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电影诞生时,侦探片就作为一个最古老的片种横空出世,至今安抚人类不安的灵魂。纵观近年的世界影坛,已难觅典型侦探片踪影。若不是《大侦探福尔摩斯2》上映,很多人都早已把侦探片和间谍片混为一谈。随着《大侦探福尔莫斯2》的上映,侦探电影、小说又成为了时下的热门话题。一部电影带动相关类型电影、小说的热销,足可见,侦探电影风韵犹在。
一百多年前,柯南·道尔想,反正要不了多少墨水,于是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写下了福尔摩斯的住址——贝克街十号。他没想到,这一举手之劳给贝克街的邮差带来了持续一百年的悲哀——每年从世界各地,请福尔摩斯出街探案的信件如雪片飞来。《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白金特质,让精明的好莱坞电影人看到了希望,从1900年的《困惑的福尔摩斯》中,福尔摩斯就第一次出镜,到最新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系列电影已拍摄了两百多部。
福尔摩斯的电影史,是主流侦探片的进化史,就像微软代表了操作系统,因特尔代表了CPU一样。福尔摩斯系列电影已成为了侦探电影的中流砥柱,福尔摩斯也成为了侦探的形象代言人。
1995年“最帅的福尔摩斯”扮演者布雷特逝世后,福尔摩斯的黄金时代结束。福尔摩斯的没落在情理之中,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情圣,会选择对福尔摩斯从一而终。对他狂热了百年后再审美疲劳,福尔摩斯这辈子算是够本。如果他不没落,那恐怕没落的将是整个侦探类型电影(这种苗头已经开始)。因为探员系的电影着重于对侦探这个人物的塑造,以至于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而且来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系列。这让影迷们观影时难免有心理负担。
喜欢摄影的人可能都会比较鄙视系列摄影,因为对摄影来说,瞬间才是美,单张才是王道,搞系列是抓不住瞬间美感,试图以量取胜的人才用的伎俩。这个理论用在电影上就是“三一律”:时间、地点、剧情高度浓缩。
探员系的侦探电影因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因此觉得不需要也没必要把三一律当回事。造成的后果是人们看完系列电影后,只认识了侦探而忘记了他探的案——福尔摩斯只让人记住了福尔摩斯和华生,《X档案》只让人记住了穆德和斯卡琳,并不是他们探的案不神奇,只因为主人公光环太强烈。
当人们对侦探片的视线从福尔摩斯身上移开时,发现侦探片原来是如此精彩纷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七宗罪》这些电影,比之每一个《福尔摩斯》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亚森·罗宾、马普尔小姐、波洛,甚至是狄仁杰,每个都不比福尔摩斯差。
侦探电影中,案件和侦探是双核驱动。但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双核的主仆走向决定了侦探片的定位,就好比坚持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决定你是唯物还是唯心一样。
一般说来,以案件为中心的侦探片是编年史,以把故事讲好为第一目的;以侦探为中心的侦探片是纪传体,一切都是为了刻画侦探大BOSS服务。《东方快车谋杀案》《十二宫》之流是前者的代表,福尔摩斯系列电影是后者的代言。原本在侦探电影中,案件系、探员系的电影应该花开两朵,共同繁荣给侦探片献礼。但是因为福尔摩斯太过强势,挤占了案件系侦探片的生存空间,仅福尔摩斯就拍了两百多部,也让其他探员系侦探片在埋怨“相煎何太急”——探员系的侦探片除了福尔摩斯能叫得上名字的可能只有《X档案》,它还是电视剧而非电影。
尽管案件系的侦探电影处在上升期,但是福尔摩斯系列电影为代表的侦探电影凋谢得太快,如今的侦探电影日渐衰败。不仅衰败的是影片质量,腐败的更是侦探本身:以往的侦探电影中主人公是为了匡扶正义才开始自己的侦探生涯的,为了这份事业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福尔摩斯语录很能说明这一点:“可是爱情是一种情感的事情,和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冷静思考是有矛盾的。我永远不会结婚,以免影响我的判断力。”——为了自己的事业,福尔摩斯放弃了家庭;《十二宫》中,主角只是报社一个漫画撰稿人,但是为了侦破连环杀手案,十年如一日义务劳动;《X档案》选择当FBI破解X档案,只是为了试图在其中找到劫持妹妹的外星人的蛛丝马迹……这些人,都心怀赤子之心,破案是他们最初的梦想,也是终身事业,他们为此而终身精神处男着。但在《东京攻略》中,私家侦探林贵仁已沦为了给人抓小三的地步;《C+侦探》中,看到的只有为钱而斗争;《私家女侦探》中的女侦探则受雇于跨国公司,商业机密是唯一她要关注的事;《嫌疑犯X的献身》则让帅哥侦探从老朋友的性格变化上发现案件端倪,而风头竟不及沉着到家的犯罪者……
如果福尔摩斯复活,他肯定会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小样,侦探可不是这么做的。
一百多年前,柯南·道尔想,反正要不了多少墨水,于是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写下了福尔摩斯的住址——贝克街十号。他没想到,这一举手之劳给贝克街的邮差带来了持续一百年的悲哀——每年从世界各地,请福尔摩斯出街探案的信件如雪片飞来。《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白金特质,让精明的好莱坞电影人看到了希望,从1900年的《困惑的福尔摩斯》中,福尔摩斯就第一次出镜,到最新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系列电影已拍摄了两百多部。
福尔摩斯的电影史,是主流侦探片的进化史,就像微软代表了操作系统,因特尔代表了CPU一样。福尔摩斯系列电影已成为了侦探电影的中流砥柱,福尔摩斯也成为了侦探的形象代言人。
1995年“最帅的福尔摩斯”扮演者布雷特逝世后,福尔摩斯的黄金时代结束。福尔摩斯的没落在情理之中,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情圣,会选择对福尔摩斯从一而终。对他狂热了百年后再审美疲劳,福尔摩斯这辈子算是够本。如果他不没落,那恐怕没落的将是整个侦探类型电影(这种苗头已经开始)。因为探员系的电影着重于对侦探这个人物的塑造,以至于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而且来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系列。这让影迷们观影时难免有心理负担。
喜欢摄影的人可能都会比较鄙视系列摄影,因为对摄影来说,瞬间才是美,单张才是王道,搞系列是抓不住瞬间美感,试图以量取胜的人才用的伎俩。这个理论用在电影上就是“三一律”:时间、地点、剧情高度浓缩。
探员系的侦探电影因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因此觉得不需要也没必要把三一律当回事。造成的后果是人们看完系列电影后,只认识了侦探而忘记了他探的案——福尔摩斯只让人记住了福尔摩斯和华生,《X档案》只让人记住了穆德和斯卡琳,并不是他们探的案不神奇,只因为主人公光环太强烈。
当人们对侦探片的视线从福尔摩斯身上移开时,发现侦探片原来是如此精彩纷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七宗罪》这些电影,比之每一个《福尔摩斯》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亚森·罗宾、马普尔小姐、波洛,甚至是狄仁杰,每个都不比福尔摩斯差。
侦探电影中,案件和侦探是双核驱动。但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双核的主仆走向决定了侦探片的定位,就好比坚持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决定你是唯物还是唯心一样。
一般说来,以案件为中心的侦探片是编年史,以把故事讲好为第一目的;以侦探为中心的侦探片是纪传体,一切都是为了刻画侦探大BOSS服务。《东方快车谋杀案》《十二宫》之流是前者的代表,福尔摩斯系列电影是后者的代言。原本在侦探电影中,案件系、探员系的电影应该花开两朵,共同繁荣给侦探片献礼。但是因为福尔摩斯太过强势,挤占了案件系侦探片的生存空间,仅福尔摩斯就拍了两百多部,也让其他探员系侦探片在埋怨“相煎何太急”——探员系的侦探片除了福尔摩斯能叫得上名字的可能只有《X档案》,它还是电视剧而非电影。
尽管案件系的侦探电影处在上升期,但是福尔摩斯系列电影为代表的侦探电影凋谢得太快,如今的侦探电影日渐衰败。不仅衰败的是影片质量,腐败的更是侦探本身:以往的侦探电影中主人公是为了匡扶正义才开始自己的侦探生涯的,为了这份事业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福尔摩斯语录很能说明这一点:“可是爱情是一种情感的事情,和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冷静思考是有矛盾的。我永远不会结婚,以免影响我的判断力。”——为了自己的事业,福尔摩斯放弃了家庭;《十二宫》中,主角只是报社一个漫画撰稿人,但是为了侦破连环杀手案,十年如一日义务劳动;《X档案》选择当FBI破解X档案,只是为了试图在其中找到劫持妹妹的外星人的蛛丝马迹……这些人,都心怀赤子之心,破案是他们最初的梦想,也是终身事业,他们为此而终身精神处男着。但在《东京攻略》中,私家侦探林贵仁已沦为了给人抓小三的地步;《C+侦探》中,看到的只有为钱而斗争;《私家女侦探》中的女侦探则受雇于跨国公司,商业机密是唯一她要关注的事;《嫌疑犯X的献身》则让帅哥侦探从老朋友的性格变化上发现案件端倪,而风头竟不及沉着到家的犯罪者……
如果福尔摩斯复活,他肯定会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小样,侦探可不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