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缓控释肥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为了探明不同缓控释肥在洞庭湖平原区棉花生产中的综合表现。[方法]以当地常规施肥方法为对照,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开展了不同缓控释肥品种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各处理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第一果枝节位高和单株平均果枝长均以对照为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棉株产量构成因素中,各处理的果枝数、单铃重和衣分均无显著性差异。45%帝元生物控释肥和45%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皮棉产量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233.2、236.3 kg/hm2;其净产值也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5 578.6和5 833.8元/hm2。[结论] 45%帝元生物控释肥和45%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增加了棉花产量和净产值,建议可在洞庭湖平原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棉花;缓控释肥;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104-03
  棉花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县常年种植棉花面积在2万hm2左右。棉花是南县主要农作物,也是南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南县棉花常规施肥技术以施用单质化肥为主,近年来复合肥在棉花生产上逐步推广,特别是棉花测土配方专用复合肥的推广应用,但在施肥方法上一般采取轻施提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辅之以饼肥、硼肥和“五增牌”谷粒饱等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人工投入多,生产成本高。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加之棉花价格下降,植棉效益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急剧下降。有研究表明,施用棉花缓控释肥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投入用工;节省肥料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减少环境污染。因此,为了保障棉花产业的稳定和安全,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种植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笔者开展了棉花缓控释肥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试验,旨在探索缓控释肥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适宜当地的缓控释肥施用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南省南县明山头镇大木桥村2组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黏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容量1.19 g/cm3,有机质含量24.47 g/kg,全氮含量0.34 g/kg,全磷含量1.34 g/kg,全鉀含量23.8 g/kg,碱解氮含量159.45 mg/kg,有效磷含量13.55 mg/kg,速效钾含量106.5 mg/kg,pH 7.88。试验地属亚热带过渡到季风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6.6 ℃,年降水量1 237.7 mm左右,≥10 ℃活动积温5 300~6 500 ℃,无霜期263~276 d,田间种植制度为棉-油两熟,前作油菜为华油杂12号。
  1.2供试品种
  供试棉花品种为鄂杂棉11号,由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45%帝元生物控释肥(N∶P2O5∶K2O=20∶7∶18)、45%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N∶P2O5∶K2O=19∶8∶18)、42%金正大控释肥(N∶P2O5∶K2O=18∶8∶16)、45%鲁西缓释肥(N∶P2O5∶K2O=15∶15∶15),由省农业厅经作处提供;45%瑞庭牌测土配方棉花专用肥(N∶P2O5∶K2O=20∶9∶16),由岳阳优乐化工厂生产;尿素,由岳阳洞庭氮肥厂生产,含N 46%;过磷酸钙,由湖南石门玉叶磷肥厂生产,P2O5 12%;碳酸氢铵,由安乡氮肥厂生产,含17%。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于4月14日播种,5月20日移栽至大田。大田设6个处理:处理①45%帝元生物控释肥;处理②45%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处理③42%金正大控释肥;处理④45%鲁西缓释肥;处理⑤45%“瑞庭牌”测土配方棉花专用复合肥,移栽时施用480 kg/hm2,花铃肥再追施1 057.5 kg/hm2;处理⑥(CK)普通单质肥。处理①~处理④在移栽时施45%普通复合肥37.5 kg/hm2,6月上旬再追施1 200 kg/hm2;处理⑥在移栽时施过磷酸钙375 kg/hm2、尿素75 kg/hm2,在苗期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蕾肥施用过磷酸钙525 kg/hm2、氯化钾75 kg/hm2,花铃肥施尿素4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硼肥15 kg/hm2,盖顶肥施尿素225 kg/h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15 m×2 m),随机区组排列,移栽密度为1 500株/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生产。
  1.4主要测定内容和方法
  1.4.1棉花农艺性状。
  于9月25日进行棉花农艺性状的调查,每个小区随机选择10株棉株,记载其株高、第一果枝节位高、单株平均果枝长,计算其平均值。
  1.4.2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9月25日在每个小区随机选择10株棉株,测定其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幼龄数、花和蕾数、蕾铃脱落数和果节数,计算其平均值。分期、分批采摘籽棉,单收单晒,分别实测质量,并且换算为单位面积产量。在收花结束后,于室内测定各处理的衣分,测算单位面积的皮棉产量。
  1.4.3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各处理所投入的种子、肥料、农药、灌溉等,计算总投入。根据籽棉产量和价格,计算各处理的总产值,计算其净利润和产投比。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所用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数据,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缓控释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与单质化肥和速溶性复合肥相比,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缓慢,对棉株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各处理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第一果枝节位高和单株平均果枝长均以对照为最大,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由表1可知,对照的株高为144.2 cm,各处理的株高分别为135.5、136.4、137.6、138.3和140.7 cm,分别比对照降低8.7、7.8、6.6、5.9和3.5 cm;各处理第一果枝节位高分别为24.8、23.3、23.5、24.7和26.6 cm,分别比对照降低4.6、6.2、5.9、4.7和2.8 cm;各处理单株平均果枝长分别为51.7、52.1、51.5、52.4和53.8 cm,分别比对照减少5.6、5.2、5.8、4.9和3.5 cm。   2.2不同缓控释肥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棉株产量构成因素中,各处理的果枝数、单铃重和衣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处理①和处理②的单株成铃数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分别为64.4、64.8、62.9、62.3和61.5个,分别比对照增加6.2、6.6、4.7、4.1和3.3个;籽棉产量以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和处理④为最高,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7215、753、508.5和472.5 kg/hm2,分别增产15.96%、1666%、11.25%和10.45%;皮棉产量以处理①和处理②为最高,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233.2、236.3 kg/hm2,分别增产11.76%和11.91%。
  2.3不同缓控释肥对棉株果节数和幼龄、花、蕾、脱落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单株成铃数以对照为最少,在0.05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分别比各处理少6.2、6.6、4.7、4.1和3.3个;各处理的单株幼铃数、单株开花数和单株花蕾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①和处理②的单株幼铃数、单株开花数为最高,处理④的单株花蕾数为最高;对照的单株脱落数為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11.5%、11.4%、8.8%、8.5%和4.8%;各处理间的单株果节数无显著差异。
  2.4不同缓控释肥处理棉花经济效益的比较
  由表4可知,在投入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各处理的产值均高于对照,分别增加5 844.1、6 099.3、4 118.8、3 827.2和3 450.6元/hm2;净产值也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5 578.6、5 833.8、3 853.3、3 561.7和3 185.1元/hm2。
  3结论
  (1)棉花缓控释肥采用一次性基施,比传统施肥方式省时、省工,一般来说可省工18个/hm2。在当前农村劳动不足的情况下,推广缓控释肥更有利于棉花精简化栽培,可作为洞庭湖平原区简化施肥措施的有效手段之一。
  (2)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与棉花养分需求具有同步性的特性,能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满足棉花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避免因施肥不当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后期出现早衰的现象。
  (3)施用缓控肥有利于提高棉花单产,一般比传统施肥方式增产10%~20%,增产显著,能达到促进棉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宏旺,范爱华,凌君扬,等.控失肥在棉花生产上的施用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33,52.
  [2] 荆小船.控失型复合肥的控失机理与特点[J].磷肥与复肥,2009,24(4):57-58.
  [3] 胡二健.控失肥对棉花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36-37.
  [4] 方咸林,花良兵.控失型复合肥在棉花上的肥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94,188.
  [5] 张小玲,徐万里,刘骅,等.控释肥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3):231-233.
其他文献
摘要华皖616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自育系H239为母本,自育系H6M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2013年分别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综合表现突出,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3023)。该文对华皖616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华皖61
期刊
摘要  为研究红壤压实与表土结皮对陆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温室中进行了陆稻模拟栽培试验。设置了压实组D1,结皮组D2,压实去结皮组D3,去结皮组D4共四组不同土壤处理的陆稻生长环境,对比分析土壤压实和表土结皮对红壤中陆稻出苗、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表土结皮对陆稻各指标的影响不大,土壤压实影响根的纵向生长,各处理间一级分根数差异显著,D1,D2,D3的平均根数的比D4减少20%,2.9%,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湘南烟稻轮作区种植的绿肥品种。[方法]于晚稻收割后,种植不同品种绿肥,在烟苗移栽前进行翻压还田,探明绿肥鲜体还田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各绿肥品种以紫云英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绿肥还田可以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含量,对烟叶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紫云英还田对其综合影响最好。[结论]紫云英是湘南烟稻轮作区培肥改土的最佳绿肥品种。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制定阳春砂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方法]以《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国家标准为依据,参照优选出的阳春砂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分别测定了31批阳春砂种子的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发芽率等4项指标,并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31批种子的质量参次不齐,其中发芽率、千粒重及生活力的差异最为明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阳春砂种子质量分为3类。[结论]结合阳春砂种子生产实
期刊
摘要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bHLH转录因子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应对逆境胁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综述了bHLH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逆反应中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bHLH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bHLH转录因子;抗逆;应用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木醋在蓝莓扦插繁殖及栽培中的作用。[方法]以蓝莓茎段和组培苗为材料,通过对扦插生根时间、生根综合指标、株高及土壤pH的测定,分析木醋在蓝莓扦插繁殖及栽培中的作用。[结果]木醋喷施能缩短蓝莓插穗的生根时间,各处理均比对照显著降低,稀释100倍处理生根时间最短;不同处理生根综合质量均比对照明显提高,稀释200倍处理生根综合质量最高。蓝莓移栽初期,各处理间株高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木醋喷施次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无患子总皂苷体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方法]超声波提取法,溶剂用水、30%乙醇和60%乙醇对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用大孔树脂(D101)富集水、30%乙醇和70%乙醇部分,紫外分光光度計法,测量酪氨酸酶抑制率。[结果]超声波提取得率中,水提得率(18.56%)最高,60%乙醇提取得率为14.46%,而30%乙醇提取得率为17.85%,接近水提取得率;大孔树脂富集后70%乙醇洗脱部分
期刊
摘要[目的]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前处理方法,总结出一套更合理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对旋转蒸发法、氮吹法、水浴法3种浓缩方法,2种提取液体积和4种洗脱液体积回收率进行比较。[结果]上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旋转蒸发法、氮吹法、水浴法3种方法回收率水平无明显差异;2种提取液体积和4种洗脱液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回收率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成本、时间、准确度等几方面因素,以5
期刊
摘要  [目的]构建FMDV乳酸杆菌穿梭表达载体。[方法]从A型FMDV中克隆出VP1基因后,根据乳酸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VP1进行优化,与表达载体pSIP411进行连接,并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中筛选出阳性克隆菌,重组质粒酶切和PCR鉴定成功后再转化到BL21中,采用杆菌肽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my 检测在24 kD处有明显的条带,证明VP1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江南星蕨与深绿卷柏多糖和脂溶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对江南星蕨和深绿卷柏多糖和脂溶性物质进行提取,并用圆形纸片法和MIC测定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江南星蕨与深绿卷柏多糖含量有差别,其多糖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对酵母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分别达18和22 mm;而两者所提取的脂溶性物质对5种受试菌均无抗菌效果。[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