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现代教育目标要培养学生的潛能,培养学生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化优质教育思想,将当代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能创设自主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空间,有独立的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平台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探析
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效果.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形成化学科目的核心素养,为后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加强知识点的巩固掌握
在课堂上完全依赖老师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看得再多,也不如亲自体验一把来的效果更有效。因此,初三化学书本上也安排了八个基础实验来让学生实践。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经常不让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欠妥的。也许到最后中考时可能会侥幸考得不错,但是从长远出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的。也许在以后的考试中,可以侥幸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弊大于利。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实验。尽管看到讲台上教师做得很流利,但是学生自己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特别是第一次做,很可能会手忙脚乱,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操作不规范,当然要允许学生犯错,教师在一旁指出错误并让学生加以改正。对于一些没有什么危害的错误操作,可以让学生得到错误的后果。比如高锰酸钾加热时试管口没有塞棉花,结果导致导管都是黑色的物质,整个水槽都变成了红色。实验结束后,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就把酒精灯给熄灭了,结果导致水槽中的水到吸入导管等等。让学生看到这些后果从而再分析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分析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实验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来说,实验室是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是让学生深入挖掘并探究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带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亲自感受到实验的过程,感受化学实验的神奇,领悟其中的化学原理,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以《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应该能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实验观察不到复燃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过氧化氢的浓度引起的?还是因为分解产物中的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此进行实验探究,其中一组可实验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将导管加长,等到生成的水蒸气冷却之后,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去检验。结果发现都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可见,通过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恰当改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在实验操作中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为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前预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实验想象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反应原理,洞悉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身的猜想与学习成果,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提起重视。例如,在进行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对学生进行提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二氧化碳的性质都有哪些?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对实验的描述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前自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初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预习成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意识
教师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离不开小组学习的形式。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教师会进行小组的分类,却还是以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拉大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象,相关的任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把自己学习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提升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的实验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学习,让他们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达到最终的实验效果。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所形成的能力和品格.学科素养包括知识、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学习技能,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经验.学科核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66.
[2]李秀美.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14.
[3]金晓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7(33):170-171.
[4]朱万菁.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1):170.
[5]何宝贤.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87):144-14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探析
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效果.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形成化学科目的核心素养,为后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加强知识点的巩固掌握
在课堂上完全依赖老师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看得再多,也不如亲自体验一把来的效果更有效。因此,初三化学书本上也安排了八个基础实验来让学生实践。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经常不让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欠妥的。也许到最后中考时可能会侥幸考得不错,但是从长远出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的。也许在以后的考试中,可以侥幸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弊大于利。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实验。尽管看到讲台上教师做得很流利,但是学生自己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特别是第一次做,很可能会手忙脚乱,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操作不规范,当然要允许学生犯错,教师在一旁指出错误并让学生加以改正。对于一些没有什么危害的错误操作,可以让学生得到错误的后果。比如高锰酸钾加热时试管口没有塞棉花,结果导致导管都是黑色的物质,整个水槽都变成了红色。实验结束后,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就把酒精灯给熄灭了,结果导致水槽中的水到吸入导管等等。让学生看到这些后果从而再分析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分析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实验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来说,实验室是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是让学生深入挖掘并探究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带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亲自感受到实验的过程,感受化学实验的神奇,领悟其中的化学原理,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以《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应该能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实验观察不到复燃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过氧化氢的浓度引起的?还是因为分解产物中的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此进行实验探究,其中一组可实验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将导管加长,等到生成的水蒸气冷却之后,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去检验。结果发现都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可见,通过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恰当改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在实验操作中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为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前预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实验想象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反应原理,洞悉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身的猜想与学习成果,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提起重视。例如,在进行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对学生进行提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二氧化碳的性质都有哪些?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对实验的描述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前自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初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预习成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意识
教师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离不开小组学习的形式。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教师会进行小组的分类,却还是以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拉大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象,相关的任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把自己学习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提升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的实验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学习,让他们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达到最终的实验效果。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所形成的能力和品格.学科素养包括知识、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学习技能,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经验.学科核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66.
[2]李秀美.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14.
[3]金晓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7(33):170-171.
[4]朱万菁.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1):170.
[5]何宝贤.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8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