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评价“适切性”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某县域高中坚持科研兴师三十多年来,始终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自从“九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学校就用课题的方式来规划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学校管理积累了一些实践性研究的工作方法,带动了管理干部和教师反思性研究的工作方法。“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期间,学校就开始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提炼,并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的积极性。倡导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实践了“问题即课题,析因即研究,成效即成果”的“草根式”研究工作方法。学校周期性地总结教研文化中成功的经验,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形成了校本特色的教育科研规划和教科研管理方式,在实践科研兴校,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十一五”后,学校对散乱无序的课题研究加强了管理,突出了学校层面大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目标的服务功能,强调了学科研究课题和教育管理课题的定位。突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探究释疑”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实施合作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期望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带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并强化了已有教学模式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作用,同时鼓励骨干教师能基于学科特点和自我研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学校通过校刊及时宣传他们改革的经验,提高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急剧提高,在教育文化的继承上出现了断裂。教学改革的锐进,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时髦的课堂教学理论面前渐失光泽,青年教师还没有继承已有的教学方法,面对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失去了信心。学校面临着如何使先进的教育理论贴近学校发展实际的困惑,如何使有效理论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提高群体参与的校本研究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问题。缺失任何一项都无法保障学校发展取得成效。学校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迫于眼前的既得利益,浮躁的心态使科研的动机逐渐偏离了预设的轨道。动辄用国家重点课题,轻辄用省级规划课题来装点门面。学校开始用科研来粉饰外在形象宣传,宠众媚俗的心态偏离了固有价值的追求,一个个假而大,不切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子课题成为虚假教育科研的景观,这些不断谤使那些不知道教育科研本意,但怀着科研热情教师的浮躁心理。只有开题申报而无法结题,或者只有开题和东拼西凑。拼盘形成结论而缺失过程研究的课题,混淆了基础教育科研发展的认识,这也因此使广大学校拒课题研究于门外,科研兴校就是造假,这已成为心知肚明的共识。
  学校制定并出台了“课题研究管理方案”,重点突出了过程性检查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评估。随着实践的深入,学校发现频繁的检查课题统得过死,不仅限制了课题主持人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课题参与者也有逐渐被边沿化的倾向。本来在研究范围之内的问题也被课题组剔除在外,课题研究一旦丧失了自主性,也就无所谈及前瞻性研究和成效的推广,这虽然有利于学校管理,但失去了课题发展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一群教师的发展?如何将课题研究演变成教师培训的平台?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同伴真实的互助?基于这些科研评价的困惑,学校提出了“以课题研究搭建团队互助性研修平台”这一设想。该项工作开展一年来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课题研究团队加强了集体理论研修的力度,通过对课题项目组的阶段性评估与检查,督促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实施项目组成员互助性评价,加强了课题的自我管理,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责任分工更加明确,提高了对未来问题的预设能力,初步改变了单打独斗的课题研究局面,课题研究已不再是主持人一个人的事情了,每个课题下若干个子课题的研究成为课题管理喜人的现象,课题研究已成为项目组合作共进的文化组织。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数量日渐增多,学校提出以下思考: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是通过课题研究推动科研繁荣的景象?还是通过科研的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已经结题的课题如果对未来的工作仍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还有必要再将此问题通过课题申报的方式进行立项研究?立项课题和校本课题哪一个更具有实际的意义?为此,学校出台了《教科研成果阶段性评审制度》,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表彰那些在不同时期发挥科研引领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用科研的方式进行工作,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文化的内涵。
  为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科研的服务意识,扭转“务虚不务实”的虚假研究作风,学校对原先制定的《教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方案》在三年内进行了四次修订,努力降低无效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导。突出并加大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原创科研成果的奖励,突出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和教法改革的奖励力度。同时强化了基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践科研成果的评审与奖励力度,以此引导教师科研发展的方向。
  为扭转教辅市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导,学校降低试题选编和加剧应试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奖励。从数量的限制到奖励数额折算的奖励方式都进行了规定,强调了对教科研成果的审议,保障了该项工作的公平与合理。同时,学校实施了“重奖冒尖,鼓励新人,突出团队,淡化个人”的科研奖励方式,从学术论文数量的累加,到突出教育类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奖励数额的变化;从对个人的奖励过渡到对团队优秀成果的奖励,改变了以往仅关注个人而忽视团队建设,只要发表就是成果的单一做法。以上措施在推动教师群体科研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同时实施了三年一次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工作,把科研型教师的评比放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工作上来抓。近年来,在市级以上“双师型”教师的评比中,该校已有16住教师获此殊荣,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真实生产力。
  上述案例展示出一个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以校为本学校科研评价遵循的师本价值取向。从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发展过程看出,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是这所学校坚持的发展方式,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定位是通过科研评价调整教师科研的目的,使之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科研是为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准,提升对未来工作的预见性,提升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实践的层次而进行的研究,是以校为本的,而不是外界的。随着对实践认识的提高,科研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管理,教科研评价开始注重团队的建设,更加突出精神激励和人文关照,学校通过评价体现管理的价值倾向,繁荣并推动着学校教育文 化的发展,这就是教育科研价值的功能定位。
  学校用科研的方式从事管理,实际上是在理论的引导与实践探索的对接中,寻找适合自身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用科研的方式从事管理,用研究的态度致力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这就是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科研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激励形式上。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是指学校为实现管理目标,基于学校自身和学校管理的外部环境,调整自我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使评价适应管理现状中个体发展的心理需求,以尊重人、满足人、成就人的发展为目标,不断调整管理诸要素相适应的关系,使之协调达到最大合力,在节约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促进成员有序发展的校本管理行为。学校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就是通过完善科研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引导教师从事有效的科研,解决真问题,能够实施自主管理的行为,并以此提高对未来工作的胜任力,增加心理体验,提高职业幸福指数的情感发展过程。基于此,对学校科研的管理就必须远离功利,基于学校长远的价值追求定位校本教育科研评价,随学校的发展不断调整管理的形式。这就是以校为本的适切性。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研究的方式审视自我的实践行为。通过研修提高自我认知,要对已取得成效的实践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性研究,提炼经验中的智慧,剥离浮躁的外形,沉淀那些成功的经验便是智慧,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实践性理论。当对已有的铺垫性理论和工作方法进行重读时,这无疑又是在提高自我的认识,这就是实践性研究赋予我们的智慧。我们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并不断发展着已有的认知,使我们的实践行为越来越趋近真和善,距离学校本源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近,在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同时,推动着生命主体的发展,我们南衷感到研究赋予工作的意义,这就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研究性团队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这种景象成为一所学校主流价值观时,学校文化的张力将成为统领人发展的主导意识,所有强制性的规约都将退隐到后面,未来的制度呈现将更多体现在制度的伦理上。同样当人们遵循着相同的伦理基础不断审视制度的内隐文化时,价值将成为最高的约束力。这是以文化方式经营学校带来的必然效应。因此说以研究的方式致力于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管理,是推动科研兴校从管理设想走向常态实践,实施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前提。当我们把这一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审视和定位的时候,学校管理才能富有无尽的智慧,管理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研究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和道德水准,我们的工作才富有真实的生命意义,这就是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破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症结,都是从问题人手,自下而上基于校本而形成的课题研究,它的真实性是指问题亟待解决的现实要求。有效是指成果的有效性,即研究成果可转化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生产力。当这些问题解决的时候,教师专业发展得以推动,课堂教学效益得以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说,教育科研评价是为了取得上述成效,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评审,激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增强问题的破解意识而进行的校本管理行为,它是自主而非外界强求的,是基于学校的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内容的适切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有差异的。教学技能好的教师往往有显著的教学成效,他们对教材有较高的驾驭能力,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对学科的统整能力和对有效资源的开发比较感兴趣,较少关注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普适性规律,很难做到实践探索和理论认知的统一。同样,对于那些敏于现象背后规律探寻,解构教学难题的科研型教师,由于对普遍问题的研究而弱化了对教学技能的习得性训练,尽管有丰富的思想,但教学成效未必就最佳,这是这类教师的缺憾。
  一味突出某一方面的成效而舍弃对另一层面的激励,或者压制某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不科学,有失人本。学校管理要做的既要顾及眼前的现实利益,又要使教育教学成效最大化,同时还要兼顾到科研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要把教师的发展等同于学生的成长,实现差异性、个性化的成长,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层次的教师,更不可将评价作为筛选教师,实施末尾淘汰制的主要依据。推动教师专业自主成长,并不是学校发放多少数额的奖金,也不是通过多少活动或者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就能保障教师专业良性发展。学校管理的主体意愿是否以成就人、发展人和尊重人为目的,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是否从伦理的角度审视制度遵循的道德尺度,我们的价值评判是否从普遍意义和人的角度定位学校的管理,这既是管理定位的问题,同时也是管理追寻什么道德尺度的问题。只有持这样的态度,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才能回归到人的定位上来。
  教学成绩优异科研成效显著的“双师型”教师,在现实的学校管理环境下是稀缺资源,这也就导致学校管理对教育科研存在着误解,教学科研两张皮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思维定势,这也就很难使我们的基础教育通过学校的管理就能培养出学者型教师。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就应当致力于改变目前这种片面的人才管理模式,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创建和谐人本的发展环境,推动双师型教师稳步成长,实现教学文化的自主发展,这应当是教科研评价追求的价值。
  基于这种认识,在确立教育科研评价内容上我们就应当基于广大教师的发展基础,考虑到目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倾向,依据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教科研评价的内容。不仅让评价与教师现有的基础发展力相对接,能使广大的教师获得激励,同时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制定体现学校的管理意愿。要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以校为本的内容,基于此。学校管理中的科研评价才富有真实的意义,这就是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每一学年都要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并实施奖励,这是学校进行科研管理的主要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和评价,是想通过评选发现一批具有推广价值,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改变目前单一的教与学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学校通过对优秀成果的表彰,鼓励更多教师致力于微型课题的研究,用科研方式提高工作的效能,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从目前学校管理的现状来看,学校科研奖励只是注重对个人成果的奖励,和对显性成效的肯定,更多时候具体在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有无学术专著和课题研究报告上,这种评价有用但奖励后未必有成效。因为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激励,广大的教师,尤其是那些还没有
其他文献
当下,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私下里或是在公开场合交流教科研的话题。“教科研,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教科研是专家们的事情,非我等能胜任而为之!”“不搞教科研,我照样把书教好!”“教科研,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些话语中透露着教师对教科研的无所谓和无奈,这也是教师真实的想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心声。听着这样的声音,我不禁心头一颤:没有教科研,“把课上好”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还要追问一句:不深
——铁铮指出:贵州省麻江县日前出台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状元奖”,明文规定考上北大、清华的应届生可得奖金10万元。乍一看这是该县重视教育的重大举措,殊不知其导向出现了严重偏差。
——黄齐超撰文指出: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很重要,若太迟,则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困惑和苦恼。儿童节到来,不少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各种礼物,武汉市三医院一名女护士周莉却与一般家长不同,她给11岁的儿子送了一份特殊礼物——青春期性教育手册,可是儿子却认为:“妈妈好猥琐”。都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涂什么就留下什么印记,周莉的儿子才11岁,却认为性是肮脏的,纯洁的心灵过早地被污染,不能不令人遗憾。好在周莉没有退缩,
前段时间,按照县教育体育局的统一安排,我们绍兴县初中、小学共43位学校一把手校长、书记赴江苏海门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颇有收获,在思想上引起强烈共鸣,并引发了本人对教育的众多感想与思考。现随录部分如下:  1.海门市作为江苏省南通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人口与绍兴县差不多,但历史远没有绍兴县悠久。海门市近10年来,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迅速,教育改革更是成效显著,尤其经过近5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区域推进新
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二对一”管护关系的“代理家长”,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管理难等问题。目前贵州黔东南州共有4万余名干部职工主动承担了“代理家长”职责,并投入455万元资金,为4.33万名留守儿童建成303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留守儿童之家”。而在贵州全省,已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87个。(来源:中新网)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一把手”,但只有让学校中的每只“手”都很协调地动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使校长这只手指向更高更远,才能画出更美的蓝图。这样的校长才是理性管理的校长,成熟的校长。  一、放手副手  副校长、主任都是校长的副手,也是校长的得力助手,是协助校长考虑全盘工作而又负责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体工作实施的领导者,校长对副手不能管得太死,使之放不开手脚,拳脚不得施展。  对待副手应该:放心——
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中,获救的副校长因为大批学生生死不明而深感内疚并自缢身亡,虽说这种做法缺乏理智并且于事无补,但他那勇于担当的气魄在让人心头为之一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自杀事件发生在沉船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尽管当时船上乘坐了339名学生,但直到两天之后才得到确切消息有3名学生遇难,在这种情况下,负责策划这次游学活动的副校长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他明确表示,“我承担所有责任。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各个部门和全校教职员工。每个部门都有德育责任:学校班子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领导,政教处、团委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各任课教师是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全校教职工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    坚持全员育德理念    1、全校教职工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尤其是对于毕业班来说,上好讲评课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纠正错误、开阔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使之最优化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讲评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六宜六忌”:  一、宜“精心备讲”,忌“简单处理”  考试刚刚结束,有些教师会开夜工把试卷批出来,只要出来成绩,就算完工。第二天上课,匆匆忙忙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以教育创新为目标,努力做到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在新课程的管理上,我们提出了以课程标准为主要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管理要求,切实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探讨新课程的基本方法。在课改实践中,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努力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由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学校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