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了大红袍,营销了武夷山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uh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戏,究竟能给武夷山带来什么?当“印象•大红袍”这场视觉的豪华盛宴在武夷山“开宴”时,相信每个武夷山人都会暗暗拨打心中的“算盘”。显然,这场戏带来了张艺谋“印象铁三角”的名气,带来了媒体们的跟风报道,也带来了一年几千万的门票收入。但除了这些直观的武夷山知名度的提高和看得见的经济收益,人们不仅还要问,这场戏的影响力是否撬动了武夷山的两大支柱性产业—旅游业和茶产业?
  旅游业的第二个春天
  1999年,武夷山迎来了旅游业的第一个春天。在这一年,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世遗)的成功,使得武夷山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突破了百万大关。
  然而,此后的十年间,武夷山的旅游依然停留在“白天游山玩水,晚上蒙头睡觉”的传统风光旅游上。对此,武夷山政府认识到,仅仅停留在观光上是不够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因此,为了给武夷山旅游找“灵魂”,当地政府通过积极运作,历时三年打造出了“印象•大红袍”。
  “作为当时的政府领导来说,它的第一个简单的出发点我认为是填补空白。填补空白就是弥补旅游产业当中一个很大的缺陷—夜间文化旅游娱乐消费项目。”“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彬说。
  “这场演出一定会造成游客逗留天数的增加。”郑彬说,“很简单,如果没有这场演出,原来一日游的游客一大早到武夷山,晚上就会离去。但是现在,为了看‘印象•大红袍’,游客起码要多住一个晚上,这就增加了游客逗留在武夷山的天数。而逗留天数的增加,就会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此,郑彬举了一个例子。武夷山悦华酒店的入住率,在开演当年比前一年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加额在1千万以上。“这个数字仅仅是住宿,更何况武夷山还有成百上千家酒店。武夷山公认那一年房很难订,到了周末更是一房难求。”
  据悉,从2010年1月24日试演成功后,“印象•大红袍”的演职人员就没休息过,天天都有演出,场场接近爆满。当年3月上旬,海西多城市的千名女游客云集武夷山,用欣赏“印象•大红袍”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活动组织方福建省中国旅行社表示,因为“印象•大红袍”,他们将重新编排武夷山旅游线路。
  与此同时,厦门到武夷山的空中快线也开通了,随之出台的还有种种优惠措施,到武夷山看“印象•大红袍”,将成为都市人周末很好的休闲方式。
  据了解,“印象•大红袍”试演成功之后,已经有多家旅行社与演出公司团购了大宗门票。据有关部门预算它将每年为武夷山至少增加5%以上的旅游人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而作为一种品牌发展战略,“印象•大红袍”边际效应还不仅这些。
  由此可见,武夷山旅游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
  武夷茶热销
  “印象•大红袍”不仅要让游客住下来,还将大红袍—这一武夷岩茶代表性品牌全面推介给了游客。
  “我们的导演团队是很务实的,”郑彬说,“就像有媒体问王潮歌导演,是否有为大红袍做广告之嫌?她很痛快地承认,不是有这个嫌疑,这就是它的目的之一。”“我们总导演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大红袍,让全国乃至世界更多的人知道大红袍、了解大红袍。”
  作为全国唯一的以茶为主体的山水实景演出,显然“印象•大红袍”必将带来大红袍知名度的提升。因此有专家称,武夷岩茶的新热潮即将开始。
  在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游客明显地增多。不少游客,就是在看了“印象•大红袍”之后,对武夷岩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茶园走一走,看一看母树大红袍是什么样,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在武夷山旅游的新选择。
  在晋商万里茶路源头的下梅古镇,在九曲溪上游的茶厂,在这些与茶有关的景点,现在都能看到游客寻茶、问茶、买茶的身影。而到采茶、做茶的季节,这些景点还将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茶青的价格,茶的种植、生产、采摘、生产、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很大比例地提升。”郑彬说,“从业人员扩大,茶青到精制茶、成品茶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个上涨是对整个GDP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前武夷山旅游,只是游山玩水,现在还增加了品茶、看戏。”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季和宾说:“‘印象•大红袍’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将茶文化推介给了游客。”
  对GDP的贡献
  “武夷山的旅游业和茶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对武夷山市GDP增加值的贡献,应该超过50%。”郑彬说,“而茶产业和旅游业GDP的增加值,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文化项目的带动。”
  “这一年多来,得益于‘印象•大红袍’,武夷山茶农茶叶的销售量提高了三成,演出也为武夷山带来了更多的游客。现在,爬天游峰、游九曲溪、看‘印象•大红袍’,已逐渐成为游客到武夷山旅游的三个‘必选项’。”郑彬说,“‘印象•大红袍’让武夷山更红、更火,进一步提高武夷山的知名度,成为福建省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的示范项目和福建文化新的品牌。”
  “未来再过5年或者10年,你再看这个‘印象•大红袍’,它对武夷山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影响,必将更加显著。让我们期待着‘后印象时代’的新茶旅产业时代的到来吧。”郑彬说。
  
其他文献
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11月25日在福建武夷山开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协会等团体及百余家台湾茶企业莅会交流,觅合作商机。  本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农业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等18家单位联合主办,由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迄今为止,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5届;从2010年起,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武夷山。  出席开幕式的国台办常务
期刊
“早茶一杯,精神百倍”;“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从这些茶谚中便可知道陕南人对茶叶养生保健作用的重视了。    陕南指陕西南部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从西往东依次是汉中、安康、商洛三地。陕南的汉中和安康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南方地区特征,该地区人主食是大米,主要栽种水稻,盛产桔子、茶叶。  陕南人爱饮茶,爱到须臾不可或缺的地步。他们常将“茶”、“饭”连在一起说:待客不
期刊
被世人以为是一种修炼,一种功夫,一种人生美的追求。北京社科院王玲认为“饮茶亦有道,是指饮茶过程中贯彻的一种精神,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    一、前言  四年前,本人曾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文化丛书》中出了一本《茶馆与茶艺》的专著。(ISBN978-7-109-11370-1)其中第六章论述了我对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认识。今天,在这个论坛上,将在已有论述基础上,略
期刊
2011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以“弘扬斗茶文化,增进两岸交流,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业发展”为宗旨,以传播“武夷茶道”为主题,由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武夷山海峡茶文化交流促进会、台湾地区茶业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由问道文化传媒承办。本届斗茶赛的筹备工作从2011年8月份开始,从10月1日期开始向海峡两岸企业征收茶样,并成立了由36位茶叶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从11月15日开始分装茶样
期刊
煮水、置茶,杯盏起落间,茗香流转,仿佛是佳人们在我身边且歌且舞、低吟浅唱。几碗入喉,半醉半醒间,我依稀把“丛”者来历与判词记下……    苏东坡曾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的清雅风韵就在这几个字里深入了骨髓,似乎有无尽的未了之意,却又那么恰到好处、简洁明了,让人瞬间感受到了茶的真味!  盛夏的日子,四合院前满塘的荷花盛开着,碧绿的莲盘托起晶莹的露珠,盈盈欲滴间便将一池月光滟得空灵起来。听着蛙声渐
期刊
那么一杯“通仙”香茗在手,您是不是也能有如许“通仙”的感受呢?    武夷山市通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系福建烟草海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独资的子公司,是茶企里的“国字号”。虽然有烟草行业的投资背景,但是通仙茶业的总经理胡建全先生告诉我们,通仙茶业和通仙烟草是各自独立的,“这一点,在我们的产品商标上就有体现。”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乡,这里有让人津津乐道流传千百年的大红袍传说,有在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茶馆
期刊
2011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大红袍获奖名单  2011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肉桂获奖名单  2011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水仙获奖名单  2011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红茶获奖名单  2011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台茶获奖名单  2011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铁观音获奖名单
期刊
爷爷泡的茶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山泉 在地表蜿蜒  从很久很久以前  我有一张稚气的脸  泉水渗透进 矿层岩  爷爷栽种的樟木树苗在上面   犹记得那年 在一个雨天  那七岁的我 躲在屋檐 却一直想去荡秋千  爷爷抽着烟 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 流传千年   那天 我翻阅字典  查什么字眼
期刊
2010年3月29日,张艺谋的“铁三角”团队打造“印象”系列的第五个—“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大王峰下正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从2004年的“印象刘三姐”至今,“印象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在中国各个知名旅游景区,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完成了5个实景创作。  与张艺谋最近几年的电影一样,当“印象大红袍”的项目一经公开,质疑声便接踵而来。在一些质疑者的眼中,这是一个挂着张艺谋名字制作的昂
期刊
质疑一:演出破坏生态?  “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彬认为,对于国内各大实景演出而言,受到攻击最多的就是环保问题。但“印象大红袍”项目,却早就想在前面并且走在前面了。  据郑彬介绍,首先在选址方面,“印象大红袍”选在了武夷山三条溪流汇集的一处河滩地上。由于年年都要受到洪水的侵扰,这块地基本上是并不适合居住和开发的不毛之地。因此剧场的建设基本是因势利导,并没有破坏景区的一草一木。选中这块荒凉的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