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数学的美 构建高效的课堂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普遍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三个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单调、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表达的各种形式美,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中的美,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数学课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本人就自己的感受谈几点看法。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地把握数学美,让学生从外部形式到内部结构感知、领略、鉴赏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以及奇艺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简洁性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数学现象和其它自然现象一样,纷繁复杂,呈现在天真的孩子眼前是杂乱无章、难以捉摸的。然而,当我们引导他们从中观察、归纳、推理、比较、概括,通过思考而求出简单明了的一条规律,或用一概念、法则、公式、一种计算方法清晰表达出来,马上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简单整齐 的美感。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初步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过两点能作几条直线?然后要求学生口述自己的结论,最后给出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定理的简洁美,提高课堂效果。
  二、数学知识的和谐统一美
  和谐是形成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一种圆满、协调、平衡的美感。数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统一和谐美,通过它对学生进行陶冶,有助于造就和谐的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和谐美比比皆是。例如:数的概念的一次次扩张和数系的统一,运算法则的不变形。数与形体是数学研究的两个独立的对象,对它们的研究,分别构成了代数与几何。然而教学中可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坐标系的建立,使点与数建立了对应关系,从而把代数研究的对象与几何研究的对象用方程与曲线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数与形的统一,产生了和谐统一美。
  三、数学知识的对称美
  对称性是最能给人美感的形式。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性紧密相关。”数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对称美,有数和式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对称美。如,最简单的完全平方公式便包含了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哲学理念。给出一些具体的展开式的系数,通过猜想、类比、归纳、推广到一般的展开式的系数的一般形式(美丽的杨辉三角),具有完美的对称性。再如,几何图形的对称中心、对称轴,都给人以舒适的美感。因此在几何知识的初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这类图形的特征,知道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对称知识建造房屋、桥梁、庭院等建筑物,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学生从中领略了对称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数学知识的奇艺美
  数学的奇艺是指数学结论或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勾起思想上得震撼,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在这种意义上奇异也是一种美。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去启发学生捕捉奇艺美,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增强认识的鲜明性,使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实效。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过程中,我用多媒体显示高楼房和海拔约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它们的高度。同时我又设计问题:把厚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20次有多厚?30次呢?让学生操作。通过计算机计算得:20次厚达104米,相当于34层每层3米高的楼房;30次厚达10万多米,相当于12座珠穆朗玛峰,简直不可思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又感受了数学的奇异美,认识了乘方运算的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数学的教学并非枯燥乏味,而关键是在数学王国中我们如何去挖掘美,展示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美去感悟、理解、变通数学知识,在美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听、说、读、写、译等每一项语言技巧都离不开词汇。笔者发现:在听、说过程中,学生听不懂对话,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大的原因是缺乏词汇;阅读文章时,影响他们理解的最大绊脚石是词汇;写作上犯错最多的还是词汇错误。江苏省普通高中自2005年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英语学科使用的牛津版教材与先前人教版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成倍增长,而且有的词汇因用法灵活而较难记忆。按照新课标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族与外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也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中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多领域中相互影响,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汉语词汇大量涌入英语中,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在中西方交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英语、汉语对对方吸收借鉴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
一、在城郊初中实施英语“浸入式”教学法的背景  (一)城郊初中英语学习的现状  笔者所执教的学校位于城郊。这里就读的孩子,既没有农村孩子的单纯朴实,又没有城里孩子学习上的优越感。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自信和自卑之间徘徊,尤其对于英语学习很不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敢说,不敢读,考试时紧张。只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和教师配合。很多学生开始学英语充满了新鲜感,兴趣很高,但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半载,就有部
词汇在初中阅读理解教学和练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广大中学老师和学生也逐渐把目光放到文章的词汇问题上,真正掌握有效的猜词技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成果的实现具有双重意义。然而,很多学生却因为不熟悉具体的猜测方式而无法在短期内提高自身英语成绩。鉴于此,我们应从实际的课堂英语学习入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阅读猜词方法,这必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一、初中英语词义猜测  我
设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存疑才能求解,释疑才能长知,就个意义上说,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释疑求解的过程。“在可疑与不疑之间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学与疑之间的关系。  经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正在逐步地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
新课程理念决定了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课本是生长的、开放的。新的教育形势下,九年级英语教学需要更加大胆地机动地、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课程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考总复习分为三轮:一是熟悉课本,夯实基础;二是分版块复习,整合知识体系;三是题型训练,提升答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听说和书面表达的专项训练,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而每
今年是东莞市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关键的一年,报告听了很多,“高效课堂展示课”也听了很多,回头又“照猫画虎”试着上了几节课。但镇办中学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是照搬成功的经验,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名在镇级中学教了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也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镇办中学应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我认为,那些成功的模式不能照搬,也不能流于形式,听几次报告,听几节示范课,上几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结构式教学,即只把英语作为语言知识来传授,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在课堂上只局限于传授给学生单纯应付中考的“应试对策”,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于繁琐、复杂的语法知识,大量枯燥乏味的词汇和不同于汉语的语音、语调,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到头来仍将语言知识束之高阁——既不会听,更不会说
21世纪将是创新的世纪,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只作引导,引导学生去
初中数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可以从各个学科的联系中看到问题,加强思考和训练以及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数学专职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异性、课程设置等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一、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