啬鬼严监生与西式吝啬鬼葛朗台形象比较,试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不同文化下的人物形象,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一、人物形象比较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是法国索谬城最有钱与威望的
期刊
凌蒙初《二拍》中《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是描写明末商人生活和命运的名篇。小说通过对年轻商人程宰艳遇海神,从而发家致富,逃过厄运,前困后享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当时商人群体的心灵世界,揭露出其生活欲望和追求——渴望美丽女性、预知商品信息,祈求生命安全,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认识价值。当今,研究者主要从商人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对另外一个角色——海神的分析寥寥无几。本文中,笔者着重以生态主义女
期刊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平等自由是正义的首要原则。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标准。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利于人民自由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抵制不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等。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义的行径,人们必须提高对正义的科学认识,自觉抵制不正义的行为。当前,要建立和完善使正义可以得到实施的法律保证监督机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要分析和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重点研究。  从源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规定着每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七十七天》是根据杨柳松的真实经历和他撰写的小说《北方的空地》改编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迷失于都市生活的探险家杨,计划在八十天之内横穿漫无边际的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杨在领略了羌塘无人区壮丽风景的同时,也领教了其特有的极端气象。在经历了与动物的生死搏杀、呆呆地看着补给消耗殆待尽却无能为力的生死考验后,极度的孤独感导致主人公心理最后的防线崩溃,一触即发。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迎来的只是绝对的冷静。但在迎来
期刊
雕塑家是书写美术史的重要一员,更为立体地投射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多元化、碎片化的图像视觉文化生活中,在机械、电子、信息的现代文明语境下,应该以何种姿态示众,如何延续发展,所经历的时代跨度又带给当代观众怎样的启示,它的存在空间和延续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呢?笔者试图从艺术家作品中找出切入点进行探讨,剖析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时代关系的探索,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以新的视角解读,探寻雕塑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