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骑自行车上班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骑自行车上班”,这是我上个月的动议。而今说到做到已付诸实施了。现在我告别了“四个轮子”,重新回归到“骑车一族”,每天上下班再次汇进那“两个轮子”的洪流中去了。
  有的朋友对我的行动不太理解,有一位朋友开玩笑地揶揄说:中国人好不容易从“两个轮子”的动物进化到“四个轮子”的现代人,美还美不过来,你怎么又回到“原始社会”呢?其实,人人都想享受生活,我何尝不想品尝现代化的成果,手握方向盘一溜烟地跑在路上多神气呐,我决心骑自行车上班,完全是被动的无奈的选择。
  两年前我买了车,没买之前,对有车一族直羡慕得流口水,甚至连做梦都开着车在马路上风光。但在有了车又上路之后越来越感到,在北京这大城市里开车上下班,真是“难如上青天”啊,权衡再三,我才作出了骑自行车上班的决定。
  对我这一“革命行动”,我们单位几个有车的同事都能理解,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这不,上周我们办公室的许老也打算步我后尘了。
  有车当然好,就说双休日吧,一家三口开自己的车去郊游,那种惬意当然很美,但一提起上下班就是两码事了。我家住德外,单位在三里河。上下班要通过三大关:德胜门、豁口、西直门。这可是京城最有名的几个堵点。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尤其是德胜门那鬼地方,一“站”就得20分钟。经常我是7点就出门,9点才能跑到单位,比步行还要慢40分钟。为了躲过高峰,只能早出晚归,这样一来,往往有12个小时都不在家。
  再就是停车难。以我们小区为例,我住的楼门有12户,先后有7户买了车,而小区又没有停车场,只有家门前那不多的几个车位,早就有主了,你想花钱都搞不到。唯一的办法是停到门外的马路上去,去年还可以,今年马路的两侧都停上车,稍晚一点就别想找到车位。每每遇到这烦心事只想骂娘。
  如今我骑自行车上班,那开车难,停车难的难处也自动消解了,而我也获得了自由之身,两脚一蹬就上了路,即使二三环堵得水泄不通也与我无关了,毕竟自行车道是畅通的。再者骑自行车的速度全凭自己感觉走,既不用紧赶也不需要慢追,45分钟就到了单位。你再也不怕汽油价飙升了,你更用不着一旦违章罚款扣分了。这些天重又骑自行车上班迎着旭日,下班伴着夕阳,感觉真好极了。怎么前两年就鬼迷心窍呢!
  上面说的是我个人的感受,更可值得夸奖的是,我这么做是在与国际接轨。如今骑自行车上班可是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兴起的一个浪潮,并把它称为“双轮革命”,相形之下,我们真有点夜郎自大了。
  在这场“双轮革命”中,法国巴黎市市长德拉诺埃,他可是一个领导人物,在他的施政纲领中有一项是:2020年前要将市区汽车的流量减少40%,与此配套还制定了自行车道系统。法国人带头是有历史渊源的,因为自行车这玩意儿正是1818年法国人卡尔·杜雷士发明的。当然绝不会让它作为文物随意把它送进历史博物馆的。
  美国人也不甘落后,如今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日益增多。为适应这一形势,参议院还通过一项议案:要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给骑自行车的发放每月40美元至100美元的补贴。英国政府也力挺骑自行车上班,计划在三年内投入3000万英镑,先从培训10万名少年儿童抓起,并扩展中小学校周边的自行车车道。在我们邻国日本,政府已经考虑在公众中普及电动自行车了,并建立了全国自行车防盗网络……
  当你看到这些有关鼓励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信息后,是不是会感到我们国人真有点井底之蛙!原因很简单,汽车是造福于人类的交通工具,但它又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在我国如今10%的私家车占用了80%的城市车道,消耗了50%的汽油,并创造了60%的城市污染。我们天天在呼吁要保护环境,要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其实,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应倡导大家多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因此我现在改骑自行车上下班可是一件利己利人利国的大好事!如果我们也能像美国那样每月也奖励100元美金,那我保证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将10倍地增长!
  曾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在长安街上看到那一望无际的自行车洪流时,将它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但愿在新世纪它依然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这一奇观不要消失!
  明年是奥运之年,这可是涉及全民的大事,政府正在千方百计地控制大气污染,我骑自行车上班,这可是一个小小百姓顺应潮流,支持“绿色奥运”的实际行动噢!
其他文献
作家简介:  叶广芩,满族,1948年生于北京。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到陕西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现为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人大代表。主要作品有家族题材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采桑子》等;家族题材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红灯绿灯》《黄连厚
期刊
纪清远、卢平小传:  纪清远,1954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纪晓岚研究会顾问、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卢平,1958年生于成都。现为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北京市妇联三胞联谊会理事。  二人作品均多次获奖,曾在成都、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悉尼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纪清
期刊
一个幽灵,一个“跟风”的幽灵,正在文艺界的大地上徘徊。它渗透了文艺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大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微不往,无幽不至”之势。  最近,台湾歌手周杰伦推出了一首叫《红模仿》的歌曲,表达对自己被同行们“跟风”不满之情,于是他这样唱道:“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多、这么像,在这方向跟我一样。喜欢模仿的朋友们,充满想象崇拜之中这成名的画面。我很担心,别让我看不起你。”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歌手的曲风越来越
期刊
“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近期国家广电总局频下的禁令,倒是比较贴切的。  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广电总局接连下了一道道封杀的死签,使人感到广电总局终于动了真格,维护作为一个主管部门的威严,“出手”得及时也很重,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依然受到观众的拍手叫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三道禁令——8月15日,广电总局以“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演唱曲目庸俗媚
期刊
现代人必须懂得:无竞争的世界是死世界,但“唯竞争”的世界也只能是苦世界!人类确实到了由溺于竞争、参与竞争进化为享受竞争的时代了!但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竞争?遗憾的是懂者甚少。  什么是真正的、良性的、优质的享受竞争?正确答案至少包括:一、认识到对“唯竞争”的依恋也是一种愚昧;二、尊重“有竞争”而又应当同时厌弃“唯竞争”;三、扭转竞争的陈旧风向标。  争利、争名、争权、争势、争位,以及争威、争宠、争风等
期刊
有机会观看大型民族歌舞诗《文化·鄂尔多斯》,深深震撼于晚会营造的艺术情境。确切地说,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我跟随着一幕幕恢宏的篇章进入时空的隧道,跨越了整整7万年的历史长河,探询古代的文明印记,追寻来日的现代辉煌,走进了鄂尔多斯大地的历史,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    2007年8月11日晚8点30分,《文化·鄂尔多斯》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部重头戏,也是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的开
期刊
大街,的确是一个让你熟视无睹的概念了。因为,你天天走过大街,天天说着“上街吧!”诸如此类的话。越是离你最近的东西,越令你看不到它,也想不起来它,不是吗?  其实,大街作为一个地理事实,时刻就在身边。  星期日,我去北京,一个人走在大街上。  一条北京的大街,让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忘记已久却终日融入其中的一个地方!是否我还可以这么以为,人生完全是与大街有着亲密关系的一件事情。当你在成长的季节中,第一
期刊
我们在碧云蓝空下谒赏施琅故居。因为当今热点海峡,晋江人施琅从历史仓库中被拨拉出来,拂去积尘,描彩绘色,再塑金身。一部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牵系了数不清的眼睛和嘴巴。毁誉之词瞬间遮天蔽日。赞的是民族英雄,贬的是无常小人。甚至还有矢口詈骂,弄出三姓家奴一类秽语。施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晋江的前世今生    到机场迎接的是中国作协的许谋清,晋江人,在故乡挂职。我这是第一次来晋江,上世纪80年
期刊
武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那里处于黄河故道的北侧,世代贫瘠,如今仍是国家贫困县。怎么形容呢?即使在今年,当我们驱车进入县城时,都没有发觉已经到了中心,还以为是一个乡下镇子的大街呢,有种时光倒流般的错觉,尽管也在进行缓慢的建设,但紧邻高速公路的县城,这样的陈旧确实少见。也许,就是这样土地不多与产量低下的贫瘠,让明清时期的武强人开始学会了到各地和京城讨生活,由此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活形态
期刊
北方树少,城市绿化不及多雨的南方,尤其珍稀树种,更是凤毛麟角。  早些年,辽宁的一座城市进行道路改造,扩建后的一条繁华大街,一直保留着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大银杏周围还砌了一道矮墙,形成了马路上的一座“孤岛”。过往车辆的司机们,都心怀敬畏,小心翼翼地绕树行走,并对城建工人的爱心深表敬意。保护古树,也反映出这个市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若干年后,这棵银杏被移栽到一个公园里,标志牌上还特别记载了它这段不寻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