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背诵\写作相映成“效”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高考写作复习有效性教学尝试的原因和动机
  近年来语文界提高高考作文分值的呼声一直很高,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已有半壁江山之称,所以写作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10年高考大纲》中对作文基础等级有这样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发展等级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然而进入高三阶段的学生奔波于各科的繁忙的复习中,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缺乏思想火花的碰撞,广泛搜集课外丰富新颖的写作素材更成为天方夜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都不允许他们读更多的课外读物。面对多科的复习,学生一谈作文就色变,就大呼: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啊,而一旦写起作文,也总是挤牙膏似的,草草完成,这样作文其质量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学生更加厌烦写作。作文复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老师的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有效性的复习,能不能从其他方块复习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我想到了名篇名句默写这个复习板块。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前人一语道破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系。古人也曾言:“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这便是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和背诵对作文的好处。
  二、在复习中尝试着实施
  (一)分析优秀范文,以实例树榜样
  学生作文在迷惘中、在徘徊中的时候,最需要一种榜样、一种引导。
  (二)加强背诵指导,以默写促感悟
  1.做好背诵默写前的准备工作。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记忆保持也更为持久。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进入背诵前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课文的写作背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文章思路和思想等,并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反复朗读。
  2.抓好背诵默写时的小测环节。背诵是学生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过程。而默写其实是对它进一步升华。所以对这个成果巩固的主要方式就是小测,我的做法是每天分派任务,以段为主,分层进行,化整为零,力求少、精、准。
  3.督促学生做好默写后的反思记录。“学而不思则罔”,为了巩固背诵的成果,我除了要他们在纠错本上,抄上正确的字词,更注重他们对原句的理解,及时进行反思。
  (三)强化习作练笔,以写作固背诵
  1.有的放矢做好片段作文训练
  写作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正是因为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智力活动,所以要写好一篇好文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2.把握时机加强作文指导
  首先,要及时评讲学生的考场作文。进入高三大小考试居多,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往往倾尽全力了,其文章的点评值较高,教师如能把握这样的时机,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及时点评,想必收效更大。于是我把每次考试作文都浏览一遍,尤其对使用了背诵内容的文章,在课堂上公开评改,以使学生能真正意识到要学会“背”以致用。
  其次,要配合学生背诵的内容出相应训练题并适时引导。背诵的过程其实就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创作情境。这时若能适时出题,让他们有话可说,写篇完整的作文他们就会欣然接受。
  3.激发热情组织文段互改、自改
  鲁迅先生曾有句名言:“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文章的得与失,好与坏,优与劣不是上天决定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为此,我把学生作文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按照专项训练要求,告诉他们批改要点和评分标准,课后评改,课间交流,有疑意或呈交小组长讨论,或交予老师批阅;或组织学生对考场作文中失误处进行修改,再互评,老师从中选出优秀卷做示例。这样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秩序,这样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自己作文复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爱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陶行知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少学生一提作文便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在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便如临大敌,写完作文时便如释重负,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时缺了一些东西,而学生在作文中缺乏的东西又往往体现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缺乏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存在无话可说,无材可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基本上是天天在
期刊
一、书写使人悦  即通过书面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正确的魅力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书写是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貌若西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阅卷人就会在愉悦之情中对你的文章产生一种“偏爱”。相反,这个“脸面”龊龊丑陋,形同嫫母,阅卷人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厌烦感。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分,他们也不愿细读,不忍卒读,更不愿研读,下笔误判,岂能怨人?丑陋,是“打
期刊
朗读把干涩生命的文字变得丰满、鲜活,让文字背后飘渺的世界变得逼真可感。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然而在现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它却在逐渐淡化,成为了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技能。  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无效地朗读指导。我们曾经见到这样的朗读指导:有位老师在教学《燕子过海》时,学到“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一句时说:这句话是写燕子很累了,所以我们在朗读的
期刊
高考真题回放:  1.(2010年湖北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2.(2010年重庆卷第17题)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3.(2010年福建卷第15题)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
期刊
前不久,“中语会”在我县举办了新课改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执教者所授的课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每次听完几节后总有人说这课上得有“味”道,那课上得没“味”道,这“味”道其实指的是“语文味”。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具有“语文味”?2001年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
期刊
在历年的高考中,作文的成败决定着语文科考试的成败,有很多人都说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教学毫无疑问地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困惑,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座大山,那么我们有许多一线语文老师所做的努力往往就是在愚公移山,机械地、循环地做着“布置——批改——讲评”的工作。为了优化高中作文教学,从教以来,我做过不少的尝试,总结出一条将高中作文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语文本是一门充满美感的人文学科,它可以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教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学生则缺乏主动思考的体验,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了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美,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和语
期刊
差生,又称后进生或学困生,始终困扰着教育的发展,阻碍着学校的正常运转,扰乱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差生”的特点从形式上表现为不愿意学习,甚至厌恶学习。而学习差的学生也并不是什么都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爱劳动,热心帮助别人做好事等等。劳动积极分子,学习雷锋先进个人往往出自这些学生。  一、对待“差生”,首先从老师本身不能歧视他们,不放任自流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