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学习情境的作用,尤其注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具有更加人性化的特点,它较其他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从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就情境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加以浅显地论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设置情境;学习积极性
初中教材中所选的名家名作有很多,体裁也是各种各样,我进入教师行列已有六年,在执教文学作品中有个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地困饶着我,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如曾经有个教理科的同事提出来的“我们理科很清楚,就是要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让他们学会运用知识点去解答题目,这就是他们的收获。那么你们语文老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呢?”他的话让我也很纳闷,是啊,我每天写着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虽然很认真地备课,很认真地思考如何写教案,很认真地思考如何授课,但是我自己也经常地在心虚,这些似乎学生都知道,我好像总是在提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学生读这些文章都能读懂,那我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呢?
《诗大序》曾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有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有了自己真正的感觉,方能有感而发,发言为诗。达到课堂的“诗意化”,未尝不是件难能可贵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在我请教多位老师,看多篇文章后,我总觉得我之前认为的“学生都懂”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个“懂”与“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能读懂具体讲什么情节,但是,真能到了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了吗?这是一个思想积累的过程,这需要“水滴石穿”的持久性,这需要教师在执教中努力的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走近文本,走进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在欣赏过程中讲授基本的文学知识,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只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个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动机,明确的目的,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他就能主动、勤奋地学习。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就包含了对学生在心理上进行的刺激,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境教学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参考文献:
[1]黄绮华,李求真,语文教学论[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6.
[2]刘益民,程甫,刘耀中.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贺晓兰.情境教学简论[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8,(1).
关键词:情境教学;设置情境;学习积极性
初中教材中所选的名家名作有很多,体裁也是各种各样,我进入教师行列已有六年,在执教文学作品中有个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地困饶着我,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如曾经有个教理科的同事提出来的“我们理科很清楚,就是要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让他们学会运用知识点去解答题目,这就是他们的收获。那么你们语文老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呢?”他的话让我也很纳闷,是啊,我每天写着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虽然很认真地备课,很认真地思考如何写教案,很认真地思考如何授课,但是我自己也经常地在心虚,这些似乎学生都知道,我好像总是在提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学生读这些文章都能读懂,那我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呢?
《诗大序》曾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有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有了自己真正的感觉,方能有感而发,发言为诗。达到课堂的“诗意化”,未尝不是件难能可贵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在我请教多位老师,看多篇文章后,我总觉得我之前认为的“学生都懂”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个“懂”与“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能读懂具体讲什么情节,但是,真能到了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了吗?这是一个思想积累的过程,这需要“水滴石穿”的持久性,这需要教师在执教中努力的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走近文本,走进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在欣赏过程中讲授基本的文学知识,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只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个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动机,明确的目的,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他就能主动、勤奋地学习。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就包含了对学生在心理上进行的刺激,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境教学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参考文献:
[1]黄绮华,李求真,语文教学论[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6.
[2]刘益民,程甫,刘耀中.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贺晓兰.情境教学简论[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