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之我见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kn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上数学课时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但是,怎样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学实践的初中数学教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备好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
  1.精心备教材。我们要理解每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备课要突出重点。在每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应该做到重点内容重点讲,要以重点为中心,加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对于教学难点,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我们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2.根据每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法,“灌输式”教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提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这种启发教学法,通过教师不断地提问、引导,不仅可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趣味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以及与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等。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目的都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熟悉班上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基础以及性格爱好等。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掌握学生阶段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基础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才更有利于知识迁移。众所周知,只有学生愿学肯学,学生才会努力认真地学。对于班上的“差生”,教师更不能放弃,要了解他们成绩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对“差生”我们不仅要关心爱护,还需耐心细致地辅导,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学习,努力向上。这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需组织好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上,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还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如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只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2.在课堂教学中,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成员均有好中差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质疑解疑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出学习的知识点,互相帮助,把未解决的问题记下来,每位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难点与重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学困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对于每组未解决的问题,要求每组学生代表书写到黑板上,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每位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组织参与指导。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适时加以指导点拨,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最终解决一切难题,学生得以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几何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设问: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画画看,通过学生自己画图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质疑、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以及认真审题的习惯等,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针对每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可以进行重难点专项复习,及模拟训练
  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适量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所讲内容。通过回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抓住概念,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知识网络。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要求学生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有启示。通过解题,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且是探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及思路策略等,从中获得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
  当然,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如此,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以提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为数学教育增添光彩。
其他文献
词汇在初中阅读理解教学和练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广大中学老师和学生也逐渐把目光放到文章的词汇问题上,真正掌握有效的猜词技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成果的实现具有双重意义。然而,很多学生却因为不熟悉具体的猜测方式而无法在短期内提高自身英语成绩。鉴于此,我们应从实际的课堂英语学习入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阅读猜词方法,这必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一、初中英语词义猜测  我
设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存疑才能求解,释疑才能长知,就个意义上说,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释疑求解的过程。“在可疑与不疑之间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学与疑之间的关系。  经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正在逐步地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
新课程理念决定了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课本是生长的、开放的。新的教育形势下,九年级英语教学需要更加大胆地机动地、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课程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考总复习分为三轮:一是熟悉课本,夯实基础;二是分版块复习,整合知识体系;三是题型训练,提升答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听说和书面表达的专项训练,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而每
今年是东莞市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关键的一年,报告听了很多,“高效课堂展示课”也听了很多,回头又“照猫画虎”试着上了几节课。但镇办中学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是照搬成功的经验,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名在镇级中学教了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也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镇办中学应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我认为,那些成功的模式不能照搬,也不能流于形式,听几次报告,听几节示范课,上几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结构式教学,即只把英语作为语言知识来传授,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在课堂上只局限于传授给学生单纯应付中考的“应试对策”,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于繁琐、复杂的语法知识,大量枯燥乏味的词汇和不同于汉语的语音、语调,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到头来仍将语言知识束之高阁——既不会听,更不会说
21世纪将是创新的世纪,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只作引导,引导学生去
初中数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可以从各个学科的联系中看到问题,加强思考和训练以及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数学专职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异性、课程设置等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一、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普遍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三个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单调、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
数学是所有科学理论成立的基础,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育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是给学生带来一种美学感受——理性思维之美。数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通过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且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科学教学地展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效课堂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一、提高数
“讨论”是初中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实际教学中是否能够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这取决于教师们在教学中是否正确运用讨论这种方式。现代教学中,教师已经逐渐从传统教学体系中的主导者演变为引导者,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及主动思考能力,因此“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被推崇。然而如何很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一、讨论内容的选择  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