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关系,做到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之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探索,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知识教学 自身素质 乐学乐教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课标下更是应把德育教学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至关重要。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学生进入学校是受教育的开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方面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下面提一点粗浅的观点:
1.德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小学是德育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情感素质、智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应以身作则,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學生健康的指导人和引路人。在新课标要求的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1.1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德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关于教育工作方面的各项政策。
1.2 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对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品德,正派、清廉,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负责,对学业生负责,这是德育教学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3 具备情感素质。爱是德育教学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感动、关心、理解下一代。
1.4 具备专业文化素养。德育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具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工作中,学习和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教育学术,能够准确性分析判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
2.德育教学形式需乐学乐教
小学德育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一味居高临下的说教是德育教学的大忌,只会使德育学苍白无力,起不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德育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活动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感化,充分发挥文艺的特殊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德育服务,把德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熏陶和感化幼小的心灵。其次,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活动。活动是形式,教育是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周密部署多种德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德育教学是基础教育,它需要相对稳定,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反对空洞说教,拒绝“成人化”。实际工作要把握三点:①小,即主题集中,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孩子易理解明白一件事情;②近,即要贴近孩子生活,不要说太远的事情,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不要讲一些绝对成人化的东西;③实,即实实在在,可信、可学、可用。
3.德育教学应贯穿教学始终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日常的常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上要持之以恒,运用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德育教学工作者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己,健康积极地做人。与别人分享时,行为往往也比较自私。德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挑剔眼光去评价学生的活动,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人真诚交流。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引发的现象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可以”。最终达到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朝积极乐观心态发展的目的。消除自卑,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精神。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无过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关系,做到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之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探索,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知识教学 自身素质 乐学乐教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课标下更是应把德育教学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至关重要。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学生进入学校是受教育的开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方面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下面提一点粗浅的观点:
1.德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小学是德育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情感素质、智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应以身作则,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學生健康的指导人和引路人。在新课标要求的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1.1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德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关于教育工作方面的各项政策。
1.2 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对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品德,正派、清廉,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负责,对学业生负责,这是德育教学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3 具备情感素质。爱是德育教学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感动、关心、理解下一代。
1.4 具备专业文化素养。德育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具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工作中,学习和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教育学术,能够准确性分析判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
2.德育教学形式需乐学乐教
小学德育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一味居高临下的说教是德育教学的大忌,只会使德育学苍白无力,起不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德育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活动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感化,充分发挥文艺的特殊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德育服务,把德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熏陶和感化幼小的心灵。其次,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活动。活动是形式,教育是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周密部署多种德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德育教学是基础教育,它需要相对稳定,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反对空洞说教,拒绝“成人化”。实际工作要把握三点:①小,即主题集中,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孩子易理解明白一件事情;②近,即要贴近孩子生活,不要说太远的事情,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不要讲一些绝对成人化的东西;③实,即实实在在,可信、可学、可用。
3.德育教学应贯穿教学始终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日常的常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上要持之以恒,运用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德育教学工作者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己,健康积极地做人。与别人分享时,行为往往也比较自私。德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挑剔眼光去评价学生的活动,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人真诚交流。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引发的现象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可以”。最终达到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朝积极乐观心态发展的目的。消除自卑,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精神。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无过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关系,做到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之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探索,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