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大西洋,回家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25名年龄在14-17岁的荷兰高中生,前段时间正在加勒比地区进行航海训练,陪伴他们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老师。
  按照原计划,师生们3月份要从古巴飞回荷兰。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航班几乎停飞,他们的航班被取消,回程因此也被耽搁。
  眼看着全球疫情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好转,师生们不可能一直留在加勒比地区,老师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学生们尽快回到荷兰,而不是一直逗留。
  于是,3名老师、12名船员带着24个孩子,驾驶帆船,开始了他们史诗般的穿越之旅。
  这艘船建造于1920年,名为“威尔德天鹅号”,至今整整一百岁了。2008年到2010年,全船翻新重建,增加了现代化设备,改装成机帆船。虽然它更像是一艘游艇,但如果遇到大級别的风暴,在大洋里,跟一个火柴盒也没什么两样。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父母都同意了。这是一场冒险之旅,但也是一堂最好的人生成长课。
  孩子们知道要横渡大西洋,有一点不安,但更多是兴奋。谁不开心呢?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这样的冒险。全世界十几岁的少年,都想骑着白马走天涯,什么都不怕。他们只担心食物够不够吃,换下来的衣服怎么处理,好不好玩。
  在加勒比海上的圣卢西亚岛,师生们储备了大量的食物和水等必需品,以及保暖衣物。三四月,加勒比海是温暖的,但北大西洋的海水无比冰冷。
  3月18日,他们从圣卢西亚出发,踏上了这场漫长而艰险的回家之旅。
  因为是学生,在船上他们依然要学习。除此之外,也有娱乐时光,比如玩游戏,互相打闹。船上每个人都有任务,有的要在凌晨三点到六点之间帮忙盯着航海状况,有的需要打扫船上的卫生。
  他们经过百慕大三角区域时,很多人充满了恐惧。这片神秘危险的海域,无数船只在此沉没。有些孩子甚至制作了“遗愿清单”。
  漆黑的夜晚、狂暴的风浪、未知的旅途,这些不能不在这些孩子心中激起不安。万一回不了家,要对父母说什么,要跟这个世界说什么,他们进行了十几年中最严肃的一次思考。
  大海给他们制造危险的同时,也馈赠了很多壮美的体验。太阳东升西落,在陆地上平常的景象,换到大洋上,则让人无比震撼。灿烂的星河、皎洁的月光、追逐的海豚,以及少年的敏感心事,这些,也许都是一辈子仅有一次的体验。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航行之后,终于,在4月26日,载着39名师生和船员的船只平安抵达荷兰北部的哈林根港口,孩子们在船上欢呼雀跃。
  举办这次教育巡游训练的公司董事克里斯托弗·梅杰表示,3月份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新冠病毒监测,没有人被感染。
  这些驾船航行穿越大西洋的孩子学到了很多,包括适应能力、应对媒体关注的能力,也兼顾到了自己正常的学业。组织者很高兴学生们能够适应在船上的生活,并且今后将会继续举行长途航行活动,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
其他文献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
期刊
我以前看见我爸跟我爷爷的通信,经常诧异他们总是从蓉沪两地的天气谈起,仿佛不谈天气就不会开头了。我爷爷是老派文人,跟亲儿子说话都要追求一种公允的口气,好像言论不仅要传家,还要传世似的。我爸更过分,唯恐他父亲不知道他继承得很好,钢笔字都要模拟毛笔的笔触,在天气的描写上更力求翔实,恨不得附上一张水彩画——所以他们的信我从不看第一段,还笑话他们是“气象员父子”。我长大以后,心态忽然发生了变化,不太记得是怎
期刊
林徽因写到过梁思成是多么想去看应县木塔——它的大名其实是“佛宫寺释迦塔”:“我原本对这木塔没有太多的熱心。原因是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  梁思成欲言又止。这是一种古老的心理禁忌,他怕
期刊
女儿学校里的书法老师非常严格,规定凡是书法成绩未达七十分者,必须手拿自己的作品,当众展示于胸前,并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鞠躬复诵:  “我是王大空!我是王大空!”  為什么要自称是王大空,倒没有具体说明。从那以后,每逢星期三写字课回来,她总是垂头丧气,唉声不止。一日,女儿回来,吐舌庆幸地说:  “幸好!今天快轮到我上台时,正好打下课钟,救了我一命。要不然,又要变成王大空。”  既然如此攸关生死,我
期刊
盛滿爱心的午餐盒
期刊
大君子哉,钟南山!  子路曾向孔夫子请教怎样才算君子,夫子面对子路的急切追问,给出了答案:“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志学之年,风华少年钟南山修己以敬。  儿时起,父亲便一直教育他“老实人说老实话,说话一定要有依据”。在成长中,钟家父母也一直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向他传递着“诚实、严谨、敬业”的信念。父母的教育、世世代代的家风,使这位翩翩少年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以诚敬之心面对一切
期刊
我与朋友结伴西行,车子在黄河大堤上前行,河水时断时续。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叫“五棵树村”。这个称呼名副其实,早些年全村只有五棵樹。村头有个苗圃,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抚睡梦中的婴儿。  我们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边说边用毛巾擦汗,渴望能洗把脸。小姑娘迟疑了一刻,目光投向了椅子上坐着的一位老妇人,
期刊
初次知道艾尔肯,是因为在广告《逐影重庆》中,跑酷世界冠军何意瑜在不适合跑酷的城市重庆,跃出了一道道令人惊叹的动线。在感慨片子精彩之余,大家也留意到了一位极限运动摄影师的名字——帕尔哈提·艾尔肯。  极限运动摄影师,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跟着极限运动员拍摄的摄影师。最初,艾尔肯想做一名极限运动员,他从小喜欢蹦蹦跳跳、翻墙爬树。15岁时,一个关于街头跑酷的纪录片片段让他着迷,他当时就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在寻
期刊
“太美了!根本看不出来是刺绣,还以为是江南水墨画!”这几幅刺绣,气质安静恬淡,一如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正是苏州刺绣世家姚惠芬的作品。  传统的刺绣,审美风格偏向大红大绿,不适合烟雨江南,所以姚慧芬创新了江南水墨绣法。在她手里,针线做了笔墨,织布就是宣纸。  姚慧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学习刺绣,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从事刺绣行业,我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会潜移
期刊
我9歲那年暑假,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祖父那里。  祖父家的门口有一条河,我的很多邻居小伙伴们都会去那里游泳。我非常羡慕他们,因为我只在游泳池里游过泳,而且必须穿着救生衣才行。  有一次,祖父在河边清洗农具,那些小伙伴们又来这里游泳了。他们在水里钻来钻去,并且对着我大喊:“山迪,快下来游泳,我们游到河的对岸去!”我愣在岸上,迟疑着要不要下去。这条河虽然不宽,但是河中间的水很急,而且我没有救生衣,我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