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信”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知”“达信”“践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重境界,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实现服从到内化再到外显的过程。“信”作为连接“知”与“行”的纽带,起着情感动力、意念支撑的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最高境界必然要经过的阶段。然而,由于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在“学知”这个层次上徘徊,在通往第二层境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本文将围绕学科及教师本身来阐述思想政治课“达信”的有效途径。
  一、“达信”第一步——形成知识的认同感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达到“学知”这一层次更多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服从。或是出于考试得到一个好的评价这一目的,或是惧怕老师和教材的权威,对教材内容本身存在的疑惑以及对教师教授过程的不解,学生们更多的是选择沉默与全盘接收。因此,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学了”“了解”“知道”或更低的层面,没有真正地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认同感,而这也正是“达信”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基础的一步。
  1.深入学科研究,提高教材质量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知识来启迪学生智慧的重要功能。然而,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加上这些理论本身的抽象性,要通过短暂的课堂教学使得全部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而产生认同感,难度可想而知;再者思想政治学科还具有通过向学生传递社会规范、思想道德观念等德育层面的知识来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然而学科教材对这一层面知识的选择与设置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过分地强调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标准,而与学生发展最为密切的思想与心理健康知识及最基本的社会公德知识却没有做深入介绍,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脱离学生实际,伴随的只能是思想政治课信度的下降。
  因此,学科专家需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编写最简单的教材来阐释复杂的理论;同时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标准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学生最为亲密的接触者,最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品德现状,专家学者要尽可能地与他们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纳入更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道德规范,找到先进性道德要求与广泛性道德要求的结合点。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真实性和可用性,慢慢形成对这些知识的认同感。
  2.转变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认知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它不仅仅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学生一起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依靠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能够将这些知识“给”学生,可是要想学生从思想上认同这些知识,并转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属于意识形态系统的这些内容传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发现,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探究主题,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题目。例如在讲解《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究这些文化资源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资源的魅力,同时体悟文化给经济、政治和个体发展带来的影响。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索,学生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回答教师的提问,而是在经过思考之后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在不同的思想不断交流碰撞,反复质疑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甚至是误区,从而主动纠正错误,转变思想,完善自己。经过这种积极的探究,学生对教材理论认识会更深刻、更全面,从而主动认可和信服这些理论知识。
  二、“达信”第二步——坚定情感的信奉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同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了解”“知道”的层面上时,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突破了“达信”的第一道关卡。然而,真正实现“达信”还有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要走,那就是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坚定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信奉。这一步的困难性就在于它要走进学生的内心,触碰学生的灵魂。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开展的课堂教学作为这种情感和价值观的最直接来源理应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中学生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独特群体,有着属于这个群体的独特的情感需要和价值取向,他们渴望独立性和个性自由,如果将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不顾学生的需要一味地强加,可能收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假”“大”“空”的代名词。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上,教师都要怀抱着一颗“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心,平等而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与情感,以及其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师与生共通的情感,发掘思想政治课不同模块知识与学生情感的链接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链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来阐释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摆脱知情分离的弊病,让课本所写、教师所讲触动学生的神经,填补学生思想意识上的缺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是在与课本、与教师、与课堂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才会积极主动地接受,进而内化思想政治课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而不是被迫地接受。
  2.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政治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设计还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而更为关键的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思想政治课所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因为只有亲身体验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才会选择去信任。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故事等方式导入体验情境,所创设的情镜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进入角色。例如在讲解《 民主选举 》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生活的一个村,在课堂上模拟村长选举的过程,学生可以扮演村长候选人,扮演选民等,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选举的民主性,感受到公民政治权利的真实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课所传达的情感价值观之所以很难得到学生的信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讲理论与学生所看到的社会实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将社会现实真实地呈现出来而不是选择避而不谈,粉饰太平,这样只会徒增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解《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以及《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两框题时,学生很容易就在政府和党内的一些腐败问题上大做文章,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承认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进而列出更多正面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腐败与不作为只是存在于个别人身上的问题,更多的还是能够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同时,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道德两难的情境,让学生做出选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会经历过一番挣扎,在这艰难的取舍过程中,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及其暗含的情感价值观会有更加深刻的体悟,情感上会更加信奉。
  3.以品格的力量感染学生
  政治课教师作为思想品德课道德情感价值观最直接的传递者,所受到的学生关注度要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如果本身存在素质低下、品行不端的问题,又或者是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自己所讲的理论观点、道德观念持怀疑的态度,这些负面的行为和情绪就很容易被学生捕捉到,学生在对老师失去信心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学科更会失去信任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行为在学生实现“达信”的道路上责任是重大的。
  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科理论知识发展的前沿,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修养。伴随着不断加深的理论研究,教师会发现政治课更大的魅力,坚定自己对它的信仰。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日常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师这种强大的品格魅力和坚定的信仰。“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对教师的信赖感作为一种非强制的影响力会影响学生将其转化为对思想政治课情感价值观的信奉。
  “达信”作为学生个体实现知识与情感价值观内化的阶段,对于实现“践行”这一境界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难度有目共睹,需要思想政治学科自身作出相应的变化,也需要政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其他文献
[课前思考]  1.《 平均分 》一课的重点是什么?  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必须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平均分 》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且能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非得用多媒体动画吗?  教学情
期刊
一、回顾课堂现场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存的环境,若想深入地了解、掌握事物本身,则了解其大背景是一种必然。深圳的K老师在教学《 拥军秧歌 》这一课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深圳地区的西贝莜面村(一家以经营西北民族菜式为特色的餐饮公司)作为整堂课的切入点,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的饮食、服饰、装饰等各方面的文化。她告诉学生,陕北民歌正是在西北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随后,让学生欣赏西北地区代表歌手阿宝的成名
期刊
威廉·狄尔泰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思想家”“人文科学领域的牛顿”。他的哲学思想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石之一。在其哲学思想中“生命”与“历史”紧密依存,这为以其生命哲学为基础,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提供了天然的视角。  一、狄尔泰生命哲学基本思想概述  狄尔泰的生命概念有着非常独特的含义,强调生命的主观性和精神性,他说:“我仅将‘生命’一词用于人的世界。”[1] 他认为,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窗口”。所以,没有作业是不行的。但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小学英语教师任教的班级多,有些教师还要跨好几个年级,有时教师布置作业会比较随意,没有从单元主题的角度整体设计作业,而是单纯地以课时为单位进行设计,各课时彼此孤立,趣味性及综合性不强。  小学英语PEP教材的编写思路是“话题—功能—结构—任务”。针对教材特点,笔者尝试
期刊
高考以能力立意,这种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查学生能否对教材知识进行加工、整合与拓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加以引导。本文试以《 哲学与生活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的复习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知识进行加工、整合与拓展作一介绍。  一、通过知识的纵向疏理,使知识按上下位的关系层层勾联,构建起逻辑体系  教材分单元、课、框、目,其阐述是围绕一个个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为议题,探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乡土美术的内容建构、教学观念、课堂组织模式等,并由此导入以“观察学习”为理论支持的教学策略,提出“视觉认知和审美体验”为教学目标与效果的课程评估模式,进而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能动转化,以及对传统教学评估模式的反思。  【关键词】乡土美术 小学美术课程 教学策略  如何将当地区域内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有
期刊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传统的单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来的,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目标的统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次延伸和拓展。[1] 因而,在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一、“三维目标”的设计  1.“三维目标”的确定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较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通信工具。尤其在贫困地区,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为了与孩子进行联系,初中生使用手机十分普遍。手机的普及,在给学生、家长、老师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及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是我们亟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中学七年级4个班、八年级3个班、九年级
期刊
【摘 要】开放时代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过去的长(学历)走向宽(知识广度和知识结构)和高(创新),这是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思考,认为提高、拓展教师专业素质的长宽高,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当前落实“科教兴国”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  【关键词】教师 专业 教师教育 深层 思考  教育改革的大潮将教师职业推向社会的时候,教师专业内涵已悄然发生变化,时下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断开发、加工和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使之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服务。然而,部分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追新求异,不重视甚至否定教材资源的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资源的浪费。那么,应该怎样把握和利用教材资源呢?本文以鲁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三言两语”为例,从资源的价值视角略陈管见。  一、“三言”:循路识真,高点览景  “三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