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教学艺术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讲究提问艺术,总是想方设法投石激浪,通过提问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个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说,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那么,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注意什么、遵循些什么原则,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课堂提问要做到“五先五后”
  1.1先提问后指名。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清楚地叙述提出的问题,待全班学生都动脑筋后再指名回答。如先指名回答,被指名的同学积极思考,未被指名的学生就会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放弃参与。
  1.2先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待全班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回答。回答的内容、回答的语句不一定要囿于预定的设想,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表述同样的意思,更要鼓励学生有所创见。
  1.3先讨论后结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尽量不要立刻表态,更要严禁武断的否定。因为教师的表态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给思维画上休止符,导致学生参与的终止。可以让别的学生补充、纠正或者提出别的答案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顺水推舟”得出结论。
  1.4先学生后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学生稍有停顿,要让其思考继续回答;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必要时才作适当的引导或暗示;回答有错时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或另外请同学纠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才发表看法。
  1.5先激励后更正。对学生的回答要热情鼓励,即使差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积极参与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重表扬他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要注意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采用商量的语气,如“我认为这样表达会更好些”等。
  2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2.1教师在提问时,要用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寄情于生,寓情于问,极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训斥、甚至带有威胁性或考问性时,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回避,甚至抵触的情绪,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我国有位教育工作者曾对一个班级的语文课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师不同提问情绪状态下的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相差悬殊。在教师提问情绪好的情况下,教师提问15个问题,有8个问题的答问质量较高,发言24人次,其中7人次发言有创见,两周后测量又发现巩固率达90%。相反,在教师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发言人数少,更无创见性回答,两周后的测量发现其巩固率在72.6%。(转引刘国显《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第93页。2000年6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2.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学生厌学。提问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愉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脚”的呢?它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呢?课文为什么不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些设计能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中去。
  3课堂提问要使学生易于参与
  3.1提问要有序、有层次性。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设问,使学生如坠入云雾之中,不知所措。而是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通盘设计整堂课提问的主次与先后,力求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教者的思路清晰,必然带来学者的思路清晰,有助于推进学生的思考。再者,提问又不能平面化,老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没有层次感和纵深度,也是不利于推进思考,发展智力。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并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来设计提问,力求步步深入,形成递进系统,学生的思路也随之逐步展开,并且在逐步展开中享受成功。这种成功又反过来更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2提问要难易适度。问题太浅,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心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太难,高不可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生也不会去动脑筋。因此,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问题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参与,都能得到发展。
  3.3提问要有发散性。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联想或推测。对于问题的结论,也不要急于归一,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开去,不断扩散到各个角度、各个方面,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调动自己的原始积累,寻求到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这正好能满足学生好奇和喜欢形式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学生心理的满足就会转化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学习具有很强的内驱力。
  3.4提问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受到教师牵引的影响,有的提问会把学生带入一片开阔地带,任思绪飞扬;有的提问则会把学生带人狭窄的死胡同,思维受阻。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
  3.5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争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论,让学生在“阵营”对垒中达到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目的。
  4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有关资料显示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往往会受到客观情况或潜在意识的影响,使得提问无法面向全体学生。
  4.1受到学生性别角色的影响。在师生交流中,受社会所认可的性别角色的影响,教师对男生的控制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参与度高,性质也更为积极,男生的参与度则较低,比较消极对抗。
  4.2受到学生社会角色的影响。面对不同角色的学生——班干部或普通学生,教师的期望是不同的,通常教师会期望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成为其他学生的表率。为此,教师会给予学生干部更多的参与机会,得到的鼓励和认可也更多,因此,班干部的参与程度更高,性质也积极主动。
  4.3受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想方设法接近老师,愿意多发表意见,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乐于提问好的学生,从而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也会使得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因此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程度高,性质也更积极主动。
  4.4受到学生座位的影响。坐在教师视野中心区的学生,易于引起教师的注意,参与机会多。
  因为有以上种种制约因素,使得主体参与的广度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自觉地克服这些阻抗因素,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课堂提问这种极常见、极普通的、不可或缺的语言交流形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它。
其他文献
21世纪即将来临,新的世纪必然是科学高速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人类文明急剧变迁的世纪。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将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哪个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哪个国家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2l世纪的中国同样需要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是现阶段适应现
期刊
1 教材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有一节数学活动课,是通过掷两颗骰子来研究有关概率的知识。  2 活动准备  2.1 活动工具。每组两颗骰子。  2.2 活动目的。让学生从出现的可能性中初步感知概率,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活动规则。把学生分成两队,两队各占一组数比输赢。一组数是2、3、4、10、11、12六个数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与中国具体实践、时代特点相结合的过程,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
期刊
“唉……又是作文课,没劲!”教室里,几个男生一声叹息,斜斜地靠在座椅上。几位“有心”的女生悄悄地把《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压到语文书下面,正襟危坐,等着老师的到来。老师在讲台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文章如何巧构思、写具体、写生动。随着老师粉笔一挥,习作要求清清楚楚地出现在黑板上,学生们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不住地翻着“筋斗”。“写什么呢?”“有什么可写呢?”一个个问号写在他们脸上,忧愁塞在他们心中。怎样才能让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工作进行探讨。有机结合德育因素,即“知”,“情”,“意”,“行”。掌握渗透原则,注意掌握和运用言行统一;多认同,少责备;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等原则。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德育 渗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当仁不让成为主流,那么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中学德育教育方法这方面,渗透学校德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这就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主题活动。在实施主题活动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发展空间等透露出鲜活的色彩,如何保证实施主题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围绕 “三性”作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些经验。  1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
期刊
【摘 要】 本文选定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方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联系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物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包含“课题设置-课堂准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成果评价”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进一步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物理课改革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一门
期刊
【摘 要】 通过调动教师情感、营造氛围、捆绑发展、问题跟进等方式,让幼儿园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认同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成为体验职业幸福感的桥梁,成为参与互动交流的手段,成为提升专业素养的舞台。  【关键词】 调动情感 教师 认同教研    面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自我更新,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蓝图及职业生涯。力求提升专业理念、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追求,成为充满热情的学习者
期刊
中等生是指班级中在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一般水平的中间状态的学生。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并非没有进入优等生行列的素质,主要是他们得到的关心、教育、培养不够,造成各方面表现一般。教师应从正确认识中等生着手,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不断取得的点滴成功中体验与感受成功的欢乐,使其优势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1培养自信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积极意味着一种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与自
期刊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既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回归,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老龄化现象严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老师认为口语交际等同于听说教学。尽管早已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方言障碍、普通话环境、口语交际无从考核等问题使农村小学口语教学困难重重。孩子不敢、不会表达,口语交际的“口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