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融共生 互助成长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大学于2011年和2012年都承担了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研修班,两年共培训了100名教师。作为一名经历了国培项目申报、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全过程的课程组织者,我深刻地感受了在“国培计划”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与培训专家、参培学员在交融共生,不断地互动成长。在培训过程中,“国培计划”培训专家以及参培学员都给予我不断的冲击和灵感。
  听专家报告,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在2011年为期15天、2012年为期10天的“国培计划”培训之中,经历时间最长的仍然是培训专家的报告。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内著名的信息化专家、教育信息化专家、信息技术课程专家以及优秀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精彩纷呈的专家报告是一场智慧的盛宴。在培训报告中,李冬梅和边楚女两位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呈现的一线经验与思考给予我的触动最大。理论的生成源于实践的创造,李、边两位特级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
  1. 凸显学科价值——听李冬梅老师报告有感
  江南大学的国培班两次培训都邀请了北大附中的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其实,我与李老师已相识多年。第一次与李老师联系还是我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工作时。当时,我负责组织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邀请李老师赴安徽黄山做了一场专家报告。从那以后还与李老师有过多次的见面,特别是在2010年,我曾经为了博士论文专程到北大附中对她进行访谈。记得中午吃饭时间,她还在机房里辅导学生,我们的访谈就是在机房中进行的,不时因学生提问而打断,可见李老师对教学的投入。
  在向2012年国培班学员介绍李冬梅老师的时候,我特意希望学员们能够从三个方面向李老师学习:一是向李老师学习方法,即学习李老师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经过三十年的积淀,李老师的许多具体做法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果的,值得其他教师学习;二是向李老师学习课程思想,即学习李老师所持有的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李老师为什么如此进行教学是受到她背后的课程思想支持的,比如,她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三是向李老师学习她的精神。经历三十年,李老师一路走来,她的坚持以及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事业的执着投入,这些精神都是值得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
  当然,每个人在听李老师报告的时候,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更多地看到了她的许多做法凸显了学科的价值。我们以往的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讨论可能仍然是空对空地谈,而李老师通过她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独特学科价值的,不是简单的课程融合、学科应用就能够取代的。
  李老师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我惊讶于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学生学习VB后创造出来的精彩作品。我们以往似乎只觉得算法和程序设计很难教,但是李老师让学生在创造之中,在认知冲突之中,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正伦理。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必须打破传统的单纯Office软件的教学内容,而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内容。例如,英国最近的课程改革就强调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其中一个观点就是:“ICT像是学习怎样阅读,是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而研究计算像是学习怎么样写作,沉浸在理解、设计和建造一个新系统的创造性过程之中。每个人应该学习写作,虽然仅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成为专业的作家。”其中,理解、设计和建造一个新系统的创造过程,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绝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是能够在创造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理解、设计和创造技术。在完成李老师布置的“搜索引擎研究报告”之后,一个学生的作业感言特别好,就是她终于知道了表面的操作背后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值得去学习。学生制作的视频也充满了创意,只有信息技术学科才敢于这么大胆地让学生去创造。
  在突破传统的内容局限,凸显信息技术学科价值上,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已经走在了前列。
  2. 以学定教——听边楚女老师报告有感
  两次国培班也都邀请了浙江省瑞安中学的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边楚女老师。2011年,当第一期国培班举办的时候,我想向教师们展示一节示范课,听别人说边老师上课很精彩,所以邀请她到无锡的青山湾高中给全国的50名国培学员上了一节示范课。而在2012年,我选择让边老师谈一下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边老师欣然答应。她的报告题目是《漫谈教师专业化成长》。
  边老师首先用入格、出格和风格等三个词描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如果单纯看文字,不足以让人们感受到三个阶段的内涵,但是边老师用自身的经验和丰富的例子,使得人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阶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不禁联想,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处于哪个阶段呢?可能许多教师连入格阶段都还没有做好,更加谈不上出格和风格了。接着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介绍,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了边老师的成长之路是倾情投入的历程,正是她坚持每个阶段都完全投入并且能够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态度,没有一个好的态度,是难以走向最后的成功的。看边老师和李冬梅老师对于教学的投入,对于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们能够感受到成为名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少些抱怨,多些行动。
  让我深受启发的是边老师所提的“以学定教”思想,我们总说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又有几个呢?很多教师仍然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教学方法。边老师所说的要教师站在一个技术初学者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是特别对的。有的时候,我们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个技术熟练者总是觉得一个技术新手怎么那么笨。其实,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那么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边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她观看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从而引发出对教学的一些思考。既然作为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此教学设计自然事半功倍。   虽然边老师的成长之路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她的教学艺术以及成长过程中对于事业的投入,是值得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
  向学员学习,思想震荡和经验分享
  国培班的课程设计一直强调让学员在互动与交流中成长,每个学员来的时候不是头脑一片空白,而是带着自己的实践困惑与成功经验而来,期待在国培班10天的培训中不仅仅获得专家关于前沿动态的介绍,也期待着从同行那里获得经验分享。我也参加了学员的小组交流和全班大组交流,一一听下来,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也获得了许多最新、最鲜活的经验。
  国培班首先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是每组选出来2人参加全班交流。我听了一个小组的教师交流,又听了全班的交流。总体的感觉是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发展了,但是气势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强了,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虽然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壮大了,但是单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来说,这些年似乎反而有些弱化了。在2000年前后,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曾经是校长重点抓的工作,但是2000年以后,很多地方不是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为了考试而教,要不就是被考试所挤掉。
  在2012年国培班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广西的两位老师。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广东竟然还有学校不能够保证学生人手一机。但是这位来自茂名的老师,却说他们一个班级接近80人,却只有四五十台计算机,而且学校只有一个机房。很多课程只能在普通教室内上,所以教师在讲Photoshop时,只能使用一些胶片讲解。当茂名的老师说到让学生靠想象学习的时候,许多教师都笑,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笑。而他也说,许多任务都要靠学生拿回家去做,因为是“家里有环境,而学校没环境”,其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广东的老师说他是站在地板上,而那位广西的老师则笑称他们就是被埋在地下了,因为他们连机房都没有,而且他所在的地级市连一位专职或者兼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都没有。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地市级还没有信息技术教研员,到县区没有专兼职信息技术教研员,还是可以理解的。与他们相比,贵州某些学校的硬件条件倒是更好一些。听完大家的交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地区差异之大难以想象。地区之间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差异,还有时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水平等差距。
  另外,我的一个感受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考试之间的关系。“不考就散,一考就死”的现象突出。广东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好的原因就是考试制度没跟上,没有统一的考试,校长根本不重视。但是许多地方都说,由于有学业水平考试,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应试课程,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
  当然,交流的并不仅仅是困难,同时也看到许多先进的经验,看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理想和对事业的奉献。虽然信息技术教师的境遇并不理想,但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却没有放弃理想,提出了“有为才有位”的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如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开发了魔灯平台开展教学。
  经历了两年的国培培训,虽然从最初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后续指导等一路走下来很辛苦,但正是在设计、实施与互动之中,我收获了成长。所以,从国培课程组织者的角度来看,我不仅仅在向教师培训,而且也在从培训专家、参培教师身上汲取营养。每次国培结束,我头脑中都涌现出许多感动,迸发出许多激情。正如参培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留下的一首诗作:“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倒也是适合此情此景,适合信息技术教师的心境,也适合我的心境。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兴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面临着如何不重蹈“整合”覆辙的问题。本文以小学科学教育为例,阐述了如何以系统思考走出“就事论事”的肤浅和狭隘,如何涉及课程的文化、科学、民主、人的发展等永恒主题,并结合信息社会、科技进步、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等现实主题,去思考科学课程的核心问题、实现路径与模型重构,从而实现“深度融合”。  【关键词】深度融合;整合;科学教育;宏大视野  【中图分类号】G
教材分析  技巧是中小学体育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长期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对技巧的基本特征、基本技术有所了解,形成了初步认识,这为单元教学提供了保障。高中女生随年龄增长上肢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在不断增强,她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审美情趣都有大幅度提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尤其是喜欢接受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因此,作为高中技巧课的拓展学习内容,“手倒立前滚翻”被引入课堂。课前,我对学生做了初步访谈,
【摘 要】常态课堂的课例是反映教师实践智慧和专业思维的主要载体。依托课例研究,开展课例研修,是促进教师学习的新兴“研修”项目,能够解开教师专长的密码。本文就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分析课例研修的现状,并依照其理论,对本区域小学信息技术课例研修项目进行深度设计。  【关键词】 课例研修;小学信息技术;深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3-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建设的重大战略,而“教育软件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而教育软件发展则明显滞后,制约了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回首过去,全球软件业刚刚走过了“黄金十年”,而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软件(下简称教育软件)的发展却是另一番光景,它从当初的“火爆”走到了如今的“孱弱”。教育软件发展的困局亟待破解,这不仅事关学校管理、师生发展、软件企业成长,更关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变迁,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让学生的识字摆脱传统课堂和课本的约束,如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以各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
《解密高效课堂》一书主要从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三方面揭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它主张“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课堂因快乐而高效”。全书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线索:“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构建出低耗高效的课堂。  反观自己平时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分析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启示,以最近受关注的活动理论、分散认知理论、生态心理学等为中心,从理论的角度为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了概论型的设计原理,以期为今后探索教育游戏设计的具体原理和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时代的哲学范式、认识论,它主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代表学者有Dewey,Piaget,Vygotsky等(Kang,I,E, 1999)。这些学
随着全球教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国初现端倪,并有从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扩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浙江省以宁波市北仑中学中美班、效实中学中美班、镇海中学剑桥班为代表,也开展了普通高中合作办学的尝试。由于引入了大量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得以在此过程中近距离地比较分析中外信息技术教材,从中汲取优秀的经验。  中美班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典型,它以中国普通高中学校为平台,中外合作管理,利
基于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旨在缩小学生学习成就差距的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名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的《2010教育技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张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尽管该规划有很多“亮点”,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其核心内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习内容安排  《规划》
2013年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提出“八个严格”的工作要求;上海市教委推出“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两项新举措,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关于“减负”的文件,人们已屡见不鲜。回望历史,从1964年国家第一次提出为学生“减负”,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此后,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接连不断出台“减负”文件,却无法回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一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