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巧妙设问课堂出新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forr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上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激发情趣; 激活思维
  
  课堂上,教者巧妙的设计,精当的点拨,细致的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设计,是一个精当的设计,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有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特别要削减那些浅表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三、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床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 ”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等,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较为容易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教师设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使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易于把握。也对今后的自学提问起到示范作用。
  
  五、发散思考,灵活变通。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强调要有理有据。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从文本中体验美,感受美。依托家庭,我让孩子们体会爱,回报爱。利用活动我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温暖,提升认识。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情操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影视、网络等媒体,拓宽了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在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及实验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和干扰实验,致使实验的成功和失败。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分析实验类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排除影响实验的因素,致使实验成功:另一方面又要总结实验失败的教训,让学生辩证的面对实验的成功与失败。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给中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方法,是培养中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提高的重要过程,这有利于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
期刊
摘要: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  关键词:音乐活动;交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审美教育的根本形式是艺术教育,因此音乐活动中审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
期刊
摘要:本文开篇阐述了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接着从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学历、从业资格等方面点出了我市会计人员的现有状况——整体素质偏低,第二部分重点对我市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用大量篇幅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素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具
期刊
摘要:在普通话学习中由于方言影响根深蒂固,使得很多学生有着顽固的习惯发音。口语交际时学生不自觉地带入一些方言的习惯发音,从而影响了普通话语音的纯正。本文从习惯的特征出发,通过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归纳出习惯音。然后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克服策略。  关键词:普通话; 青海方言;习惯发音; 正音训练    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可感性较强的显性素质,它是许多隐性素质的物质外化。无论求学、就职还是人际交
期刊
现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冢,学生们都已经被要求学习英语,并且把英语当作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产业。所以英语已列为中国学生应掌握的第二门交际语言。可它不像学习汉语那样,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环境,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就不像学习汉语那么容易。结果在英语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往往表现是:东张西望而又心不在焉,无从学起,精神萎靡而又无可奈何等等。是他们懒吗?是他们真的不想学好吗?不是
期刊
摘要: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彻底摒弃原来的功利主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习惯;基础    新课程改革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这说明教育在不断地反思与改革中,逐渐回归了本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善变的社会。社会学家们分析说,GDP高速增长时期,也就是社会转型时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坚持让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鼓励多写。每次评改均认真阅读、写出批语,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心灵。几年下来,觉得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周记是学生放飞心灵的翅膀。  周记,不象命题作文那样规定文体、限制要求、范围字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可以写几十字的片断,也可以洋洋洒洒上千言;可写亲眼目睹的校园故事,也可身处其中成为主人公;可写自己对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意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材料,在指导学生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四面八方思考开去,找出多种设想与解决办法。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