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1)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而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生活化情景,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故事、事例、新闻等学生生活经历的现象人手,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的需求,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周围问题。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根据日常购物、学校的水电耗费、操场、花圃、教室等相关信息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放开手脚,给学生以充分的研究时空,把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研究中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勇于探索的能力。新知识点发现后,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在数量关系中寻找必要的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学生完成一点点。在独立探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再点拨、讲评学生之间的议论、交流。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的说,说条件、说问题、说思路、说疑问、说猜想……用语言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同时把语言化为行动。这才是对题目的再理解,是最积极的思维表现。“人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与言语密不可分。”“言语使思维更凝缩。”“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利用它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可见,语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说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评价学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智商高低等,主要就是从学生平时说的积极性这一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说的训练,尤其是学困生,更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使他们不仅仅是想说,而且是要说:给他们一个说的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说的时候应尽可能采用个人说的方式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此外,还要重视说的依据,也就是根据什么来说的。
二、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供参考。
(1)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例如:“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奇数里面有没有偶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合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不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有哪些,于是就能够判断。
(2)小组学习,学会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解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三、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實际生活中,我们每时刻都在与周围发生着联系,而有些问题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生动的形象,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为小学生创造地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1)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而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生活化情景,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故事、事例、新闻等学生生活经历的现象人手,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的需求,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周围问题。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根据日常购物、学校的水电耗费、操场、花圃、教室等相关信息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放开手脚,给学生以充分的研究时空,把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研究中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勇于探索的能力。新知识点发现后,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在数量关系中寻找必要的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学生完成一点点。在独立探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再点拨、讲评学生之间的议论、交流。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的说,说条件、说问题、说思路、说疑问、说猜想……用语言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同时把语言化为行动。这才是对题目的再理解,是最积极的思维表现。“人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与言语密不可分。”“言语使思维更凝缩。”“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利用它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可见,语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说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评价学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智商高低等,主要就是从学生平时说的积极性这一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说的训练,尤其是学困生,更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使他们不仅仅是想说,而且是要说:给他们一个说的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说的时候应尽可能采用个人说的方式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此外,还要重视说的依据,也就是根据什么来说的。
二、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供参考。
(1)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例如:“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奇数里面有没有偶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合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不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有哪些,于是就能够判断。
(2)小组学习,学会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解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三、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實际生活中,我们每时刻都在与周围发生着联系,而有些问题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生动的形象,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为小学生创造地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