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人文关怀的阳光投射?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5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文化理校、文化立校。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我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大致经历了规范、引导、陶冶三个阶段,目前学校正在向特色建设、高位发展的阶段迈进,制度文化的建设自然有了新的内涵,人文关怀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制度的规范功能
  制度是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具体来说,学校的制度既包括规范性较强的通知、规章、条例、细则、纲要、意见、规划、方案等,也包括规范性较弱的精神与意识层面的倡议、呼吁等。这些制度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教育教学、行政、德育、安全、卫生、考勤、后勤、财务、教科研等等。有了这些制度,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保证良好的运行态势。
  2005年,江苏开始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全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的改革,它以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必须改变原有的制度,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制度。经过广泛的民意调查和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在取得基本共识后,学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充分征求、汇总教职工意见,交由教代会审议、完善后,正式全面实施了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分配制度改革等。
  在管理制度上,学校由原来的“金字塔式”、“垂直式”三级管理体制(校长—中层部门—年级)变为扁平化二级管理体制(校长—中层部门、年级)。相较三级管理体制,扁平化的二级管理体制不仅减少了管理层次、精简了中层职能机构和人员,而且赋予一线岗位人员较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灵活性,从而使组织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组织“层次重叠、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弊端。
  在人事制度上,学校在实施全员聘任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其中,干部竞争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重要举措,是激活用人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坚实平台,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开辟了培养管理人才的新路。干部竞争上岗,把机遇交给每一个条件合适者,把评价交给广大教职工,把录用交给“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机制,有利于促使德才兼备、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以竞聘制为主要形式,每届聘期为三年,其中,初聘人员聘期为一年,聘任期满,根据需要重新组织全员竞聘。学校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全面提升了中层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在分配制度上,学校率先实行绩效考核。全校教职工按照行政、后勤、专业技术分为三类,每一类根据工作业绩分为一、二、三等奖。在具体政策上,坚持按劳分配、量质并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体现向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重点学科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班主任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学校还推出了学术委员会制度、教代会述职制度、教学综合评估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奠定了基础。
  二、制度的导向功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顿曾进行了一项试验: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很微妙,会在不经意中受到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反过来,如果有好的制度,这种好的制度同样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我校的教学综合评估制度与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的施行过程,也印证了这一理论的普适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适时推出了教学综合评估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制度,不仅关注师生的结果性评价,也关注师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制度文化的导向性,也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综合评估制度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并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建立了一系列评价办法,根据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采取自评、组评、跟踪评、阶段评、综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并组织专家进行有效指导。一是学校评价促教。每学期都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六个一”的阶段性评价,即必须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独立承担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上一堂反映新课程理念的研讨课、编制一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的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动力,促进了教师的迅速发展。二是组内互评促教。根据学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法研讨与评价、典型课例分析与评价、教学经验交流、读书体会交流、命题研究与评价等专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生评价促教。每学期都根据实际,列出评价的细目,让学生不受干扰地自主发表意见,或独立在网上操作,或利用机读卡填涂代码,确保了学生评教的信度。学校根据学生的评价对教师进行反馈,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促进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方面,学校除了从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培养与考核,确保评价过程中内容全面、标准统一、程序科学、操作规范、评价客观、诚实守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研制了《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学生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为实施多元化评价,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们还强化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逐步形成四个层次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即基于模块的学业评价、基于学科的学业水平评价、基于综合素质的差异性评价,基于高校招生水平的选拔性评价。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制度的陶冶功能
  正如帕克·帕尔默教授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所说:“如果我们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提供上述所有一切(指一系列教育改革和管理措施)都不能改变教育。”制度文化建设不可忽视人的心灵。在制度文化形成之前,制度的作用更多是规范与引导,但在制度文化逐步形成之后,制度的陶冶功能愈发凸显。制度作用的理想体现应该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由外在强加转为内化自觉,全体师生在制度的影响下生命的个性得到张扬,生命的价值得到提升,生命的意义得到升华。
  从根本上来说,制度要求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但是,无论制度的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构建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服务。学校在执行制度时,要注意沟通,维护师生的尊严,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情,体现人文关怀,提高师生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只有在全体师生能够自觉执行并自觉维护学校制度的时候,学校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制度文化,有助于提升全体师生的生命价值,再反过来促进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成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
  (吴海军,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2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为促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校长应加强教学改革的领导力与创新力,立足于高效课堂的建构,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为此,要统一认识,明确高效课堂基本特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高效课堂教学,立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搞好课堂教学改革;要找准载体,规范流程,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要通过行政推动,
【课前思考】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主要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渗透坐标思想。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感性经验,如教室里排座位、电影院看电影、坐车船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从学校教育视角,系统研究了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规律。其中对劳动教育作过精辟论述。他指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  “手指尖上的智慧”源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手指尖上的智慧”不仅概括了劳动技术教育的特征,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学生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优势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成果特点:不仅仅是技
内容摘要:米歇尔·福柯被誉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其权力话语观影响深远。《所罗门之歌》是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展示了以麦肯·戴德家族为代表的美国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虽然老麦肯和麦肯二代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他们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西方社会中都处于“失声”状态。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观为理论支撑,解读老麦肯和麦肯二代的“失声”根源,旨在警醒美国黑人群体只有冲破白人文化规训的安逸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的路径与方法,并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索了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意义,各种跨校协作共同体组织与活动,创新了校际协作管理制度,开发了跨校活动课程,使城乡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融合;学校共同体;托管;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0-0057-04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普通教师较难进入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视野。薛瑞萍作为一名以教育写作赢得独特专业成长机会的普通教师,其六年間出版的六本教学手记,值得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特别是薛老师种种特立独行的教学言行背后,存在着多种关于母语的课程意识和教学信念,“日有所诵”、“定能生慧”等行动与信念,可供普通教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母语;课程意识;教学信念;教学手记     中图分类号
摘要:“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回到事物本身”来研究数学,追求“数学思想”的敞亮和儿童“数学之思”的显发与弘扬。实践中,通过儿童“生命·实践”的数学化活动——儿童的生命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生命实践活动创造、生命实践活动表达,达成“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旨趣——“面向思的事情”!由此,现象学所带给“儿童数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方法(如悬置——对教学经验或
十年,第八次课程改革弹指一挥。十年一课,虽乡音未改但今非昔比。仿佛端详照片,细细品味周老师的课堂,如果说十年前的“丹顶鹤”还略显青涩与稚气,十年后则显得朴素大气且不失灵动。对执教者来说,十年一课无疑是成长的见证,对看课者来说,围观一课不啻纵览课改十年,个中滋味怎是寥寥几语所能道尽?笔者谨选取目力可及处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学习体会。  一、目标重构:在人文与工具的左右中定位  语文教学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无锡市蠡园中学是滨湖区一所普通公办初中。作为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这里的生源和师资都是未经选拔的“原生态”。但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科学发展方向的有特色的发展之路。蠡园中学从底层走向高层,从薄弱学校走向品牌名校,一步步创造出育人的奇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通过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学校管理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而不断解放与提高教育生产力。  先进管理
苏州市第三十中学自2002年起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十年里,学校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了从课题化到课程化再到学科化的转变。    第一个阶段:课题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2002年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兴未艾,很多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学校决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培训骨干教师基础上以点带面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首先,学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