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病因病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措施。结论:随着椎间盘镜技术的发展,椎间盘微创手术正走向成熟,它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关键词: 腰椎疾患; 诊断; 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mbar disease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logy, wer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treated by operation and non oper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Conclu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ndoscopic technique, intervertebral disc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s matur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afety, less injury, less bleeding, rapid recovery,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lumbar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027-01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者多于轻体力者。
1.1病因病理:发病原因与体力劳动强度、外伤有关,亦与纤维环发育和遗传因素有关。人体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变,纤维环逐渐变性、薄弱而失去弹性,在纤维环后部出现裂隙,在外力作用下裂隙加大,髓核突出。
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有4种:①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仅隔后纵韧带突向椎管。③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组织脱入椎管,引起神经根症状和马尾神经压迫症状.④Sehmorl结节和经骨突出型,是椎间盘突出的两种特殊类型。髓核突至上下锥体的松质骨,或向前突至前纵韧带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L4~L5,其次是L5~S1。
1.2诊断:椎旁叩击征(+),直腿抬高试验(+),X线片示腰椎变直,间隙变窄,相邻椎体缘骨质增生。MRI较CT分辨率高,突出椎间盘的数目、部位、程度、形态。以及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移位等情况都可显示出来。
1.3临床表现: 反复出现腰腿痛,劳累后症状加重,卧床可减轻。疼痛沿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走形放射,疼痛可因咳嗽、排便、大声说话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而加剧。疼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少数可出现特殊体位。疼痛呈刺痛、烧灼样、刀割样,伴有发麻、发胀感觉。跛行步态,腰肌僵硬,生理前突消失,脊柱侧弯,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过敏、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压迫马尾神经时,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双下肢及会阴部麻木感。
1.4治疗措施
1.4.1.非手术治疗:通过治疗,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减小,促进突出物缩小回纳,解除神经根受压,促进炎症水肿消退,粘连松解。对早期或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疗效.①卧床制动:需卧硬板床3周,取自由体位。离床时佩戴腰围保护。②骨盆牵引:通过牵引骨盆,使椎体分开、椎间隙变大,产生负压,并使后纵韧带紧张,帮助突出物回纳。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重量为8~12kg。③腰围:佩戴腰围,有助于减轻疼痛,方便离床活动,待症状明显减轻时才可去除。④推拿按摩:有麻醉下推拿和非麻醉下推拿,采用推、揉、滚手法,每次15~20 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⑤药物治疗:静脉应用能量合剂、脱水剂、地塞米松、神经营养药物等。⑥其他:如硬膜外封闭、髓核化学溶解法、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短波治疗等。
1.4.2.手术治疗:①适应证,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下肢肌力明显减弱或肌萎缩者,以及马尾神经受压致大小便功能障碍者。②手术分前路和后路手术。行椎间盘切除和减压术。随着椎间盘镜技术的发展,椎间盘微创手术正走向成熟,它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2腰椎管狭窄症
2.1病因病理: 腰椎中央管、侧隐窝及椎间孔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单个或多个乎面管腔狭窄、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多于女性,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在L4~L5,其次是L4~S1。根据病因,可分成以下3类。
①发育性椎管狭窄:包括先天性小椎管、软骨发育不全症、先天性椎弓峡部不连及滑脱、先天性脊柱裂等。
②退变性椎管狭窄:由于骨、关节、椎间盘、韧带退行性变引起。
③医源性椎管狭窄:由于手术所致,如脊柱融合术后、椎板切除术后,还可见于反复不当的推拿按摩。
2.2诊断部分可出现下肢肌无力、肌萎缩,小腿外侧、足背及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平片可示锥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关节突增生、退变性滑脱。CT和MRI可示椎体骨质增生,以及椎管大小、形态及黄韧带肥厚程度。
2.3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的腰腿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数百米即出现下肢麻木疼痛、酸胀无力,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后减轻,又可行走,反复发生。严重者可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
2.4治疗措施:
①非手术治疗:对早期轻症者适用。可消除神经根、马尾、硬膜及硬膜外组织的炎性水肿,解除压迫,缓解症状。方法有卧床、骨盆牵引、理疗、按摩、腰围保护及抗感染药物治疗等。
②手术治疗:当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情况出现时,需通过手术解除压迫马尾和神经根的狭窄因素。根据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和CT、MRI特点行椎板切除加神经根减压,必要时需行内固定或腰椎融合术。
参考文献
[1] 杨振东, MRI在老年人下腰椎退变性疾患中固定融合节段选择的临床研. 《昆明医学院》 2008年.
[2] 李士春,郭昭庆, 评分系统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年12期.
[3]冯燕翔;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关键词: 腰椎疾患; 诊断; 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mbar disease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logy, wer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treated by operation and non oper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Conclu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ndoscopic technique, intervertebral disc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s matur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afety, less injury, less bleeding, rapid recovery,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lumbar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027-01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者多于轻体力者。
1.1病因病理:发病原因与体力劳动强度、外伤有关,亦与纤维环发育和遗传因素有关。人体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变,纤维环逐渐变性、薄弱而失去弹性,在纤维环后部出现裂隙,在外力作用下裂隙加大,髓核突出。
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有4种:①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仅隔后纵韧带突向椎管。③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组织脱入椎管,引起神经根症状和马尾神经压迫症状.④Sehmorl结节和经骨突出型,是椎间盘突出的两种特殊类型。髓核突至上下锥体的松质骨,或向前突至前纵韧带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L4~L5,其次是L5~S1。
1.2诊断:椎旁叩击征(+),直腿抬高试验(+),X线片示腰椎变直,间隙变窄,相邻椎体缘骨质增生。MRI较CT分辨率高,突出椎间盘的数目、部位、程度、形态。以及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移位等情况都可显示出来。
1.3临床表现: 反复出现腰腿痛,劳累后症状加重,卧床可减轻。疼痛沿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走形放射,疼痛可因咳嗽、排便、大声说话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而加剧。疼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少数可出现特殊体位。疼痛呈刺痛、烧灼样、刀割样,伴有发麻、发胀感觉。跛行步态,腰肌僵硬,生理前突消失,脊柱侧弯,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过敏、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压迫马尾神经时,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双下肢及会阴部麻木感。
1.4治疗措施
1.4.1.非手术治疗:通过治疗,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减小,促进突出物缩小回纳,解除神经根受压,促进炎症水肿消退,粘连松解。对早期或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疗效.①卧床制动:需卧硬板床3周,取自由体位。离床时佩戴腰围保护。②骨盆牵引:通过牵引骨盆,使椎体分开、椎间隙变大,产生负压,并使后纵韧带紧张,帮助突出物回纳。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重量为8~12kg。③腰围:佩戴腰围,有助于减轻疼痛,方便离床活动,待症状明显减轻时才可去除。④推拿按摩:有麻醉下推拿和非麻醉下推拿,采用推、揉、滚手法,每次15~20 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⑤药物治疗:静脉应用能量合剂、脱水剂、地塞米松、神经营养药物等。⑥其他:如硬膜外封闭、髓核化学溶解法、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短波治疗等。
1.4.2.手术治疗:①适应证,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下肢肌力明显减弱或肌萎缩者,以及马尾神经受压致大小便功能障碍者。②手术分前路和后路手术。行椎间盘切除和减压术。随着椎间盘镜技术的发展,椎间盘微创手术正走向成熟,它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2腰椎管狭窄症
2.1病因病理: 腰椎中央管、侧隐窝及椎间孔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单个或多个乎面管腔狭窄、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多于女性,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在L4~L5,其次是L4~S1。根据病因,可分成以下3类。
①发育性椎管狭窄:包括先天性小椎管、软骨发育不全症、先天性椎弓峡部不连及滑脱、先天性脊柱裂等。
②退变性椎管狭窄:由于骨、关节、椎间盘、韧带退行性变引起。
③医源性椎管狭窄:由于手术所致,如脊柱融合术后、椎板切除术后,还可见于反复不当的推拿按摩。
2.2诊断部分可出现下肢肌无力、肌萎缩,小腿外侧、足背及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平片可示锥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关节突增生、退变性滑脱。CT和MRI可示椎体骨质增生,以及椎管大小、形态及黄韧带肥厚程度。
2.3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的腰腿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数百米即出现下肢麻木疼痛、酸胀无力,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后减轻,又可行走,反复发生。严重者可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
2.4治疗措施:
①非手术治疗:对早期轻症者适用。可消除神经根、马尾、硬膜及硬膜外组织的炎性水肿,解除压迫,缓解症状。方法有卧床、骨盆牵引、理疗、按摩、腰围保护及抗感染药物治疗等。
②手术治疗:当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情况出现时,需通过手术解除压迫马尾和神经根的狭窄因素。根据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和CT、MRI特点行椎板切除加神经根减压,必要时需行内固定或腰椎融合术。
参考文献
[1] 杨振东, MRI在老年人下腰椎退变性疾患中固定融合节段选择的临床研. 《昆明医学院》 2008年.
[2] 李士春,郭昭庆, 评分系统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年12期.
[3]冯燕翔;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