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教师专业发展 借力阳光评价数据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以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广东省心理学会共同组织推进的阳光评价项目,目前为止共开展了三期,用以评价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我校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两次参加此项目,根据这两次评价测试结果和校情,本文着眼通过促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质量持续改进进行分析探讨。
  一、借助数据精准诊断,清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阳光评价”的大數据让学校办学变得澄明,使教育者明白学校发展和影响学校发展相关因素之间的矛盾。从评价的数据发现我校教师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学校的教师队伍在思想的统一和共同愿景建立上需要完善;教师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待提升;教师的成功感和幸福感需要充盈。
  二、借助数据有的放矢,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成长路上,生态助长
  我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突出阳光教育特色,并在思想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以“阳光文化”为主线,发掘“阳光”元素,构建阳光、健康、和谐的物质文化,营造“阳光教育”适宜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然生态;以“造成长沃土,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崇德尚善,力学图强为目标追求”的校训,“惟实惟真,温和温润”的“阳光教育”教风,“巧学力学,共享共进”的学风为行为标准,强调师生行为规矩有度、文明有礼、大方得体、谦卑包容,沉淀优质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力求让全体师生在具有归属感的环境下不断沉淀学校的文化,并对学校的文化充满自信,力求有底气在教育发展潮流中坚守并发展。
  (二)发展路上,思想导行
  学校发展必须有“魂”,践行“阳光教育”,实现“造成长沃土,育阳光少年”是我们的共同愿景,要实现目标,全体老师必须统一思想。
  首先,党支部要牵头提高政治素养。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通过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党员的政治站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不忘初心,潜心教育。其次,学校行政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行政素养。每周定时学习,建立一支思想端正、富有正气、善于管理的行政班子,并在管理实战中不断提高德育、教科研、后勤等管理能力。最后,工会活动助推团队素质提高。以阳光的活动营造全体员工团结凝聚、活跃、奋进的氛围。为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贡献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三)完善路上,规划先谋
  诊断专业发展促素质提高。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每位教师的专业、理念、能力等,以课堂诊断为切入口,并制定《阳光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将教师分为三个梯队分类培养。一是1~5年教龄的新教师上达标课,夯实基本功,迅速成长;二是5~15年教龄的教师上特色鲜明的课,引领发展;三是15年以上的教师凝练教学风格,示范带学。五年期满举行“激情与梦想——我的专业发展这5年”教师发展规划总结分享论坛,以故事和感恩双线开展微讲座,分享思想,并启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设计不同形式的培养措施,回顾反思,剖析优势与劣势,制定新的发展目标,推动专业发展再上台阶。
  (四)前进路上,多元培训
  为建设“以能为本”的师资队伍,我校沿着“4 5”的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这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同时,提倡教师多元发展,通过师德承诺、教学评比、读书分享、校本研修、专业引领、讲座开设、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多种措施,支持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借力阳光评价数据,促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办学质量持续改进
  系统性地开展“阳光教师”培训。我校现有广州市卓越校长培养对象1名,广州市“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2名,广州市骨干教师1名,副高级教师3名;海珠区名教师1名,海珠区教坛新秀1名,海珠区中心组成员5名;海珠区科研课题评审专家1名,海珠区教学管理委员会理事1名,海珠区特殊教育管理委员会理事1名。在学科带头人的辐射引领下,一支师德修养高、教学基本功过硬、业务素质精、具有一定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学习型阳光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教学成果《激发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活力的策略研究——以海珠区三滘小学为例》《单元整合下“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荣获海珠区第四届教学成果奖育苗奖。学校成功立项8项海珠区级科研课题和1项市级课题,其中学校重点课题按时并高质量完成结题,同时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追寻阳光的路上〉科研成果集》和《阳光少年》校本课程。
  责任编辑 钱昭君
其他文献
2020年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并积极投入其中。面对疫情,我校秉承“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合力下,把握“热点即资源,危机即契机,生活即教育”,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居家指导,通过线上研、云端学的形式提升专业素养。线上教学以全新的面貌,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实践活动为例,谈谈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孩子们回到熟悉校园求学的脚步,但没有阻隔孩子们求学的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贯彻落实深圳南山区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简称南实集团)全体教职员工在集团党政班子带领下,积极行动,勇当先锋,落实“两手一起抓”工作,即一手抓好疫情防控,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确保全集团一万三千多名师生安全;一手立足教育本职岗位,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工作室承担了对小学英语乡村骨干教师(下称“学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任务。与来自5个乡镇的12位学员访谈中得知,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上进心,但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引,缺乏外出学习机会,教师们只能闭门造车,久而久之教学热情逐渐消退,个人专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缺乏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引导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力争成为“四有”好老师,已成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和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育工作。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坚定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激发其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期学生教育中去,成为师德
颂德学校是在2006年4月端州区委、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区基础教育学位紧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而组织开展“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大型募捐活动筹建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广大市民一片爱心,共筹捐款达1400多万元。为纪念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德行义举,区委、区政府把用捐款建设的学校命名为“颂德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校园“德”文化建设,让学生以“崇德”修其志,以“颂美”雅其身,以“感恩”善
每次写作文,学生们总是满眼迷惘,总是那么不情愿而又无奈之至,写出来的作文,也总是存在着五花八门的问题。每次宣布上作文课,学生痛苦、茫然、无奈的表情让老师不忍直视。更有甚者直接开口求饶:“老师,可以不写作文吗?”凡此种种,皆因“作文难”!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作文,让他们知道作文不难,也并不神秘?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用口语交际,激活作文情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精神,我们提出了“‘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从写作到评改真正成为作文主人。  一、课堂策略  “以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占主体地位,一切作文评改方式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主动性展开作文评改活动,找到适合学生的作文评改策略。教师在作文评改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简洁明了,充满形象、意义和品味。这些都是基于形象感,因此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视、听感的刺激。加强教学方法的建立、组合和转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使用图片塑造古代诗词词汇,使学生更容易清楚地理解诗词,并深刻理解所包含的哲学。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时,老师展示了庐山的正面图和侧面图,让学生观看和比较;在阅读诗词时,图片和文字相結合,试图弄清楚,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传统的课室面对面授课到“空中课堂”的在线教学,从前期的在线教学管理到中后期的工作机制的改进,这期间,我们不断地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分析和反思,并及时调整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   一、前期教学管理工作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校及时调整了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一)建立
笔者一直以来认为,有一定阅读量、积累量的儿童,写作一定没有问题。可现实告诉我们写作需要教。儿童习作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根据儿童学习习作面临的窘境和目前习作无“序”可循,无“章”可据的现状,调整了教材中的习作内容顺序,形成了有益于儿童习作起步课程。   该课程旨在让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以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基点,构建适合该年龄阶段的习作课程,再用“文中集美”“仿写”“作后讲评”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