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身边的小物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偏爱。同去一个地方旅游,有些人喜欢买金银首饰与玉器,有些人喜欢买土特产,还有些人则对陶瓷、刺绣、木雕等感兴趣。时间长了,那些小偏爱、小兴趣慢慢积淀,竟有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气场,平日里悄无声息地泊在内心深处,当一念似潮起的时候,便会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我特别喜欢那些木质的器物,它总会给人一种敦实沉稳的感受。
   木质的地板,樱桃木,泛着微微的红光,复古的味道。赤脚在地板上来回走动,像阳光落地,又像只小猫闲庭信步,不发出一点声响。踩在地板上,不会感到惊心的凉,只想坐下来,心意宁静。冬天里,铺上一条羊毛地毯,绣满大朵的花,热烈喜庆,屋子一角放上一盆文竹或兰草,自有其趣味。
   木质的雕花门窗,井字或品字形木格,朱红的漆,雕花图案,烙着浓浓的情谊。它见证着一场场悲欢离合,却自始至终沉默。我曾亲眼目睹那些雕梁画栋的人,个个心灵手巧,他们轻勾浅描或重施金粉,和着木质的清香,一个个令人心悦的瞬间便刻在原木的肌肤纹理里。听木雕师傅介绍说,木头无声却有心,心木相通,那刀刀刻画并不是痛苦表白,而是幸福的诉说。我轻轻抚摸着那些深深浅浅的纹路,却有些隐隐的心疼,那道道凿痕似乎在向我倾诉,幸福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再俯身,似乎听到了树木遥远的呼吸。
   再说檀香小木梳。这样的木梳在各地旅游景区都有的卖,去云南时无意间觅到了令我情有独钟的一把。它小巧玲珑,质感光滑,纹理清晰,做工十分精细。木梳散发着好闻的檀香气息,上面刻着“天天见”三个字。就是这三个字呀,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要是天天见该是多么的满足与幸福。与谁天天见呢?当然是自己甚喜深爱的人呀。三月桃花开,心上人儿把花摘。四月莺歌燕舞春意闹,心上人呀牵着手儿乐陶陶。这样的“天天见”,你我都欢喜的吧?即使不见,也足以让热恋中的人朝思暮想。这把梳子一直在我随身的包里,却从不舍得用它来梳头。它是我快乐行走的囊,里面收纳的尽是美好的人与事。
   还有,老家那张老式的雕花大床,床前那块厚实的木踏板,床头端正肃穆的五斗橱,堂屋里那一条条结实的条凳……它们共同见证着我纯白青涩的豆蔻年华。
   其实,生活中令我欢喜的事物何止这些?
   唯一令时光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就是身边的这些小欢喜、小物件了。有了它们便可回忆,可以赏心悦目,它们让生活总是一副有滋有味的模样。
   (编辑 张黎 hope_sun@163.com)
其他文献
很多的诉说都是这样开始的:我父亲……   一个眼看着父亲轻浮浪漫、不顾家庭的女儿,却无意中开启了终生恋慕艺术家的爱好——她不幸福,这是肯定的。一个在家暴中长大的女儿,择偶的最坚定要求就是:不能像我爸。她从来没向爱人说过她内心偶然掠过的恐惧,当对方明明只是伸手拂触她的脸。   看到她们的眼泪,就是看到她们的父亲:据说孩子都会更像父亲一些,这是几百万年人类的进化所致。毕竟,婚姻的起源就是男人要把自
期刊
年终岁末,网民创造热词的激情依然澎湃,“如果体”横空出世,席卷由QQ群、微博、论坛、电视、报纸等构成的交互新媒体,一如其他热词。“如果体”在语言狂欢的背后,依然发泄着网民不吐不快的情绪,隐藏着网民的盼望和心声,热词已经成为人民(近5亿网民足以在“人民”概念的覆盖范围内)的口舌,由热词组成的阵阵声浪,是时代洪流中最不可忽略的声音。   回顾2011一年来的热词,名人明星、公众人物发言点燃造词风暴的
期刊
“英超”教练发掘球员的基本准则是: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而特点就是你的专长,你的优势。姚明的长处是他的高,高身材和高情商;卓别林的长处或许就是他的矮和表演天赋,甚至是表演小丑的天赋。   人如桶,有短板有长板,修补短板难度极大,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弱化长板,得不偿失。人生的智慧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传统的“木桶理论”是:你的成绩决定于你的短板,即弱点、缺点或盲点,这有其意义与道理
期刊
老爷爷早晨起床,记得做的第一桩事情,是把一张小板凳搬到院子里;老婆婆早晨起床,记得做的第一桩事情,是把一小盆蟹爪兰搬到阳台上。   不一会儿,楼上有人探出头来,看见小板凳,一笑;对面一幢楼,有人拉开窗帘,看见蟹爪兰,放心了。   如今社区干部的工作做得真到位,与辖区的独居老人制定各种各样的暗号,万一有啥状况,可以及时救助——跟从前的地下工作者倒相似,都是对付突发状况的。   这样的报道首先是
期刊
白先勇以小说名世,然而他的散文尤其是在《树犹如此》之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不逊色于小说。他的小说有些残忍,无论是《永远的尹雪艳》中对于女性内心挣扎绝望的描摹,还是《孽子》中对男性惶惑无措的刻写,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凄厉惨绝的。常常有不忍卒读的惆怅,幸好有他的好文字,温和流转,恰如一剂中和的药,缓冲了那股悲催的情绪。他的散文却是和小说大不一样,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情是真情,语句还是一样的温和,可是却让
期刊
人的一生要出入无数的门,“门”像横在我们心灵中间的屏障,隔开了真实和现实之间的空间,让我们困惑……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有一个世界,一扇扇门引我们穿越过去,来到现在,走向未来。   门到处都有,人心亦是门。人们每天要开各种各样的门,门可能是我们跟现实最近最多的一种关系。   “芝麻开门”反映了探索者的精神需求;“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表现了超越自我的渴望。快节奏的都市人习惯了速速穿梭各种门之间,习惯了跳
期刊
我曾问一个老人,大街上那么多的乞丐,怎么样去辨别真伪?   老人说:“靠心灵。不是辨别别人,而是辨别自己。”   原来,困惑自己的不是骗子和几块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你心灵的承受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远远地看见乞丐就计划着行走路线,琢磨着如何躲闪而过,最好连目光都不要触及,甚至害怕弄脏了附近的空气,害怕迎面被问到的窘相和尴尬,害怕需要掏钱的动作或是支吾应付的样子,害怕给了钱被别人当做傻
期刊
朋友大伟现在32岁,从25岁起,家里从催婚到逼婚,后来简直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大伟也不是不想结婚,各方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他也很着急。   有一天,大伟回家,母亲拉着他,踌躇很久,终于艰难地开口说,自己一个同事有个女儿,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只是腿脚有点残疾,要是实在没有合适的对象,那个姑娘娶过来也不错。   大伟瞪大了眼睛,又委屈又无奈。委屈的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了解实在太少,以为自己在社会
期刊
一个人特别寂寞无聊,有木有?拿着遥控器不停换台,有木有?想说话却没有对象,有木有?别烦了,克隆个自己,不就有伴儿了吗!  神马?现在流行玩浮游?   2011年3月底的江西婺源,油菜花开成一片黄色的海洋,在这片油菜花的海洋之上,总有一个胡子男悬浮在半空中,于是,这些风景照有了一种奇幻的色彩。胡子男名叫杨旭,在他电脑的相册里,还有好多浮游为主题的照片文件夹,比如“浮游北京胡同”、“浮游东京代代木公
期刊
18世纪30年代,在苏格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连续一周的阴雨让贫穷的麦金托德十分郁闷,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妻子马上就要分娩了,可屋里潮湿不堪。几天后,一个小生命在外面雨声和屋内滴答的滴水声中诞生了,父亲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麦金托什。   麦金托什渐渐长大,走进了学堂。这里的学生们上学都要随身携带一把小雨伞,因为时时刻刻都可能下雨。麦金托什家里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伞,上学的第一天,母亲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