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作用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一生中无处不用到加减乘除,对于顶尖的数学家或一流的工程技术专家,其创造必然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而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中,极大地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数学思维游戏主要帮助孩子们拉近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更喜欢学习数学,逐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抽象思维;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娱乐性等特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后,大脑很容易处于疲倦状态,注意力松懈,思维不活跃。适时引入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积累重要的数学价值。
一、数学思维游戏涉及的内容浅显有趣,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俗化、具体化。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安排了几个数学游戏活动:一是“比一比、画一画”,引导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去观察和圆相关的一些要点,如针尖所在的点、两脚间的距离,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二是“折一折、量一量”活动,再通过折、画、量等活动,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三是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滚一滚”,先测出圆的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最后再“分一分、拼一拼”,探索圆的面积时,指导学生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偶数)的小纸片,拼一拼,从而“化圆为方”,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简单地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引导学生以动手操作为基础,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的价值,还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数学思维游戏打破常规、拓宽思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如在一个正三角形中内接一个圆,圆内又内接一个正三角形。请问:外面的大三角形和里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多少?
打破常规,训练逆向思维能力,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重点。其实,只要把小三角形倒过来,就能立刻看出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1。沿着一种非常规的思路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其道而行之,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单项思维定势导致解题方法的刻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游戏特定情境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讨论“问题出在哪里”时,老师给出题目:3人住宿时,每人10元,将30元交给服务员后,再由服务员交到会计那里去。会计给打了个折找回5元。服务员从中私吞了2元,只还给他们3元。3人分3元,每人退回1元,合计每人付了9元,加在一起共27元,再加上服务员私吞的2元,一共29元。怎么也与付账的钱对不上。那么,是哪里出了呢?
实际上,付账的钱是对的上的。3个人开始拿出30元,后来退回3元,其结果是3人负担27元。27元的清单是会计收取25元和服务员私吞的2元,正好与付账的钱一致。服务员私吞的2元,包含在3人负担的27元以内。会计收取的25元+服务员私吞的2元=3人负担的27元。因此,3人负担的27元加上服务员私吞的2元得到29元这一数字,實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即使是进行简单的数学活动游戏,也需要经历一番分析、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数学思维游戏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在《探索图形》的涂色游戏中,第一个层次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出棱长2cm、3cm、4cm的大正方体,然后把大正方体表面涂色。找出小正方体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个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活动中再现数学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很高。第二层次是尝试解决,发现规律。学生尝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问题,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找出每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块数。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每种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活动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了由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的数学经验,找到探究规律的方法,充分彰显了探究规律的教育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激发探究规律的兴趣。第三层次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找出棱长5cm和6cm的大正方体涂色情况,加以验证,并进一步应用到更多的大正方体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从而把思维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我们在进行枯燥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数学游戏的方式去教授数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去掌握一些知识,在你追我赶的竞争状态下,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并不断地对自己之前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及时地变换自己的学习思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收获技能、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活跃的数学思维,进而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王光明、范文贵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苾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1。
关键词:抽象思维;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娱乐性等特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后,大脑很容易处于疲倦状态,注意力松懈,思维不活跃。适时引入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积累重要的数学价值。
一、数学思维游戏涉及的内容浅显有趣,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俗化、具体化。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安排了几个数学游戏活动:一是“比一比、画一画”,引导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去观察和圆相关的一些要点,如针尖所在的点、两脚间的距离,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二是“折一折、量一量”活动,再通过折、画、量等活动,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三是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滚一滚”,先测出圆的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最后再“分一分、拼一拼”,探索圆的面积时,指导学生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偶数)的小纸片,拼一拼,从而“化圆为方”,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简单地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引导学生以动手操作为基础,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的价值,还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数学思维游戏打破常规、拓宽思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如在一个正三角形中内接一个圆,圆内又内接一个正三角形。请问:外面的大三角形和里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多少?
打破常规,训练逆向思维能力,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重点。其实,只要把小三角形倒过来,就能立刻看出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1。沿着一种非常规的思路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其道而行之,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单项思维定势导致解题方法的刻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游戏特定情境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讨论“问题出在哪里”时,老师给出题目:3人住宿时,每人10元,将30元交给服务员后,再由服务员交到会计那里去。会计给打了个折找回5元。服务员从中私吞了2元,只还给他们3元。3人分3元,每人退回1元,合计每人付了9元,加在一起共27元,再加上服务员私吞的2元,一共29元。怎么也与付账的钱对不上。那么,是哪里出了呢?
实际上,付账的钱是对的上的。3个人开始拿出30元,后来退回3元,其结果是3人负担27元。27元的清单是会计收取25元和服务员私吞的2元,正好与付账的钱一致。服务员私吞的2元,包含在3人负担的27元以内。会计收取的25元+服务员私吞的2元=3人负担的27元。因此,3人负担的27元加上服务员私吞的2元得到29元这一数字,實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即使是进行简单的数学活动游戏,也需要经历一番分析、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数学思维游戏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在《探索图形》的涂色游戏中,第一个层次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出棱长2cm、3cm、4cm的大正方体,然后把大正方体表面涂色。找出小正方体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个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活动中再现数学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很高。第二层次是尝试解决,发现规律。学生尝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问题,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找出每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块数。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每种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活动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了由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的数学经验,找到探究规律的方法,充分彰显了探究规律的教育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激发探究规律的兴趣。第三层次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找出棱长5cm和6cm的大正方体涂色情况,加以验证,并进一步应用到更多的大正方体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从而把思维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我们在进行枯燥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数学游戏的方式去教授数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去掌握一些知识,在你追我赶的竞争状态下,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并不断地对自己之前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及时地变换自己的学习思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收获技能、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活跃的数学思维,进而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王光明、范文贵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苾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