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校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又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理念,一时俊彦均集聚于北大。上任前,蔡元培在上海的一个小书摊上偶然买到吴梅的《顾曲麈谈》,非常欣赏。到任后,蔡元培提倡美育,将北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音乐团改组为音乐研究会,下设古琴、丝竹、昆曲、钢琴、提琴五组,由校方聘任导师。
  当时吴梅只是上海民立中学的教员,蔡元培仍延请吴梅到北大教授昆曲。吴梅得到教席后作诗曰:“不第卢生成绝艺,登场鲍老忽空群”,并注云“时洪宪已罢,废国学,征余授古乐曲。”


  1917年9月,吴梅到北大担任音乐研究会昆曲组导师,由于学昆曲者甚众,又请寓居于北平的曲家赵子敬、北大校医陈万里一起教曲,并常在音乐演奏大会中演唱,如在1922年5月,昆曲组就曾演唱《惊梦》《山亭》《拆书》《弹词》《痴梦》《刀会》《拾金》《法场》。任中敏回忆说“一时同学乐受熏陶者,相率而拍曲、唱曲”“初不以事同优伶为忤;风气之开,自此始矣!”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可以说是中國大学里最早的曲社。与此同时,吴梅还担任“文本科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讲授“文学史”和“曲”的课程。后来“曲”易名为“戏曲”,被认为是中国大学里设置戏曲课程之始。据上过吴梅课的学生回忆,吴梅边讲词曲,边撅笛解说,北大课堂上笛声悠扬,曼声讴歌,使听者神往。
  吴梅曾应邀写了两首北大“校歌”:一首是《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词云:“棫朴乐英才,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桯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另一首即北大校歌,并由吴梅谱曲,词云:“景山门启鳣帷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数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二曲均载于《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刊》,在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传唱。后来,吴梅修订校歌,题为《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收入《霜崖曲录》。
  1922年秋,因思乡心切,加之北平政局不稳,受在北大毕业的好友陈中凡之邀,吴梅举家前往南京的东南大学任教,从此离开了北京大学。
其他文献
传统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  于是有了家族制度,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朴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长存”对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无疑,
期刊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有人问睦州和尚:“我们每天都要穿衣吃饭,真够俗的。怎样才能超脱这些呢?”  睦州回答说:“穿衣吃饭。”  那人大惑不解:“我不懂您的意思。”  睦州又回答说:“如果你不懂我的意思,就请穿衣吃饭吧!”  那个人的问题,是想摆脱平凡的生活。睦州的回答呢,就是让他从平凡中求不平凡。因此佛家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是烦恼之外另有个菩提,生死之外还有个涅槃。菩提就在烦恼之中,涅槃
期刊
“在城市急速扩张及社会的现代转型中,可能一夜之间一座存在数百年甚至更久的祠堂就消失了,历史与文化的活文献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皮之不存,所谓民间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也将无所依附而分崩离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
期刊
有一句話说,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里的云,是一种状态,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一种高远的状态。云和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距离遥远,境界殊异,是截然不同的。这正是人们常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魏晉时期的嵇康,就是一个绝世独立,耽于理想的人。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因得罪钟会,被他有心
期刊
1912年1月,民国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不久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又进一步将经学无用化,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与传统学术价值,也被从根本上否定。尽管诸多学者曾撰文呼吁“中小学读经一科不宜尽废”“东方文化有诸多优点”,但终究没能扭转“废经”的事实。80多年后,王财贵以一己之力在台湾发起读经运动,推广大量诵读传统经典的教育理念,一时吸引了数百万台湾儿童的参与。经过2
期刊
他用一幅画来向我们打招呼——也用来告别。  他作为牺牲为艺术祭了坛。你知道,作为祭坛牺牲的,往往都是最好、最纯洁的事物。譬如传说里祭神的童子童女。他就是侍奉艺术之神的那名非他不可的金童。我们宁愿他去了另一种世界——与我们所在的世界不同的另一种世界,大地与天空相融、凡人与神圣接近的世界,和眨眼之间、近千年之后同样作为牺牲祭了坛的、一位名叫海子的、早早冒出天才萌芽、孩子一样的青年诗人相见,握手微笑,相
期刊
世人莫不知学习之重要。一翻开《论语》即可见人生至乐乃“学而时习之”。《格言联璧》的开篇即说:“世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是啊,没有学习就没有当今之文明。是学习这项技能促使我们的先民在原始的劳动中总结经验、传承发扬、尝试探求、不断进化。从我们一坠地,即开始了学习。学习交流,学习思考,学习生存的种种技能。当我们可以自主地行动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梦想这种神奇的东西,而后便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去追求那种神
期刊
性灵  草书要人的三分性灵,三分狂气,三分鬼气。草书还要,黑极白极,浓淡分明。  书法里,狂草最奔放最肆意最不顾一切,甚至,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也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如若不是真习练书法的人,初看狂草不过是鬼画符,是民间招魂的道具,在三更,烧了给吓掉魂灵的人招魂。  非真性情的人亦难写狂草。  别的书体,只要耐下心来,终可以写得。比如正楷,比如隶书。盖叫天先生曾说,“所有的书体皆从楷书而来,唱
期刊
黛玉的三首歌行体长诗《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以及《桃花行》,是在《红楼梦》中大放异彩的三篇文学精品。它们不仅是曹雪芹极尽笔工的佳篇力作,篇幅之长胜过其他诗词,而且还是具有重要命运启示性的“诗谶”之作。诗谶,就是以诗为谶语,诗里预言的是人物的未来。所以这首《葬花吟》,黛玉写出的花,其实就是她。  而《葬花吟》的创作,又是这三首长诗中,作者着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描写。这首诗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黛玉一边
期刊
提起短篇小说的创作,人们都知道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不仅是本国的文坛巨匠,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代表。他们使世界短篇小说的创作在19世纪20世纪初达到高峰。然而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聊斋志异》,其艺术价值不仅可与《红楼梦》相媲美,还可以相当甚至是赶超欧美巨匠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说狐写鬼 映人间百态  作者蒲松龄写狐说鬼,实则是借此揭露世间百态。看似虚幻魔化,却饱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