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是政治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向之一。高中政治的知识部分比较专业和抽象,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達到提高学生那个公共参与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搜向政治;兴趣激发
高中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关系着学生的未来。但是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因为心理问题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政治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事实热点,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加大了学习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用最快的方法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学生很难在教材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中产生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模拟、还原或者创设生活、实践等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白政治和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白自身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提升公共参与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在讲授完第一部分“民主选择:投出理性的一票”后,教师可以模拟民主选举的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写出本班自己认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然后投递到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纸箱内,待投票完成后,教师评比出得票最多的学生,并评为优秀模范生。这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到了公民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二、追本教学溯源,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可通过讲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第一,授课教师需要“做功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并非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凭空臆想而来,而是在对前人学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培育科学精神,就需要讲好“哲学入门”这一课。但是,要想讲好“哲学入门”这一课并不容易。因为讲好这一课的前提是授课教师需要对哲学史,至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西方哲学史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否则,很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和伟大之处呈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多“做功课”。第二,基于“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可以多讲一些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以使学生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如此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第三,在讲授具体的哲学原理之前,可列举多个具有典型性的与此原理相关的事例。这些事例既要包括宏观的,也要包括微观;既要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也要包括与社会学科相关的。然后,在分析所举事例的基础上阐述哲学原理。第四,要让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要鼓励学生既要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要指导生活实践。
三、创设生活教学,达到理论实践结合
政治实践课堂当中是理论与实践碰撞的过程,也是深化学生知识理解的重要教育过程。同时,实践课相比理论课而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知识学习注意力,并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实践过程中接触政治知识、建立正确的人格与政治知识理念。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化的实践课程来开展政治教育,使学生同步提升政治理论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事先结合家中的互联网资源进行世界各地文化的查找,并选取自己感兴趣、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将其进行PPT制作、手抄报或者将其直接打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邀请学生展示自己找出的世界各国文化特征,并加以学习成果展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料查找和课堂实践活动中去。最终,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还建立了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进而完善了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并以我国民族文化为傲的价值观念。将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加入政治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实践过程中,还能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掌握政治课堂知识,并建立完善的政治知识观念。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而让核心素养为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加足马力。
参考文献
[1]石祥.高中政治思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25-126.
[2]张楠.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吸引学生兴趣[J].才智,2018(33):86.
关键词:高中;搜向政治;兴趣激发
高中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关系着学生的未来。但是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因为心理问题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政治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事实热点,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加大了学习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用最快的方法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学生很难在教材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中产生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模拟、还原或者创设生活、实践等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白政治和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白自身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提升公共参与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在讲授完第一部分“民主选择:投出理性的一票”后,教师可以模拟民主选举的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写出本班自己认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然后投递到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纸箱内,待投票完成后,教师评比出得票最多的学生,并评为优秀模范生。这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到了公民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二、追本教学溯源,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可通过讲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第一,授课教师需要“做功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并非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凭空臆想而来,而是在对前人学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培育科学精神,就需要讲好“哲学入门”这一课。但是,要想讲好“哲学入门”这一课并不容易。因为讲好这一课的前提是授课教师需要对哲学史,至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西方哲学史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否则,很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和伟大之处呈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多“做功课”。第二,基于“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可以多讲一些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以使学生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如此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第三,在讲授具体的哲学原理之前,可列举多个具有典型性的与此原理相关的事例。这些事例既要包括宏观的,也要包括微观;既要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也要包括与社会学科相关的。然后,在分析所举事例的基础上阐述哲学原理。第四,要让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要鼓励学生既要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要指导生活实践。
三、创设生活教学,达到理论实践结合
政治实践课堂当中是理论与实践碰撞的过程,也是深化学生知识理解的重要教育过程。同时,实践课相比理论课而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知识学习注意力,并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实践过程中接触政治知识、建立正确的人格与政治知识理念。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化的实践课程来开展政治教育,使学生同步提升政治理论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事先结合家中的互联网资源进行世界各地文化的查找,并选取自己感兴趣、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将其进行PPT制作、手抄报或者将其直接打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邀请学生展示自己找出的世界各国文化特征,并加以学习成果展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料查找和课堂实践活动中去。最终,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还建立了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进而完善了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并以我国民族文化为傲的价值观念。将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加入政治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实践过程中,还能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掌握政治课堂知识,并建立完善的政治知识观念。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而让核心素养为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加足马力。
参考文献
[1]石祥.高中政治思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25-126.
[2]张楠.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吸引学生兴趣[J].才智,201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