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定位及就业对策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理工科院校纷纷开设了法学本科专业,然而,由于目标定位不清,课程体系安排缺乏合理性以及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使得法学教育发展水平严重落后,强化法律职业教育,围绕不同法律职业的不同人才要求实施分类培养,是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各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开设都促成了法学专业的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400所普通高校设置了法学专业。在这样的大潮下,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大体上形成了两股有代表性的力量:一类是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法律氛围浓郁的传统法学院校,包括政法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这些院校的扩招使得更多学子投身到法学专业中;另一类是一些新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其中许多工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开设很具代表性。这些院校大多顺应发展“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的潮流而纷纷开设文科专业,而首选便是较具有实用性、报考热门的法学专业。
  经过几年扩招之后,各理工科院校培养出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开始陆续走向市场(陕西科技大学(以下称我校)从2008年起,第一届法学毕业生开始步入社会)。然而,问题也由此时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从各理工科院校所统计的数据来看,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尤其在与其所在院校的其他理工科专业相比较之后,法学专业基本上属于拖各学校就业工作后腿的专业。法学专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已成为各理工科院校办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如何找准自己的教育定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并最终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者的重大使命。
  
  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国内外,现代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普通法学人才、应用法学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法学精英等。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都是培养应用型的法律人才。以英、美法系的美国为例,其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是律师;从教育性质来看属于职业教育;从教育的层次来看属于大学后的研究生层次教育。这从美国法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可见一斑:美国ABA全美律师协会对法学教育的行业管理模式,在全世界独具一帜,引人注目。其对全美法学院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批准认可法学院资格;定期评估、审核法学院的办学资格; 组织法学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培训等。这种由法律职业组织实施的行之有效行业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就是:由ABA认可的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在全美、各州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才有可能进入法律职业共同体。因此,可以说美国ABA不仅决定法学院的办学资格,而且决定其发展方向,不仅决定其培养目标而且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做到了用人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再以大陆法系的德国为例,大学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将来的法官。法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相应分为大学教育和实践培训(见习期)两个基本阶段,其目的是培养法律工作需要的法律人才。[1]
  反观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普通的法学人才,即从事简单或辅助性法律事务工作的法律人才,经过多年来的检验,我们发现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既不通实务操作,又不精通法学理论,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使整个法学教育陷入困境。普通法学人才模式其不足最突出地表现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各法律职业并不以经过系统的正规的法学教育作为入门条件或任职资格;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各个环节没有自觉贯彻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法学教育缺乏法律职业部门的参与和引导。这些问题使得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无法产生良性互动,法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法律职业的要求。除主张普通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外,也有人认为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而不是普法教育,法学并非人人能学抑或人人都可学好的学科,法律本身对人圣化般的要求,决定了法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中国的法学教育应借鉴国外的法学教育模式,如日本的“法律职业精英”模式。[2]这种主张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然而,立足中国的法学教育现实,我们发现,精英教育模式的时机尚不成熟,至少不可能在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普遍展开。因为,中国的法学研究正处于一个发展探索阶段,法学教育也更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以现有的水平和学术力量在本科阶段进行精英教育不仅会增加教育成本,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对于一般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法学精英、法学研究人才在现阶段应进入更高层次的领域继续深造,这样,在一般法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法学精英、法学研究人才的数量,并最终使我国的法学教育向法学精英教育过渡。而所谓一般法律人才,应指应用法学人才,而非既不通实务操作,又不精通法学理论的普通法学人才。尤其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法学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二、法学本科教育定位及就业对策
  
  我校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大学,同其它新设法学专业的理工科学校一样面临如何在新世纪的法学教育中,改革教学方式与实践方式,切实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其在毕业时具有就业竞争力,拥有其它政法院校法学专业学生们没有的优势;如何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体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等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由于教育资源和学生素质局限,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选择是以市场为依托,办出特色,打造自身的品牌。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创新,在完善法学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的教学中,坚决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规定实践教学的时数并严格执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大课程结构调整的力度,在保证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的同时,增开职业教育类和职业训练课型,如增开模拟审判、法庭调解、法庭辩论等基本能力培养的课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同时,围绕法律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潜力,实施分类培养的职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
  第二,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法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经过20多年的法制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基本法律制度层面上,我国的立法都有相应的体现而且在立法理念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从事法学专业的学习,不再像过去那样没有具体的条文,只能根据一般原理传授知识。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如果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原理,而不了解相关条文的具体规定,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习方式应当从以抽象掌握一般原理为主向通过学习法律条文掌握法律基本精神为主转变,使法学理论体现在法律条文和具体案例的解决之中。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应用性课程始终坚持以法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尽量以法条为中心展开,倡导学生养成研读法律条文的学习习惯。这样,法学理论就不再是象牙塔中的思辨,而是有声有色的具体的法律事实与法律现象。与此相配套,在考试环节,不再以对法律概念和原理的记忆为主,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考察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性、经验性的法学学习过程,而非抽象性、思辨性的学习过程。
  第三,加强实践性教学。法学是世俗的学问,甚至很多是实践性的、技术性的,因此单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3]从学生的就业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事实践工作,法学教育的基本定位应当是本科阶段以培养从事司法实务的实践型人才为主,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能够娴熟地处理社会当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法学院学生需要工作技巧,忽视技能训练会给学生带来危害。技能应伴随学生渡过他们整个工作生涯。”[4]这就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例如:开设一系列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模拟预审室、模拟律师事务所等教学场所使学生体验各种法律实践;在理论教学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与本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等。
  在就业形势方面,由于在理工科院校自主开办或联合其他高校开办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洽谈会过程中,其所能提供给文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很有限,尤其是能够提供给法学专业学生选择的岗位更少。即便是在少数的可供理工科法学专业学生选择的岗位中,学生也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例如:学生为非重点大学毕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学生为非政法类院校或文科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认为其素质和能力不及政法类院校或文科类院校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等等。由于以上的种种限制,理工科院校中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屡屡受到冷遇或打击,其求职的信心也逐步减弱。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结合上述法学教育定位,我校对解决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可行性对策,首先,就就业范围而言,法学毕业生的理想去向包括国家机关(具体包括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仲裁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以及继续升学深造。其次,针对上述职业特点以及学生能力特点实施分类培养。例如,对于志于国家机关的学生群体,在大三阶段开设专门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课程,使其在公务员考试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志于律师、公证、企业法务等需要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学生群体,在大二阶段开设司法考试、律师实务、企业非讼法律实务等课程,使其在毕业时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可直接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准备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群体,在大三阶段开设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课程,使其进一步提高法学理论素质。自2008年首次允许普通高校在读大四学生报考司法考试以来,三年来,我们先后有超过50人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通过率每年都保持在30%-40%之间,这一通过率不仅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而且在省内高校法学院系法学本科通过率中也位居前列,其中,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就业率为100%,且就业方向均为律师和公务员。总之,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是联系法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纽带,同时也是判断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是否平衡的最重要指标。只有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定位,理工科院校的法学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霍宪丹.当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缅.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精英化与职业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
  [3]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法学,2006(2).
  [4]托马斯·D·摩根.为21世纪培养法律学生[J].法学译丛,1998(3).
  
  作者简介:王博(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教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维非刚性配准在提高肝脏动态增强MR应用中的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分析18例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的肝硬化背景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资料。使用Omni Kinetics软件对获得的图
【摘要】高校就业工作档案是反映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真实记录,它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着可靠的保证作用,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就业工作档案内容及范围、高校就业工作档案的现状及有效发挥高校就业工作档案作用的主要措施等三个方面对进一步改革就业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使之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人才、服务社会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档案;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可以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器官系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众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从狭义上说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未来择业、就业、职业发展过程和环节所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养成较强的职业发展意识,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才和能否成功。研究和探讨培育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已成为当前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的主要构成,根据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现状,对高校培育和强化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作为实现就业的手段,然而,大学生创业又面临着经验的缺乏、资金困难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SYB创业培训项目,以校友案例来引导学生如何去创业,告诉他们在创业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希望他们能少走点弯路,能够对他们将来的创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向阳网吧;市场调查;利润预测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唤醒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旨在剖析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的现状,探讨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随着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生活期间的引路人,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辅导员还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规范化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辅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独立和规范,越来越需要专门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楚文化不仅对武汉人们的行为和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武汉城市的建设有着无形的影响.楚文化是武汉城市人文的延续,在武汉的城市景观建设中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楚
[摘 要] 贯彻“围绕实战搞教学”要求,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从教学背景分析入手,落实实战化教学理论,剖析研究当前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改革中的困难,探讨更新实战化教育理念、优化实战化教学体系、创设实战训练环境、加強师资队伍实战经验等改革策略,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最后提出完善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机制的建议。  [关 键 词] 任职教育;装备课程;实战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