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宇高古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凝聚了先人的造物智慧和审美意趣。水与土的融合,泥与火的烧炼,再以釉色加持,最终形成极具灵性的器物。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土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燃烧植物过后的看似无用的灰烬,附着于瓷器之上,再经过烈火的炙烧,摇身一变成为绝妙的釉色,堪称化腐朽为神奇。这种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做法,完全符合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用来自天地的物质与力量,加以人力的创造性介入,产出具有质朴东方韵味审美的造物。当人最终触摸到这器物,与之互动,人与自然的交流便蕴含在其中。中国瓷的根便是如此,中国美的韵也是如此,它们均能回溯到名为“自然”的源头,因而拥有质朴、天然、和谐、美妙的品质。
  中国的佛教作为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与瓷器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外在器物上,精美的造像、供奉灯火的烛台、充满禅意的器具,以及伫立线香的香插,都可以瓷器这种温润又富有含义的材质来作为载体,瓷器上盛开的莲花、佛教主题的人物装饰等,不禁展示了佛教对于瓷器发展的影响,也是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有力例证。在内在文化上,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已经融合了许多本土的思想,并且受到上至帝下至百姓的信仰与热爱。普度众生的宏愿、慈悲为怀的善意、因果循坏的教义,都在这片土地上散播着温和的光芒。在大雄宝殿中伫立的小小线香,是佛的信使,为圆他人祈愿,燃身于佛前,化作一缕轻烟。这袅袅轻烟,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是虔诚的信徒与佛祖沟通的引线,妙香薰天地,遍布十法界,把最美好的愿望传递到佛的世界。香者,草木细条也。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法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究其实,其本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将香灰融入胎土中,再融入釉色中,就是将无边的佛性、虔诚真挚的善心、平安吉祥的祈愿和色空皆是的禅意注入其中,使最终完成的器拥有了法力无穷的精神,愿力无疆的含义,以及禅心无迹的审美。《心经》有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香灰烧”,是使用佛教寺院大雄宝殿中佛前燃烧的珍贵的、纯净的香灰。东西南北中生产香的材料、配方、水质和加工技术不同,造成了香灰的色泽不同、香灰的粉粒不同、香灰的成分不同。因此,无论是海内外各地寺庙,还是南北方的寺庙香灰的色泽、粉粒和成分都是异彩纷呈,把各寺庙的香灰配比在泥料、釉料中,由技艺精湛的陶艺师手工烧制而成。赋予“香灰烧”重生了多姿多彩的因缘,这种赋予精神性的色彩,折射出法力无边的器宇不凡,以崭新的生命再从绽放。“香灰烧”并非凭空而来,香灰用于瓷器可以追溯到宋代,高级汝窑瓷器用的正是香灰胎也称之为香灰烧,将虔诚纯净的草木
  灰—“佛前香灰”合土入釉。从只作釉料到合入胎土,从成品泥料到专属炼制,历经比例、温度、程序试验,不同窑口泥料、不同寺庙香灰、不同工艺技法的反复对比,“香灰烧”大器乃成。其制作过程是精心选泥配釉,精研工艺造型;为求泥之上乘,再踏访诸多窑址;为证灰之可贵,拜会名寺古刹,在不断探索和推敲中,“香灰烧”得以诞生。这并不是制作者进步的终点,而是不断从造型上寻求参禅觉悟之心,从不同庙宇的香灰中觅求不同色泽的生命力量,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几代制作者心手合一之间寻觅与塑造“一器一世界”的魂魄。
  “香灰烧”禅意吉祥器的塑造,经五行淬炼,历四度轮回。数十年成材的沉香树,再经数十年结香,倒伏,离土,积时成香。大雄宝殿供奉的香品,承载虔诚的心愿,燃起、焚烬、涅槃成灰,再由虔诚使者接引合土入釉,创意历火成胎。形重获新生,神永驻其中,造就了举世无双的吉祥之器。它所使用的香灰源自世界各地寺院的大雄宝殿,饱含了信徒的潜心善念,经寺院僧侣仪轨程式采集,由设计师设计原创器型、经验丰富的工艺师精心烧制,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纯手工打造的艺术孤品。匠心手作、件件唯一的“香灰烧”艺术品,凝聚着佛力的慈悲智慧,信徒的虔诚祝祷,也记录了东方哲学与当代艺术的传与承,寄予了几代制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对未来、对世界的无限祝福。同时也使得“香灰烧”成为在拥有天赋吉祥基因的基础上,更增加了浓厚艺术气质的优质品牌。“香灰烧”禅意吉祥器作品系列分为:茶器、香器、花器、念珠手串、配饰摆件等。件件精工手作,还原质朴本真。
  茶器仿佛一个虚怀若谷的沉默宇宙,无论自己的外貌器型如何,无论在自己的其中的物质如何,制作者谦虚宽容地接纳,从不刻意拒绝,也从不据为己有,只为在这一刻,安静为你传达内心的声音,无需言语,无需赘述。稳健的外表是它沉稳内在的昭示,温润如大地的色泽像是圣洁的僧衣,是它与众生同在的生机。香器好若姿态万千的星系,温雅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和姿态,但是承接着最为虚无缥缈的烟气,穹顶迷人璀璨,轻烟却无迹可寻。缥缈过后,余下的灰烬,却是下一次的重生和希望。念珠似是一个个美妙的星球,它们各不相同却又和谐统一,各自有各自的品质却又同样昭然,单则遗世独立,群则共有光芒,置于手腕上脉搏上,就是生命最好的陪伴。摆件仿佛划过夜空的流星,它们每个都独一无二,皆为孤品,谦卑温润的身躯,承载着绚烂的燃烧,或是分秒乍现的思想炬火,或是此时尽情绽放的夏花,凝结瞬间的意味,瞬间即为永恒。但无论它们的外貌、作用如何,它们的内里,都是与宇宙相连、与自然相连、与人相连。
  正因为如此,“香灰烧”的艺术审美特征,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是减法,减去了年少轻狂,是成长;减去了酒色财气,是放下;减去了烦恼苦悲,是彻悟。“减”不是失去,而是因更高层次的追求,看淡了青涩稚嫩。“香灰烧”禅意吉祥器同样如此—减去了繁杂装饰、斑斓色彩,如同山水写意,简练却气象万千。抛开华丽的干扰,更直观的是饱满器型、厚重的风度,以及创作者所赋予的气韵。有多简单,就有多自在,有多朴素,就有多隽永。
  从个人放眼到更广阔的天地,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且快速发展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在一起融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而激烈的竞争也不可避免。如何能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败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守住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践行。而当前的 “香灰烧”就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和文化创意的成功实践。“香灰烧”传承了中国独特“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融合了佛教文化精髓,并且以现代工艺加以革新,以设计的思想对其内在品位、外在器型进行了新时代的诠释,使传统的技艺和思想有了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和新生机。“香灰烧”的设计和创新,就是对傳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实践,并借此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得它可以生生不息。“香灰烧”在创作的过程中,广纳世界各地山水灵秀之处的香灰、泥土、水和岩石,且在制成之后,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去往世界各地交流,这也就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美,把极具韵味的东方美学发扬光大,绽放出东方之高古禅心之美。这不但是古今 “香灰烧”的完美结晶,更是在当代艺坛上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性的探索与创新。这一 “香灰烧”必将成为当代中国陶瓷美学之代表,书写出 “香灰烧”全新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追求,这也蕴含着“香灰烧”的历史性的文化诉求与艺术更新,蕴含着慧能在传承中开启禅宗的精神与“香灰烧”活化的视觉美学,蕴含着大国工匠承载着对世界美好,世界吉祥与世界平安的无尽期许。正因为如此,“香灰烧”的艺术成就主要展现在绵延千年的禅宗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变化革新。当下,更需要坚守住其本质内涵进行新诠释,而“香灰烧”的创意正是对其最好的表达,更是中国优秀文化在创新中继承与发展的成功范例—是以“香灰烧”作为一种深情的寄托,给予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并通过“香灰烧”的视觉美学在世界艺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与时俱进的中国艺术和美妙蕴藉的中国创意,其人其艺乃是彰显品德、明立昭行的大善大美。
其他文献
享誉国际的沈伟曾于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自己编导的现代舞《画卷》作为第一个出场节目惊艳世界。2014年沈伟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之邀,携舞蹈代表作《春之祭》《声希》等参加中国上海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的展演,以《地图》《天梯》舞蹈作品参加中国上海第十八届国际艺术节的展演;又以《沈伟:未知的探索》参加中国上海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的展演,他的作品每次展演皆与上海观众进行一次视觉与心灵上的交流
期刊
200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上海社科院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主办“医药经济: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国际研讨会”。会议在上海社科院小礼堂举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王龙兴局长致开幕词。上海社科院左学金副院长作了“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的演讲。
期刊
看上海京剧院新创排的革命现代京剧《红色特工》,最强烈的一点感受是:如果没有这些隐蔽战线英雄出生入死的杰出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改写。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后革命胜利了,应该给我们这些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上海京剧院成功地以京剧艺术形式褒扬了情报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同样值得赞扬。  由李莉、张裕编剧,卢昂导演的《红色特工》,是上海京剧院继《曹
期刊
上海交响乐团的2020—2021音乐季已经落幕,由于自2020年以来的特殊情况,这无疑也成为非常特别的一个乐季。自从我国的古典音乐演出全面市场化以来,国外演奏家与演奏团体的到来总是乐迷所关注的事,与之相对,国内音乐家们所面对的舞台上的生态环境,有时并不让人感到欣慰。  演奏的水平如何,应当以不同演奏行当的艺术规律为考量。可实际上,我们常说“被忽视的”杰出演绎者不少,这就显明很多实际的艺术成就没有得
期刊
新聞照片的拍摄方式事关新闻真实性这一原则性问题,因此历来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和讨论。如果对这一话题进行历时性考察,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有“新闻摄影之父”之称的德国记者艾瑞克·萨洛蒙;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至革命战争时期以中共晋察冀根据地为代表的摄影群体。  中共新闻摄影实践滥觞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和陕甘宁等根据地,尤以晋察冀根据地最为繁荣。到解放战争时期,以摄影展览、画报出版为中心的摄影宣传已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晚清、辛亥革命后的所有文化运动相比,不仅更加轰轰烈烈,而且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拓展,从谋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利益,拓展为谋求全民和民族整体的利益;从追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
期刊
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种夺人眼球、撼人心魄的力量,只要看上一眼便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林风眠的组图《乐声仕女图》就属于这类作品。淡雅的画面清纯的淑女,画家没用标新立异的手段去打动观众,也不用浓烈的彩色去营造所谓的视觉冲击,而是发自内心地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体悟,创造出了真实而自然的美丽,那种无邪的纯洁之美。他将激情澎湃的生命巧妙地掩藏在一片安详的潺潺细水下面,简约、清丽、灵动,却又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活力,弥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演出行業受到巨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到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演出近2万场,票房直接损失超过20亿元。在此次疫情中,不管是大型演艺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暴露出:经营模式传统、演艺产品单一、衍生线明显过短的缺陷。在当前情势下,在线演艺可能是推进演艺行业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契机。  此次疫情也让电影业陷入了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以来从未有过的停滞状态。停拍、停映、停工…
期刊
2021年7月1日至3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话剧《浪潮》在上海文化广场连续展演,场场座无虚席。该剧以殷夫、李求实、柔石、冯铿和胡也频的故事为主题,是“左联五烈士”牺牲90周年的纪念之作,又作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作品,“红色”是这部革命题材话剧的底色。与此同时,该剧的编导团队皆为擅长现代题材作品的年轻戏剧工作者。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浪潮》在空间布景、符号运用、舞蹈安排等各种形式层面都有
期刊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的背景是发生于中世纪佛罗伦萨城的一场大瘟疫,10名青年男女躲在郊外的别墅,以“讲故事”度过十日,据说那里与城内的境况反差鲜明,一派恬静、宜人的景象,重要的是和灾难保持着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与所有灾难电影的审美机制相似,我们远隔屏幕见到的山崩海啸、楼宇垮塌,除了用来衬托人道主义抗争的光芒以外,也构成一幕幕引人注目、惊叹的“奇观”。而在“灾难之外”的人既不会看不见灾难又不会被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