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组合作学习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革新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四基”: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其中,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而合作学习正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数学课堂是这样的情形: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每个小组以解决此问题为目标,每个成员经过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进行互帮互助交流学习,组内达到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上台展示小组的成果,有的小组对同一问题的解决不尽相同,可以上台展示本组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实现思维的碰撞,教师可以顺势与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思路与方法。
  根据动机理论,当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时,在合作性奖励结构下,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目标,小组的评价作为合作性奖励结构,学生在经历自主学、合作学、展示学、思辨学、总结学的过程后,实现思维的碰撞,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解不等式x-1≥x2+2x+1。由于初中没有学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师设计的思路是用图像法解决此类问题,即令y1=x-1,y2=-x2+2x+1,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和y2的图像,只要满足函数在函数图像上方对应的的范围就是此不等式的解集,因此解此不等式得先求出函数y1与y2函数的交点(2,1)和(-1,-2),然后观察图像,得出结论:x≥2或≤1。
  教师将此问题提出,学生在经历自主学、合作学后开始展示,得到了与教师不同的解法。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图像法,但与教师的想法有所不同,学生先将原不等式移项变成x2-x-2≥0,令y=x2-x-2,然后画出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方对应的x的范围即为不等式的解集,答案显而易见;另一种是代数法,学生先将原不等式移项变成x2-x-2≥0,然后因式分解得(x-2)(x+1)≥0,只需满足x-2≥0x+1≥0及x-2≤0x+1≤0及两种情况,分别解之即得答案。
  通过上述学生的两种解法,显然比教师原先设想的解法简单的多,理解上简单,计算上也不繁,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思维的碰撞,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优等生有效帮助学困生,同时实现各自的进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最为头痛的是那些后进生的学习。不少教师在课间以及课后给后进生“开小灶”,多讲几遍,但收效甚微。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因此小组内学生帮学生的效果相当好。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学期后,以数学平均分为指标,由原来的年级倒数第一上升为年级第二,不及格人数急剧减少。
  同时,有教师和家长会担心,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优等生经常帮助学困生会不会影响自身成绩的下降呢?根据认知精制理论,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被指导者,更有利于指导者。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上述解不等式x-1≥-x2+2x+1的情景中,学生展示的图像法(即将原不等式移项变成x2-x-2≥0,求单个二次函数图像在x轴上方对应的的范围即为不等式的解集)就是在帮助学困生时得到的灵感。当然,从考试的情况也可以说明,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学期后,以数学分数的优秀率为指标,由原来的年级倒数第二(未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升为年级第一,由9.53%上升为23.8%。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实现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让优等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三、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发展了学生优秀的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经历了自主学、合作学、展示学、思辨学、总结学的过程,自然而然的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在合作学、展示学的过程中,不仅有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学习,而且学生在陈述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时候对自身以及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习上的思维碰撞;小组合作学习也让优等生有效帮助学困生,同时实现各自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也实现了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发展了学生优秀的品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更大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之间自愿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学校的号召和组织下,有组织、有目的地组成学习共同体,同一个科目之间的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本科目的教学任务。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点类似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但又有区别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只要研究学习上的问题就好了,但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要让老师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不仅会奠定课堂教学的基调,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针对有些教学文本,教师应当采用
巴松这种神奇的双簧管乐器几百年来音乐舞台上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用枫木制作的锥状内膛双簧振源的低音乐器总长近3米,在将此管折叠后长度也达到1.3米。巴松的音域宽广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教学效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些变化还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能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把合作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会心情愉悦、自由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引导探索与讲练结合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巧设疑问,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积极、有效地表达。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一些诸如抢答、实景重现、故意出错等对话情景,来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很有必要。  一、抢答入境,打开话匣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快速激起学生学习与表达的欲望。可这一重要的环节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略。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听着亲切,实则苍白无力的导入,使人提不起半点精神。为此,我在讲授鲁迅的《社
给出了基于矩阵的依赖推导算法,并可推导出在关系上能够保持的函数依赖集.
在新课程标准下,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被广大教师肯定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互动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因此该方法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四种途径,实现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  一、创设情境,实现情景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情感动力与智力动力是同时发生关联和作用的,可见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和学
当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有很多苦恼的问题,教师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学生也形成了泛泛学之的意识。因而大多数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达到相应水平,也失去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  影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愉悦的关键因素大体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包括四个方面: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第二层级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氛围和教师语言;另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学生方面隐藏的潜在性因素。所以,在当今国家全力
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问题情境找到数量关系,正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但是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学生难以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就直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弄清问题背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透彻是关键。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 对问题进行分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