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浓浓诗香溢满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虽短,但意境却很深远,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仍走模式化、形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并强制性地要求背诵。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扼杀学生的热情,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以“立人”为中心,优化语文环境,努力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进而塑造自己。
  那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呢?下面我就教学实践中的收获谈谈看法。
  一、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种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尤其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更应借助于读,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进而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待会儿一起交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朗读能力。自读后,再让学生谈谈收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有的说:“我知道白帝城是个地名。”有的说:“我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坐船时写的”……然后我请一个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又重点指导认识两个多音字“朝”与“还”。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又指名学生像老师这样读,再让学生评价。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其实,学习古诗不必一一对应地解释,只要学生能够明白诗词大意,体会诗人情感即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环节,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交流学习成果,又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营造主动探究、积极发展的良好氛围。如“李白从哪里出发的”?“要到哪里去呢”?“路途远吗?你是从哪里知道”?“李白做的船快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长江三峡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李白乘坐的小船顺江而下,两岸猿声还在不住啼叫,可小船已穿过万重山,这是多么快呀等古诗内容。再让学生说说该用什么速度读,“李白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家,现在终于可以回家,如果你是李白,你此时是什么心情呢”?这样,在一次次朗读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加深理解,体会船快人喜之感情。
  二、创设情境,欣赏意境
  阅读古诗需要读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感悟诗的内涵。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想象诗中画面、感悟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人为地再现诗人胸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在这个境界中咀嚼诗句,品尝诗准确、鲜明、生动的诗境。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一诗时,学生先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这时诗中的文字已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有印象。这时,我又让学生默读,结合插图标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通过填空练习,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想象诗中景物的色彩、味道、姿态等,再由老师绘出简笔画,帮助学生想象。
  经过这样一番指导和铺垫,诗中的意象已不再是一个个简单又枯燥的词语了,而是充满生气的画面。此时,教师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解读诗句,将学生头脑中的意象汇成一幅画。如此时再让学生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感受诗中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便“水到渠成”。学生感受越真切,所产生的想象就越合理、越丰富,表达创造的欲望也就越强烈。教师应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情境既是感知的客体,又是生动的语言环境。如前文提到的《绝句》,在利用图画理解诗句后,老师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用“这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图啊!你能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试着把它描绘出来吗”等言语加以引导,则此时,学生思如泉涌,教师只需稍做点拨。
  三、演画编唱,各显神通
  画家用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诗人用美妙的“诗笔”,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画面。而在教学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化无处寻”两句诗时,我认真思考: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上的蝴蝶隐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表面来看,这些争论与诗句的理解似乎无甚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除了绘画外,其实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将古诗编演成故事,如在教学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与孟郊的《游子吟》时,我就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走进诗境,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还可以通过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的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时,让学生在演唱中走进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总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教育应从小抓起,教师应该灵活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编排,选择科学方法,或诵读,或感悟,或画演,让学生在浓浓诗香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往往忽视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模式的日益创新,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愈发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合作的角度出发,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经验,让学生自主分工,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进行研究和课后检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学生主体 课前引导 教学理念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学
花椒树适应性强,便于管理,荒坡地、路旁.田边、房前屋后均可栽植,不占用农田耕地,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优良经济树种.现将种植管理技术简介如下.供以参考.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而情感这个非智力因素也同样不可忽视,所以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价值。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为满足拆迁困难家庭住房需求,今年天津市安排建设了160万m2经济适用房。为促进经济适用房项目尽快上市,日前,市国土房管局相关部门分别到8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发企业上门提供
夏大豆生长期间历经气候变化剧烈的夏季,其生长发育常常受到较易出现的干旱、渍、涝等灾害影响,而不能稳产高产.采用如下技术,在减轻各种不利条件的影响的同时可使其单产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主观上注意运用默会知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默会知识;引导学生交流默会知识;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师生关系理念,有效运用默会知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默会知识 实践探究  一、相关概念  默会知识理论是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的《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到的。默会知识又称内隐知识,一般在行动中体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步完善,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课堂,逐渐成为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目的,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通过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课堂显得生机勃勃。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钱学森》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设定在三个维度中非常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
摘 要: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差异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教育对象的整体性,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
语文教学,重感悟,重熏陶,重朗读,突出人文性,带领孩子走进文本。语文教学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关键是走进去还得站得起来,站在高处,“鸟瞰”文字,这样不仅能够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而且可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一、“鸟瞰”文字,品味写法  重感悟,也要重应用。很多文章,文采很好,通俗易懂,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解读文本,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妙处之外,还要带领学生时不时地跳出文本,站在高处,试着从写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