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晓:《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我介绍,初识文言文
  1.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中国人第一次见面习惯自我介绍。你们谁先来向我介绍一下自己?(生介绍)
  2. 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也想介绍自己了。(出示:吾姓吴,名春晓,年四十六 ,江苏南京人也,自幼喜舞文弄墨。)看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老师的哪些信息?(生答略)
  3. 老师是用文言文来介绍自己的。你们感觉文言文与我们现代文相比有什么特点?(更加简洁。)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指读课题)
  2. 这里的“戎”是生字。观察笔顺特点(动画展示笔顺),书空。“戎”是会意字,(出示“戎”字演变过程)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是古代兵器的总称。
  在写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3.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王戎是谁?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
  4. (出示王戎的資料)搞清楚“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是我们学习这课的主要目标。
  三、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1. 先听老师读课文,可以用笔画出老师读书时停顿时间长的地方。
  2.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评价标准:字音正确,断句准确,十分流利。)
  3. 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怎么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老师教你一招:对照文后的注释,了解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更容易读出韵味了。
  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1) “多子折枝”,联系上下文和插图,选择读音和字义。
  [shé]折(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了。桌子腿撞~了。
  [zhé]① 折;弄断:骨~。把树枝~断了。② 弯;弯曲:曲~。百~不挠。
  拓展:李子成熟挂满枝头,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在这里就是—看道旁李树,千颗万颗压折枝。
  (2) 诸:众;许多。
  (3) 理解课文中三处“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的“之”指李子;“人问之”的“之”指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取之”的“之”指李子。
  4. 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后的注释,四人一小组,每人尝试说一句话的意思,可以互相补充。(小组展示交流)
  5.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文意的方法。(板书:借助注释、组词补充、联系上下文、联系旧知、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6. 同学们,这么多人走过这条小道,看到道旁的李子,他们都是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王戎是怎么想的?
  7. 你从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理由。(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聪明善思)众人不禁叹曰:“王戎真乃( )也!”
  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初步理解了文言文之后,你们现在能读好它吗?(齐读课文)
  四、讲述故事,展开想象
  1. (出示三幅故事情境图)请你用文言文说说各幅图的内容。
  2. 读读排好的连环画,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序。(分别讲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 短短49个字,却描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展开想象,还原一下这个故事场景:从“竞走取之”,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会不会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其他人都一声不吭?想象一下他们之间会怎么对话?讲述故事时,还可以描写什么?(小组讨论,集体展示。)
  总结写法:作者不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先用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聪慧过人。
  5. 这则文言文很有意思,你们能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分好角色——王戎、诸小儿、别人、叙述者,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仔细欣赏,看看表演到不到位,准不准确。
  当看到一众孩子争相摘李子的场景,学生纷纷大笑起来。一个学生说:“这个小孩子演得太好了,特别活泼调皮。他一边自己摘李子,还喊王戎一起去摘李子。这个地方演得很生动。”另一个学生说:“王戎演得也很好,他说话做事总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你看他说话的时候总是特别坚定,可见他善于思考。”此时,学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化为形象的动作表演,完成了思维的完美转化。表演完之后,笔者带领他们再次走进文本,让形象的表演回归文字,深化理解
  五、认识人物,拓展阅读
  1. 王戎的这个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书中还记载了王戎的其他故事 。(出示)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zhǎo]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chéng jiān] 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bì]易颠仆[diān pū],戎湛(zhàn)然 不动,了无惧色。
  (1) 请你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读两遍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就更棒了。
  (2) 你感受到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从容淡定……)从哪读懂的?写法上与《王戎不取道旁李》有什么相同之处?
  (3) 补充: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豪杰。王戎自幼聪慧过人,胆识过人,后来成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在《世说新语》之《王戎卖李》中他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中找找答案吧。
  3. 《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很多孩童智慧的故事,比如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 《杨氏之子》 《咏雪》 《张吴兴亏齿》等,让我们共读《世说新语》,感悟智慧人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写人的方法,用文言文的方式,用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也可以用上现代文的方式表达。
  (作者单位:南京市古平岗小学)
其他文献
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遇见了从业第一年时的同事陈永厚老师——1981年9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吕良公社双岗学校任教初一语文。  陈老师皮肤黝黑,戴深度近视眼镜,身材偏瘦,笑口一开,看上去精神矍铄……三四十年过去了,已七十六岁的他形象与气质好像就没怎么变。  相互打了招呼,没说几句,陈老师就问我:“记得你那年给我们做书法讲座,讲到一个字,提手旁,右边是‘厌烦’的‘厌’,怎么读啊?”  我一时愣住了:所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内容的主线,围绕“阅读”和“表达”安排训练内容,并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编排,从纵向层面看,突出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从横向层面看,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针对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做到整体把握,使用教材时,要从整体入手。  一、把默读与疏通文义多种方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年的路程,有一些老师开始写起回忆的作品。前一阵子山东师大曹明海老师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组织编写一套《名家论语文》,约我写一本,我因健康的原因无法承担,而且看看这套书的名称,我实在不敢滥竽充数。曹老师知道我健康状况不佳,对此表示理解,便不再劝说。后来,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辑又来反复动员,表示可以出力帮我收集处理文稿。当时我的身体情况颇为糟糕,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
期刊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堂问题初现  统编教材将“略读课文”变为“自读课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自主、独立地阅读。在自读课文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玉燕老师的“批注法”将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分为批作者及写作背景、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批章法手法、批思想文化四个步骤;李柃熤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法”以问题为核心,借助题目中的形容词、
期刊
统编教材在原有习作训练编排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一改习作教学隐性、模糊、单一,无处落地、无法可循、无序可教的面貌,可谓用心良苦,需要教师用心研读,加以落实。本文就三年级习作训练编排的解读与思考,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妙的创意让学生乐于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
期刊
一、综合性学习,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一样,它也有它的教学目标,教师该教的、学生该学的一样不能少。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不偏不倚。  《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教材为学生安排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的人文主题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
期刊
叶圣陶说过:“诵读全文,在知道文章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弄清楚不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文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操场上》是一篇识字课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教师应借助图片、词语和儿歌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和感受汉字的构字特色;还要结合插图和语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更要关注词语中的生字偏旁,认识归纳带有提
期刊
白石老人画虾堪称经典,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透明感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虾的进退、跳跃,游的急缓,甚至打斗等情态统统出于笔下。原来,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内有很多虾,幼年的齐白石常趴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长大后,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小水缸里专门养了一些长臂青虾,这样,他就可以很方便地观察虾的生活习性并写生。  作家菁莽给我们带来好几篇百读不厌的课文,如《翠鸟》《小虾》等。猜想,翠
期刊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玩过或者了解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图片,猜城市。(出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三亚等城市图片)感受着这样的城市生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一个别样的地方,欣赏一道别样的风景,感受一下和城市不同的生活——乡下人家。  二、理清脉络,初步体会情感  1.课文都读熟了吗?乡下人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文里有一句很关
期刊
习作教学的指导,我们指导什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一直有这样的困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着习作技巧当先的思想。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总是会把所有的要求自己消化掉,然后给学生呈现的大都是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开展,以及习作过程中的技巧指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教师们的教学不可谓不周到,但是冷静下来,笔者觉得习作指导课除了这些,似乎还应该把读懂习作要求这个任务还给学生 ,在审读中提高学生对习作要求的解读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