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课以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主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对学生开拓视野,发展个性有重要影响。在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上开展活动课关键在于“动”33
【关键词】活动课;实践性;自主性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职业院校搞好语文教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更要通过语文活动课的途径,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语言体验,发展学生个性,这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影响。在我们的语文活动课中,始终坚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潜能,以自己喜欢的演、画、剪、贴、评等形式,动脑、动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从而使职业院校语文课充满活力,真正“精彩”起来。
什么是活动课呢?
活动课具有以下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一)开放性。活动课教学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开放的特点。首先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把学生造就成一个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古古板板的“书呆子”。学生客观的存在个性差异,对此教师可通过有计划的活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其次,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综合性。活动课教学在内容上极具综合性。分得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发掘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不利于学科间的联系,忽视了各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必然联系。而活动课不象学科课那样知识单一,系统,讲究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课中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根据活动的需要,调动多门知识积累,开展有特写目标的活动。
(三)主体性。就是活动课必须的学生归主体,教师不可越组代疱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实践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上。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这种主动性的培养,将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实践性。即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这是活动课教学的方法特点。
(五)创造性。这是活动课教学的本质反映,旨在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不在于发现了多少未知领域,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而在于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智慧,主动集训一个新事物,获得一项新本领,取得一项新成果。
既然活动课有以上特点,那么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在职业院校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我认为:在职业院校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一、 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 、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
2 、需要性内容 。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含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 、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故都的秋》就可叫南方的学生介绍一些南方秋天的景色给老师
2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 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
3 、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
4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 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
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作者:宾敬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
[2]《浅谈高中语文活动课》作者:王鹏《时代文学(双月版)
[3]《上好高中语文活动课》作者:王炜《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于金鹏
【关键词】活动课;实践性;自主性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职业院校搞好语文教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更要通过语文活动课的途径,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语言体验,发展学生个性,这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影响。在我们的语文活动课中,始终坚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潜能,以自己喜欢的演、画、剪、贴、评等形式,动脑、动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从而使职业院校语文课充满活力,真正“精彩”起来。
什么是活动课呢?
活动课具有以下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一)开放性。活动课教学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开放的特点。首先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把学生造就成一个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古古板板的“书呆子”。学生客观的存在个性差异,对此教师可通过有计划的活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其次,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综合性。活动课教学在内容上极具综合性。分得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发掘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不利于学科间的联系,忽视了各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必然联系。而活动课不象学科课那样知识单一,系统,讲究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课中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根据活动的需要,调动多门知识积累,开展有特写目标的活动。
(三)主体性。就是活动课必须的学生归主体,教师不可越组代疱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实践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上。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这种主动性的培养,将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实践性。即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这是活动课教学的方法特点。
(五)创造性。这是活动课教学的本质反映,旨在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不在于发现了多少未知领域,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而在于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智慧,主动集训一个新事物,获得一项新本领,取得一项新成果。
既然活动课有以上特点,那么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在职业院校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我认为:在职业院校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一、 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 、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
2 、需要性内容 。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含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 、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故都的秋》就可叫南方的学生介绍一些南方秋天的景色给老师
2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 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
3 、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
4 、 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 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
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作者:宾敬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
[2]《浅谈高中语文活动课》作者:王鹏《时代文学(双月版)
[3]《上好高中语文活动课》作者:王炜《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于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