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新形势下,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要通过转变思想“换大脑”、重组知识结构“换血液”、招纳优秀人才“换骨架”、推行科学管理“换环境”来全面推进教员队伍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关键词:现代化武警;教员队伍;建设
建设现代化武警靠人才,人才靠院校,院校靠教员。如何适应这个大势,建设好一支适应武警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员队伍,是关乎现代化武警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全面推进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教员队伍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转变思想观念“换大脑”
目前,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建设现代化武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这个不相适应包含着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相当部分教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陈旧滞后甚至扭曲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换脑子”,确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新形势下教员队伍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明确师德师风是教员的灵魂所在。面对日益繁重的使命任务,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是搞不好新形势下武警院校教育工作的。教员队伍应该是党领导下的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良好道德品质和严格组织纪律的特殊群体,其地位、作用和任务都要求每一名院校教员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开拓进取、履职尽责。这也直接决定着教员自身成长的路线和未来的发展,也决定着武警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题学习研究等形式,教育教员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从事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还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教员的师德水平。
要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员的根本职责。建设现代化武警形势下,教员更要增强育人为本的意识,全面贯彻党和军队的教育方针,用正确的理论观点教育学员,爱护和启发学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把教书育人贯穿于各门课程和各类教学的全过程。要增强教员尊重学员、爱护学员、保护学员的责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员的良师益友,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育人为本,甘为人梯。
要明确开拓创新是教员的活力之源。教员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肩负着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装备创新和战法创新的重任,承担者为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忠诚卫士的使命,这要求广大教员必须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不仅要在教育思想和内容上要适合创新教育的要求,而且必须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和创新,熟练掌握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讲授和调控的能力。
二、重组知识结构“换血液”
在人才培养方面,武警总部首长指出,要走开院校、部队和社会相结合的培养人才路子,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完善人才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生机与活力。目前,部分教员特别是部分军事教员虽然有丰富的部队工作经历、阅历,但是信息化的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善于把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中;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弱;不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和教学软件。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补充、重构教员的知识结构“换血液”,使教学工作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
一是转变培养理念。新军事变革推动了军事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发展,社会、外军、外警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要转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培养理念,树立信息主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任职教育、超前培养、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等先进理念,突出武警教育特点。要树立实践出人才、岗位成才、岗位提高、自学成才、终身学习等实践培养理念,注重实践磨炼,通过部队基层实践锻炼培养人才。
二是学习高科技知识。教员既是现代化设施的使用者,又是信息资源的创造者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其能力素质高低是衡量院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现代化意识、复合型知识结构和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善于把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学中;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电视电话系统,组织学习培训,举办辅导讲座,提高教员高科技知识的占有量。通过组织开展网上模拟执勤、模拟处突、模拟反恐演练,不断发挥网络在学习成才上“提速、提效、提能”的功能。注重增强教员与学员间的信息互动,如作业想定、专题研讨、案件教学、情景与问题交融、战术模拟等教学法。
三是拓宽培训渠道。新形势下教员队伍的培养,必须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思想。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完善任职教育与超前教育体系,创新教员培养渠道和机制。一是尽可能地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为不同层次的教员提供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要。二是让教员多挑担子,参加总部、总队的任务、比武、演练等重大活动,了解部队在干什么、基层岗位需要什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员的能力素质。三是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教员到军地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多位一体造就一批科研型、高素质的教员。培养出具备现代化知识和超前意识、掌握武器装备技术、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同时熟练应用现代教育理论,驾驭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员队伍,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教育训练工作,培养出大批“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三、招纳优秀人才“换骨架”
从总体上看,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教员队伍年轻化,职称比例梯次不明显,缺少名师和知名专家,高学历顶尖人才稀少。因此,必须通过招贤纳才“换骨架”,逐步形成以知名专家教授为引领、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硕士博士为骨干的新型教员人才方阵。
一是严格教员选调标准。常言道:“授人以一,己当十之。”新形势下的院校教育工作对教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要首先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官兵中的佼佼者。要拓宽教员选调的渠道,严格选拔,大胆启用,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不断充实教员队伍。选调的基本要求是深厚的文化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学识以及现代化开拓创新的意识。选调上要有较强的原则性,选择一些真正有实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充实教员队伍,形成“精兵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员队伍的质量。
二是全力打造名师团队。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即名师,名师是一面旗,能以其人品、学识感召一批批的学员;名师是一盏灯,能引领学员进入知识的殿堂;名师是一座桥,能让学员踩在自己肩上攀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上推演、野营演练,名师的示范作用都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艺术的选择、教材教案的编写,还是指导学员进行训练、实习、演练,以及做想定作业、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名师的导向功能都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有计划地培养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倾力打造名师团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建设现代化武警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是实行人才聘用制度。逐步推行警地高层人才租赁使用、短期聘用和兼職使用制度,设立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等岗位,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以此,形成一个武警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培养与部队培养互补的多元化培养格局,实现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研究生化、知识结构复合化、学缘结构多元化。
四、推行科学管理“换环境”
教员队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全、管理不严、激发工作热情不够等问题。管理工作是教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谐的环境是教员健康发展的沃土。必须以和谐主旋律为定位,推行科学管理,全面营造教员队伍发展所必须的生活、学术和管理环境,使教员队伍健康成长发展。
一是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胡主席指出,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由于授课任务的繁重、枯燥和反复以及当前一些体制性缺陷,加上新形势下的压力,有些教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紧张感、疲劳感和压抑感,这种情绪是教员队伍发展成长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教员的风气。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活动,从考评机制、人才流动、人才任用、人才评价、职称评定、激励机制、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为教员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激励教员依法治教和从严治教,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舒心工作。
二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谐民主的学术环境更能适应武警现代化建设要求,使教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教员智慧“集群”产生新的学术理论增长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就形成“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环境氛围,使教员具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就会激发教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一个创新型教员队伍才会形成。
三是创造条件为教员排忧解难。院校之所以能把优秀的教员吸引住并不断产生效益的前提,就在于一个和谐无忧的生活环境。一个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的教员队伍才会殚精竭虑、全身心地投入到武警部队教育事业中去,才会迸发出强烈的敬业精神。而此种精神正是一支健康、稳定成长的教员队伍所必须具备的。因此,院校各个部门要确实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努力创造条件,主动为广大教员解决实际困难。不仅要讲究“雪中送炭”,更要追求“雪前送炭”,以有效解除后顾之忧,使广大教员安心工作。
关键词:现代化武警;教员队伍;建设
建设现代化武警靠人才,人才靠院校,院校靠教员。如何适应这个大势,建设好一支适应武警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员队伍,是关乎现代化武警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全面推进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教员队伍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转变思想观念“换大脑”
目前,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建设现代化武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这个不相适应包含着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相当部分教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陈旧滞后甚至扭曲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换脑子”,确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新形势下教员队伍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明确师德师风是教员的灵魂所在。面对日益繁重的使命任务,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是搞不好新形势下武警院校教育工作的。教员队伍应该是党领导下的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良好道德品质和严格组织纪律的特殊群体,其地位、作用和任务都要求每一名院校教员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开拓进取、履职尽责。这也直接决定着教员自身成长的路线和未来的发展,也决定着武警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题学习研究等形式,教育教员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从事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还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教员的师德水平。
要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员的根本职责。建设现代化武警形势下,教员更要增强育人为本的意识,全面贯彻党和军队的教育方针,用正确的理论观点教育学员,爱护和启发学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把教书育人贯穿于各门课程和各类教学的全过程。要增强教员尊重学员、爱护学员、保护学员的责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员的良师益友,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育人为本,甘为人梯。
要明确开拓创新是教员的活力之源。教员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肩负着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装备创新和战法创新的重任,承担者为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忠诚卫士的使命,这要求广大教员必须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不仅要在教育思想和内容上要适合创新教育的要求,而且必须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和创新,熟练掌握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讲授和调控的能力。
二、重组知识结构“换血液”
在人才培养方面,武警总部首长指出,要走开院校、部队和社会相结合的培养人才路子,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完善人才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生机与活力。目前,部分教员特别是部分军事教员虽然有丰富的部队工作经历、阅历,但是信息化的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善于把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中;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弱;不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和教学软件。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补充、重构教员的知识结构“换血液”,使教学工作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
一是转变培养理念。新军事变革推动了军事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发展,社会、外军、外警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要转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培养理念,树立信息主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任职教育、超前培养、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等先进理念,突出武警教育特点。要树立实践出人才、岗位成才、岗位提高、自学成才、终身学习等实践培养理念,注重实践磨炼,通过部队基层实践锻炼培养人才。
二是学习高科技知识。教员既是现代化设施的使用者,又是信息资源的创造者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其能力素质高低是衡量院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现代化意识、复合型知识结构和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善于把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学中;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电视电话系统,组织学习培训,举办辅导讲座,提高教员高科技知识的占有量。通过组织开展网上模拟执勤、模拟处突、模拟反恐演练,不断发挥网络在学习成才上“提速、提效、提能”的功能。注重增强教员与学员间的信息互动,如作业想定、专题研讨、案件教学、情景与问题交融、战术模拟等教学法。
三是拓宽培训渠道。新形势下教员队伍的培养,必须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思想。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完善任职教育与超前教育体系,创新教员培养渠道和机制。一是尽可能地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为不同层次的教员提供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要。二是让教员多挑担子,参加总部、总队的任务、比武、演练等重大活动,了解部队在干什么、基层岗位需要什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员的能力素质。三是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教员到军地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多位一体造就一批科研型、高素质的教员。培养出具备现代化知识和超前意识、掌握武器装备技术、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同时熟练应用现代教育理论,驾驭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员队伍,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教育训练工作,培养出大批“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三、招纳优秀人才“换骨架”
从总体上看,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教员队伍年轻化,职称比例梯次不明显,缺少名师和知名专家,高学历顶尖人才稀少。因此,必须通过招贤纳才“换骨架”,逐步形成以知名专家教授为引领、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硕士博士为骨干的新型教员人才方阵。
一是严格教员选调标准。常言道:“授人以一,己当十之。”新形势下的院校教育工作对教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要首先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官兵中的佼佼者。要拓宽教员选调的渠道,严格选拔,大胆启用,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不断充实教员队伍。选调的基本要求是深厚的文化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学识以及现代化开拓创新的意识。选调上要有较强的原则性,选择一些真正有实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充实教员队伍,形成“精兵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员队伍的质量。
二是全力打造名师团队。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即名师,名师是一面旗,能以其人品、学识感召一批批的学员;名师是一盏灯,能引领学员进入知识的殿堂;名师是一座桥,能让学员踩在自己肩上攀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上推演、野营演练,名师的示范作用都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艺术的选择、教材教案的编写,还是指导学员进行训练、实习、演练,以及做想定作业、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名师的导向功能都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有计划地培养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倾力打造名师团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建设现代化武警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是实行人才聘用制度。逐步推行警地高层人才租赁使用、短期聘用和兼職使用制度,设立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等岗位,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以此,形成一个武警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培养与部队培养互补的多元化培养格局,实现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研究生化、知识结构复合化、学缘结构多元化。
四、推行科学管理“换环境”
教员队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全、管理不严、激发工作热情不够等问题。管理工作是教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谐的环境是教员健康发展的沃土。必须以和谐主旋律为定位,推行科学管理,全面营造教员队伍发展所必须的生活、学术和管理环境,使教员队伍健康成长发展。
一是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胡主席指出,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由于授课任务的繁重、枯燥和反复以及当前一些体制性缺陷,加上新形势下的压力,有些教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紧张感、疲劳感和压抑感,这种情绪是教员队伍发展成长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教员的风气。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活动,从考评机制、人才流动、人才任用、人才评价、职称评定、激励机制、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为教员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激励教员依法治教和从严治教,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舒心工作。
二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谐民主的学术环境更能适应武警现代化建设要求,使教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教员智慧“集群”产生新的学术理论增长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就形成“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环境氛围,使教员具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就会激发教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一个创新型教员队伍才会形成。
三是创造条件为教员排忧解难。院校之所以能把优秀的教员吸引住并不断产生效益的前提,就在于一个和谐无忧的生活环境。一个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的教员队伍才会殚精竭虑、全身心地投入到武警部队教育事业中去,才会迸发出强烈的敬业精神。而此种精神正是一支健康、稳定成长的教员队伍所必须具备的。因此,院校各个部门要确实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努力创造条件,主动为广大教员解决实际困难。不仅要讲究“雪中送炭”,更要追求“雪前送炭”,以有效解除后顾之忧,使广大教员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