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 生命的保障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无偿献血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4年来,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1998年5%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99%以上。然而,目前我国年人口献血率仍只有0.87%,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离世卫组织推荐的1%满足血液基本需求的最低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
  血液供应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等新的惠民医疗政策的出台,医保体系日趋完善,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医疗新技术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医疗事业呈井喷式发展,临床用血需求年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0%~15%。但是,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经历十多年快速增长后,进入了平台期,血液供应紧张在全国范围内由局部性、季节性、结构性向广泛性、持续性蔓延,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年人均用血应达到8毫升,我国2010年人均用血仅为3.14毫升,而港澳地区已经达到人均14毫升,台湾地区更达到30毫升,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0~50毫升。我国对血液的需求还将维持迅速上升的态势,血液供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近年出现的全国范围的血液供应紧张不过是山雨欲来风满搂的一种前期预兆,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并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
  现实存在问题
  首先,有些专家认为《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和献血间隔期不合理。从生理角度来说,献血者的年龄范围可以进一步加宽,献血间隔期可以进一步缩短,但是,我们仔细分析,18到55岁这么宽的年龄段,献血人群仅占百分之几,我们又如何把快速增长的血液需求寄托在年龄55岁以上人的献血呢?
  其次,对于“献血容易,报销难”的问题,目前从程序上来讲确实存在不太方便的地方。一般来说,用血者应先行结清医院账单,然后带着献血证等相关个人证件以及医院用血证明、发票等,再到血站进行报销。目前,由于全国采供血机构、以及采供血机构和医院之间网络尚未互通,给用血报销带来不便。这的确是采供血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就是采供血机构疏于管理,临床用血浪费。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不少患者认为输血可以提供营养,有利于康复及伤口的愈合,医生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时,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对于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时,选择输血的医生更多些。近年来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加大了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进行督查,临床用血正在趋于合理。当前,血液紧张也进一步规避了临床不合理用血。
  另外,公民担心献血影响身体、被传染疾病;有些人不愿意献血,也有出于安全的担忧。曾经发生在河南等地的一些因不恰当采血造成的艾滋病传播的案例,也增加了人们的疑虑,目前,无偿献血都是在采供血机构按照正常的渠道和途径,献血是非常安全的。现在,血站采血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采血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采血时用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也及时销毁,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
  最后,再谈谈无偿献血公益性遭受社会的质疑的问题。“郭美美”事件原本和红十字会、和无偿献血无关的事件,只是一位无知的小女孩炫富,但是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近乎疯狂的炒作,迅速发酵,一时间,参与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成了傻瓜的代名词。在整个过程中,网络和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决血荒办法
  首先,应适度地恢复计划献血。一般计划献血的主体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各高校的学生等,这部分人群的血液质量相对来讲是有保证的。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
  其次,选特定人群,加强对新人的要求。新入学的大学生,新入伍的军人,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新员工,新入党的党员。以各种名义和措施加大团体献血的动员招募力度,加强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建立起能有效响应的应急献血队伍。
  同时,无偿献血必须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目前,从国家层面,以次数计算颁发金、银、铜牌无偿献血奉献奖,还是献血后的用血报销方面的政策。这些远远不够,对老百姓,必须给予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东西,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出台无偿献血和新农合挂钩等政策。
  更加重要的是必须加强血站内部科学管理,靠现代科学的有效管理,来缓和或部分解决现实体制与机制层面上的种种难题,缩小供需矛盾的剪刀差,最大程度地保证血液安全。
  建立长效机制
  努力建设我国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公民摒弃物质至上的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使公民把无偿献血看作是健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同时加强献血有益健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血液知识和献血常识。
  重视对青少年的献血知识教育。澳大利亚等国把无偿献血的内容写入了中小学的教材,同时学校定期带学生到采供血机构参观,直观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同学们从小就懂得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并鼓励孩子们长大后也要成为—名光荣的自愿献血者。
  无偿献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给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以生命的保障,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其他文献
您真喜欢在健身房中挥汗如雨吗?尤其在气温较高时,那种浑身黏糊糊、臭烘烘的滋味可不好受!曾经5次代表美国游泳队征战奥运会的达拉·托雷斯,就白创了一套泳池练习,能让您清凉健身——比游个几千米轻松多了。有条件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1 侧身打水式    从泳池的一头开始,蹬一下泳池壁助推向前游。脸冲右侧,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并贴在身体的一侧。双脚打水,保持您的左臂紧绷在前方。吸气,使您的头部高过肩膀。如
期刊
控酒是一个像愚公移山一样的任务,很难完成,却又不能不完成。特别是在几千年来都崇尚饮酒的中国,尤其需要花大力气。因为人们对酒精除了生理上难以戒断,还有心理上的难以割舍。    嗜酒之事,古今中外皆有。北京人爱喝二锅头。上海人喜欢石库门。法国人要喝人头马。俄国人最爱伏特加。    嗜酒的原因无非消愁与找乐    嗜酒的原因,也不难分析。自古以来,世事艰辛。大多数的人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衣食辛劳。
期刊
无论古今中外,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和成功。不过,对怎样才能培养好孩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为此,一个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育儿方针。    在193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我保证可以把他/她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个观点在
期刊
初夏是传染病高发期。传统的公共卫生专家倡导老百姓加强锻炼、清洁消毒。我们的端午节,其实是公共卫生策略融入文化的一个成功例子。当然,传统文化也需要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二节齐名。史书上也有称“端阳节”“重午节”的。我国各地围绕这一节日的习俗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赛龙舟、吃粽子、门楣插艾叶和在身上涂雄黄酒。  从医学角度看,端午节的这些习俗大多和夏
期刊
一只蚂蚁在桌面上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世界的三维立体。一个人认为健康管理就是调养身心,就可能在病魔缠身的时候,才为自己的疏忽吃惊不已。想管好自己的健康,有时候您需要换个视角,留意一下我们身处的环境和社会。空气污染可能会闹出心脑血管疾病来。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今年48岁。他多年来一直居住在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这位朋友平时很健康,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不超重,不吸烟,非常注意饮食健康。  但是
期刊
又到草长莺飞,枝头萌绿好时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古至今,无论文人雅士,还是白丁布衣,都喜欢在这个季节出去走走。到山野里看看花,到江湖里吹吹风,借着春风摇曳的簇簇花影,换个心情,换种生活。  当然,如果没有机会出门,哪怕是坐在桌前想一想,都会快意无比。  这就是春天的魅力。  其实,于生命和健康而言,阳春三月更具有不凡的意义。  按照中医学上的知识,三月份来的时候,天气回暖,肝气
期刊
去年末,京城发生一出悲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5级校友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于12月16日去世,年仅23岁。据方言的微博(微博名:Aimee_Fang)资料显示,该女生就职于北京某通信设备公司,因经常加班,罹患胃溃疡。“在这里见识了太多生死离别,大家真是应该珍惜健康,珍惜身边人。”  值得注意的是,该微博短时间内引来连续十几条微博呼应,都和胃痛看病有关,并称没有时间去看病。  方言算是一
期刊
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卫生局下文要求,  “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对学校各部门、社团组织以及师生个人等评优考核的重要内容”。消息一出,舆论炸开了锅,不少人表示质疑,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强捐”。  无偿献血该不该跟高校评优挂钩,这里咱们不讨论。不过却要给真心无偿献血的人,以及为了评优而献血的人提个醒儿:血,不是人人都能献的。  献血这种事,是讲究体质的,身体不好的人是不能献的。而所谓“身体不好”
期刊
大多数的乳房包块是女性在每月定期的自我乳房检查时发现的,或是在洗澡、换衣服时偶然发现的。这个习惯非常好。乳房白查的关键是熟悉自己的乳房。一有异常,马上能发现。就像我们每天照镜子一样。  拥有一对丰满又富有弹性的乳房,是每位女性的梦想。但是,现在平均每3分钟,世界上就有一位女性被诊断为乳癌。  好消息是,早诊断、早治疗,乳癌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这里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诊断几乎完全依靠女性自己。只要女性
期刊
药企制药,药“治”病。怎么成了“制”病?一些药企为了追求利润,肆意排污,造成大气、水域的污染,进而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导致疾病的蔓延。这是“黑色幽默”吗?  从海正药业因环保问题引发轩然大波,到去年4月浙江医药发生环境污染,6月央视报道了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硫化氢气体超标千倍,周边居民忍受臭味10多年,香港上市的原料药企中国制药深陷污染门,再到9月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污染问题及永安药业1.4万吨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