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语境的主观性因素看红楼言语的得体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论文通过大量例证分析了现场语境的主观因素对红楼言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言语得体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揭示了现场语境的主观因素对于言语交际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场语境 主观因素 红楼言语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语境对言语会产生深刻影响,而现场语境的主观因素对《红楼梦》中的言语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楼言语。本文主要就现场语境的主观因素,从主体和客体以及交际对象两个方面研究分析了红楼言语的得体性。
   一 言语得体
   语言得体是人们评判交际语言的常用术语,关于“得体”的解释有很多,其中王希杰的解释最具代表性,也最明确。他在《修辞学通论》中指出:“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王希杰还指出,只有在动态的言语交际中才有得体不得体的事宜。言语得体实际就是言语交际的终极目标,也是语境研究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研究语境最终就是要使言语交际在特定语境中最得体:切合语境的言语就得体,不合语境的就视为不得体的言语。
   二 现场语境的主观性因素
   “现场语境除了客观性的一面,还有主观性的一面,因为现场语境是有交际者参与的语境,是和交际者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密切相关的语境”,它体现的是话语现场的人际关系,言语交际的主客体必须考虑交际现场当时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正确理解该情景中人物言语的真实意图,领悟交际现场人物话语的言外之意,从而作出得体适当的反馈。
   1 主体和客体
   言语交际中,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必须要相互适应,具备合作精神,符合礼貌原则,双方的言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言语交际的主客体双方必然要依据现场语境正确理解谈话内容,尤其是要准确捕捉对方的言外之意。
   《红楼梦》中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现场语境复杂多变,这也使得红楼话语意义的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常似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交际现场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弄清特定情景中人物对话对于言语选择的用意何在,才能理解所隐含的言外之义。
   (1)主客体需依据现场语境来正确理解言语含意
   言外之意有时通过话语本身或是上下文无法显现出来,所以其意义就需要从现场语境显现。例如,第八回薛姨妈留宝玉吃酒,宝玉听了宝钗不可喝冷酒的嘱咐命人暖了方饮,这之后黛玉的一番话就大有含义。那段话如下: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这里,黛玉明着说的是雪雁只听紫鹃的话,实际是奚落宝玉听宝钗的话。这里的客体宝玉明白黛玉是借此事来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玉通过嘻笑来了结黛玉的奚落,而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则以不理睬来应对,总之,宝玉和宝钗都准确地理解了黛玉的言外之义,并应对得宜。
   再如,第四十二回黛玉跟宝钗告饶表面上指的是她编排宝钗的话,实际上,言外之意指的是让宝钗放过她看《牡丹亭》、《西厢计》等杂书的事。那段文字如下:
   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众人不知话内有因,都笑道:“说的好可怜见的,连我们也软了,饶了他罢。”
   言语交际这一过程中,在对言语含意的正确理解之后,交际的主体必然要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主体常依据现场语境对谈话内容、方式进行选择和调控,而客体也可以利用现场语境进行反调控。
   (2)主体依据现场语境对谈话内容、方式的选择和调控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根据特定的现场语境视交际对象的状况以及情况的发展、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言语交际现場瞬息万变,处于主动地位的此情此景中的交际主体对言语的选择常使得语境和其心理形成和谐统一。如第四十四回平儿向王熙凤道歉的这段话:
   贾母又命凤姐来安慰平儿,平儿忙走上来给凤姐磕头,说:“奶奶的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凤姐正自愧悔昨日酒吃多了,不念素日之情,浮躁起来,听了旁人的话,无故给平儿没脸;今见她如此,又是惭愧,又是心酸,忙一把拉起来,落下泪来。平儿道:“我伏侍了奶奶这么多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说着,也滴下泪来了。
   平儿作为这段对话的主体,她依据现场的状况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和调控是由她自己而不是她的主子王熙凤来道歉,她对谈话方式的选择和调控是“忙走上来给凤姐磕头”,平儿在此情景中的言语选择化解了原本尴尬的场面,避免了矛盾冲突,适时地在众人面前给了王熙凤一个漂亮的台阶下。
   其实,“现场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主要还是一种人物关系的制约”,通常在熟人、关系亲密或地位相当的人面前,选择语言较随意,而在陌生人、关系疏远或地位悬殊的人面前就较谨慎,讲究语言的技巧。如上边平儿的这段话就非常讲究策略和技巧,这也正体现了她和王熙凤之间身份的悬殊。
   (3)客体利用现场语境进行反调控
   虽然发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依据现场语境、受话人的情况对话语进行调控,但有时受话人希望摆脱被动的受话地位,转化为施控者,就会依据当时的语境试图对话题内容加以控制。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鸳鸯嫂子就试图摆脱受话人的位置,对话语进行反调控,只不过没有成功。那段会话源于贾赦欲纳鸳鸯为妾,让刑夫人去和贾母讨鸳鸯,鸳鸯不愿意作妾,她嫂子来找她正为说合这事,当时鸳鸯正和平儿、袭人谈及不愿作妾的事,而鸳鸯嫂子因说合时被鸳鸯一顿痛骂,很生气,便想借鸳鸯的话刺痛平儿、袭人,借此机会对话语进行一次反调控,让平儿、袭人对鸳鸯的话产生不满,于是说道: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这二位姑娘并没有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
   她本想以此离间鸳鸯与平儿、袭人之间的关系,却没想到平儿、袭人对当时的情景明白得很,知道鸳鸯并不是说她们两个,没理鸳鸯嫂子的话茬,反说道:“他也并不是说我们,你倒别牵三挂四的。”鸳鸯嫂子利用现场语境进行反调控没有成功,“只好自讨没趣,赌气走了”。其实,鸳鸯嫂子不成功的反调控并不意外,一则鸳鸯、平儿、袭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又岂是鸳鸯嫂子一两句话可以挑唆的;二则鸳鸯嫂子说的“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是想挑拨鸳鸯与平儿、袭人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摆明了是说平儿、袭人是小老婆,平儿、袭人面子上反而更下不来,这种行为是赤裸裸地对面子的威胁,是不符合礼貌原则的要求的,自然会起反效果。
   2 交际对象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围绕一定的交际目的进行,而交际者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话题选择、话语内容、态度、方式都要依据交际对象而定,“交际对象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表现为各自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关系是社会的产物,社会角色关系很复杂,主要类型有血缘角色、朋友角色、性别角色、年龄角色、行业角色、地位角色、陌生角色等。社会角色关系直接影响并制约言语的理解和表达,且进而影响交际的结果。王希杰曾说:“把握对象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都非常擅长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选择不同的话语,其中,王熙凤就是最会讲话的一个,我们看看她在不同交际对象面前的不同话语,就可看出她在不同的角色语境中对于话题和话语内容的选择。
   例如,第三回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她表面夸的是林黛玉,实际赞的是贾母。当时,初见黛玉正是贾母对死去女儿的思念之情及对孤苦的外孙女儿的怜惜之情最浓厚的时候,王熙凤抓住贾母这一心理,大大地赞扬林黛玉,夸黛玉长得像“贾母嫡亲的孙女”,把林黛玉的美貌也顺利地归功于老祖宗贾母,正符合礼貌原则的赞扬准则,真的是夸在黛玉的身上,喜在了贾母的心头,也难怪凤丫头深得老祖宗的喜爱了。
   再如,第四十四回王熙凤在抓住贾琏偷情之后,在贾琏和下人面前,借着酒劲大打出手,一个泼妇形象跃然纸上,但是在贾母等众人面前却像是受了万般委屈似的,可怜兮兮地向贾母求救。那段文字中的王熙凤一前一后,以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在不同的交际对象面前,在贾琏、平儿、鲍二媳妇面前俨然一个悍妇,而在贾母等众人面前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怜兮兮的受气包形象。王熙凤在不同的场合,非常适应不同的交际对象,善于在不同的角色语境中对言语内容和方式作出不同的选择和调控,而这种对言语内容和方式的不同选择和调控是以正确掌握自己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王熙凤正确地解读了她与贾母、贾琏之间不同的关系,所以在贾母面前扮可怜,而在贾琏面前则暴露凶悍的本性,一前一后,凤姐的形象真是天壤之别,也难怪她能在贾府如鱼得水了。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一个极其精彩的片段,那段文字把王熙凤这个大户官宦之家当家奶奶的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既显示了居高临下的威慑力,又显得通情达理,语言举止都得体有度。如刘姥姥已经被传进屋来了,凤姐却似乎根本没看见,仍然“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才发现刘姥姥已在面前,“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此时,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她才说“快搀住不拜罢”,既显示出势利的王熙凤对刘姥姥的轻视,又一直春风满面,笑脸相迎,话语听来得体大方,如“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既显示了自己在刘姥姥面前尊贵的身份,又让人挑不出礼来。当刘姥姥提出要求时,她先是哭窮,使得刘姥姥心理一冷,以为没有指望了,然后又似乎是慷慨解囊,而且还是从别处挪了“二十两银子”,使得刘姥姥喜出望外,对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二十两银子对于贾府和王熙凤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是她却表现得是忍痛割爱从别处挪来的,使得刘姥姥对她感激不尽。对刘姥姥粗鄙的话语,只是“笑而不睬”,并未表现出厌恶,她始终热情有度,话语得体,这样刘姥姥对她也只有感激之情了。
   三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现场语境的主观因素对言语的得体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带着一定的目的参与交际过程,为实现自身的交际目的,人们会对自己的言语进行调控,尽量恰当、得体表达自己的意图,正确揣测对方的言语意图,恰当地给予反馈。通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主观性语境与言语之间的关系,即交际者的言语要符合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交际的主客体不仅要依据现场语境的变化、正确理解言语意义,而且要对谈话的内容、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控,正确把握交际对象和自己的关系,揣摩对方言语意图,得体适当地予以反馈,从而成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王建华等:《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以Close Reading的方法来分析美国女诗人露茜尔·克里夫顿的“Sisters”一诗,我们可以看到,整部作品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多声部的集体合唱。这一“合唱”的内容以含蓄多义的方式涵盖了许多内容,女性主义运动、反种族歧视运动、反贫富差距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或文化因素所追求的“平等”都在这一诗中得以体现。尽管这些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本意,但就作品的文本而言,其包含了无尽的解释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去十九号房》中的身份危机。由于父权社会里以空间区隔为基础的性别分工的存在,苏珊被束缚在私人空间里贤妻良母这一单一角色中。当她对这一角色产生逆反、逃避心理,又不能走向公共空间建构出一种富于建设性的新身份时,就只能走向毁灭。苏珊的悲剧主要源于私人空间里单一的贤妻良母角色而导致的身份危机。  关键词:性别 空间 女性主义地理学
期刊
摘要 魏晋独特的历史环境为儿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天才儿童,他们或发言玄远,或机智幽默,或沉着冷静,或善于应对……构筑了一道奇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后人所追慕。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族教养息息相关。  关键词:天才 魏晋 儿童 早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魏晋是中国天才论达到顶峰的时代,当时社会极度重视和关
期刊
摘要 本文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对“时间倒错”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分析了明清小说中“时间倒错”的两种特殊形式:补叙和插叙。另外,文章还兼叙了补叙和预叙、插叙和倒叙的差别,试图厘清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明清小说 时间倒错 补叙 插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叙事作品中,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常常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这
期刊
摘要 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诗《六年以后》,从表面上看是一首抒写爱情的诗。诗中反复出现的“生活在一起已经这么久了”与标题“六年以后”相呼应,似乎表明这不是一段即将分离的痛苦的爱情,而是与情人相惜相恋六年之后的感情。从深层的意义看,这首诗似乎也不完全是描写爱情。诗中的“我”与“她”之间的关系虽然是情人相恋,但诗行中浸透着的浓厚感伤气息仿佛不仅仅是来自于恋人之间的悲欢离合。通过对
期刊
摘要 刘熙载的《书概》是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书概》所论方面十分广泛,涉及到书法的书体、技法、批评、美学,等等。在许多问题上,作者都提出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或较好地发展了古人的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从《书概》中刘熙载所提到的“意法相成”这一角度,来探究刘熙载的书法批评思想。  关键词:意法相成 刘熙载 《书概》 书法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用神来之笔巧妙地刻画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其中的葫芦案从文学艺术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从古至今对司法案件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权力、金钱、人情。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 葫芦案 权力 金钱 人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期刊
摘要 清代通江李钟璧、李钟峨著述甚丰,除《雪鸿堂文集》外,李钟峨两次参与《通江县志》编纂,其中,第二次所辑志稿成为道光《通江县志》底本。他纂辑的《盛京志》为现存东北地区不多的早期方志;他抄录的《保宁府志》、《白石纪闻》等或被参考,或被录入后世方志,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清代 通江 李钟峨 李钟璧 著述  中图分类号:K29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几个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熟语系统所蕴涵的文化内容,从而揭示了青海汉语方言词汇中熟语系统的本土特征。  关键词:青海汉语方言 熟语 本土特征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青海是汉、藏、回、撒拉、蒙古、土、东乡等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而且青海各个民族的居住又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正因如此,各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方
期刊
摘要 《李衛公问对》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兵书,自问世以来,其真伪问题就被人提出来了。“阮逸伪托说”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后世学者多信从。但也有持相反意见者,否定“阮逸伪托说”,更有人对其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此乃“唐末宋初俚儒村学”所为,等等,诸说纷纭,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就前人的研究概况略作回顾与评述。  关键词:《李卫公问对》 辨伪 “阮逸伪托说”  中图分类号:E892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