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对此学术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本文拟就国内学者关于此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行政成本的涵义与分类,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表现与原因分析,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研究以及行政成本研究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等加以归纳评述,以期对今后行政成本研究提供参考。
  
  一、行政成本的涵义与分类
  
  关于行政成本的涵义,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成本即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活动所需要的预算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含国家机关经费和人民团体活动补助费)和外交支出。(2)《现代政府管理大辞典》界定行政业务费为:国家行政机关为完成各项行政任务,维持其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开支。(3)应基于行政法学视角重构行政成本概念,所以行政成本应是行政法主体成本的简称,是行政法主体为实现对策均衡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所付出的代价。(4)行政成本就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为完成一定的有效行政行为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所作出的可以用货币度量的价值牺牲。(5)从狭义上看,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的公共支出,如用于公共安全、公共机构、公共服务、公共工程、公用事业等方面的费用;广义的行政成本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一定时期内,为履行其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支付费用的总和,包括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由其所引发的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间接负担。
  此外,还有的学者重点研究了县级政府行政成本:县级政府行政成本是县级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履行其职能所付出的费用之和。县级政府行政成本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从广义的概念看,它是县级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付出的,包括县级政府机构运行成本、社会事业管理成本及政府决策和行为成本在内的成本之和。从狭义的概念看,它主要是为了维持县级政府机构运转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县级政府机构人员经费、办公费、会议费、交通费、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机关大楼维护、维修费、绿化管理费等等。
  基于对行政成本涵义的不同理解,学术界提出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从成本发生过程看,行政成本可分为机构成本、运行成本、专门成本;按照行政决策过程,可分为设计成本、推行成本、调整成本;按照是否可以直接计算,可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成本的习性,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2)行政的无形成本,包括行政者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目标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由社会所承担的某些付出。行政的有形成本,是指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目标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形成本的特点是现实的物质性、直观性和可定量性。(3)我国的行政成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组织静态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制度成本;二是组织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管理成本、监督成本及补救成本;三是行政衍生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以及激励成本。
  此外,还有的学者从行政法的角度对行政成本进行了分类。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看,可分为行政主体成本和行政相对方成本;从行政权运作过程看,可分为事前成本、事中成本和事后成本;从行政行为效力范围看,可分为内部行政成本和外部行政成本;从成本对象是否特定看,可分为抽象行政成本和具体行政成本;从行政权的拘束程度看,可分为拘束性成本和扩张性成本;从成本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成本的自身特性看,可分为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从合法或合理与否看,可分为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
  
  二、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学者们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图表,通过比较的方法说明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关于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表现,最为典型的观点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此外较为典型的观点还有:(1)2006年3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交给本次两会的提案《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中有一组数据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幅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2)有的学者认为,一是财政供养人口多,工资成本高;二是政府机构庞大,行政营运成本高;三是政府越位严重,招商成本高;四是政府人员变相寻租,接待成本高;五是职务消费缺乏约束,灰色成本高。(3)有的学者认为,一是政府管得范围太宽,加大了行政成本;二是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三是钱权交易,腐败盛行;四是行政人员不作为,造成重大损失;五是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六是文山会海,走形式;七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上访群众增多;八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4)有的学者认为,在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人浮于事;在管理方面,由于我国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低,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意性和惰性,导致政令执行不畅、作风飘浮守旧;从执行方面看,不少行政人员的素质欠佳,离国家公务员的法定标准仍有不小差距。
  学者们主要从理念、制度、机制、操作等方面就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体制方面,包括政府权力的不合理配置是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权力根源,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观念方面,包括政府及公务员的行政理念错位,政府及公务员缺乏较强的“成本意识”;三是操作方面,包括政府机关运营成本过高,办公成本过大,办公过程对行政资源浪费严重,对行政职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2)中国的政治体制、党政领导体制、财政体制等都与行政体制一起影响着行政成本,我国现行的农村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备程度也与行政成本相关。首先,在政治体制方面,乡镇政权向上级负责而不是向选民负责造成乡镇政权的职责错位,导致乡镇行政高耗低效;第二,在领导体制方面,现在乡镇党政、人大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党委、人大、政府各设一套机构,形式上保证了各序列权力的地位,实质上却增加了行政成本;第三,在行政体制方面,我国现行的条块并存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加剧了乡镇机构的庞杂、职责不清和高耗低效;第四,在财政体制 方面,乡镇财政权过小而事权过大,是造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第五,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不完善也是增加乡镇行政成本的制度性原因;第六,农村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也是增加财政负担的制度性根源㈣。(3)有学者把行政成本高的原因归结为:一是内部原因,包括行政组织设置不科学,人员增加且结构不合理;行政成本没有纳入单位和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而全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二是外部原因,包括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行政效率的提高。
  此外,还有的学者指出,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从性质来看,主要有机制性、观念性、制度性、结构性、行为性等五个方面:一是机制性原因,包括政府行为具有垄断性质,行政绩效评估操作困难,行政成本与行政收入关系间接;二是观念性原因,包括行政成本观念弱化,行政法治意识淡薄,行政价值观错位,政府角色定位不准;三是行为性原因,包括决策失误与缓慢,评价主体不当、评价失真,行政执行中的浪费严重,间断行政提高了行政成本;四是制度性原因,包括人事制度不科学,审批制度存在缺陷,现行财务预算制度存在弊端;五是结构性原因,包括职能结构不合理,层级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权力结构不合理。
  
  三、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研究
  
  学者们在厘清行政成本的涵义与分类、原因与表现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行政成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主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水平、推行电子政务以及强化成本意识等方面提出了降低行政成本的措施。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的学者提出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建立“五种政府”: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度政府;二是真正精兵简政,建立廉价政府;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建设透明政府;四是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五是借鉴企业精神,建立仿企业政府。
  有的学者提出以“五大保障机制”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组织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思想保障,强化公务员的行政成本控制意识;物质、技术保障,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制度保障,转变绩效评估方式;法制保障,贯彻实施《审计法》。
  有的学者认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是要把好“六关”:一是人员编制关,要精简机构,合理编制;二是行政决策关,要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实行科学决策;三是公务用车关,要改革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四是公务接待关,要改革管理机制和公务消费办法;五是行政管理关,要明确职责,充分依靠科技;六是监督考核关,要将行政成本列入考核奖惩。
  有的学者从细节处着眼,提出降低行政成本的十个办法: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调整现有的财政配置结构,减少行政管理经费在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二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禁止党政机关设立小金库、公款旅游等;三要限制政府机关异地开会行为;四要对办公楼建设用地、装修标准及使用面积有所规定,并要出台惩治措施;五要实行科学合理的用车制度;六要管好接待费用;七要妥善安排考察费用;八要严格控制首长基金和首长批条经费;九要解决政府超编、减少政府冗员,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十要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坚决反对浪费。
  有些学者重点研究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基本前提,如有的学者指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精简机构减少人员;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是减少规制职能,而政府规制过多过滥最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太多太滥;降低行政成本的基本方法是开展政策评价,建立政策评价制度是确立政策管理过程的关键,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还有的学者指出,要真正降低行政成本,首先就要实现政府转型,实现职能转变。行政成本最小化的前提是建立法治化政府。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考虑影响政府规模的外在因素的作用,如降低办公费用,减少政府雇员等纯粹技术层面的问题。
  
  四、行政成本研究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关于行政成本研究的必要性,学者们指出:(1)研究行政成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2)研究行政成本问题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迫切需要;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强烈呼唤。(3)降低行政成本是建立经济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减轻人民的负担,转变政府作风,重塑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的必然要求。
  关于行政成本研究的重大意义,学者们认为:(1)行政成本的提出,是中央对行政过程的经济性、调控性,行政结果可预期性的新观念,是对行政的投入产出关系,对行政工作的效益、效果、效率的新认识,是把经济方法运用于行政领域的新突破;行政成本的提出,是对成本主体意识的再明确、对民众与政府两者关系的再认识,这为深化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政成本的提出,预示着我国的行政管理将告别传统,踏上现代化管理的道路。搞行政管理“凭经验”进行,把行政管理当“艺术”看待的历史,将以“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全面开展而告结束;行政成本概念的提出,已经引发了行政管理的革命。(2)控制行政成本对于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以及反腐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有助于防止行政机构的再度膨胀;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有利于遏制腐败。(3)有的学者认为,必须从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行政成本问题,行政成本与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行政成本体现了执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执政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体现了执政党廉政建设的能力;体现了执政党的决策能力。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归纳起来,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行政成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日益深入,此项理论研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必须“降低行政成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但是,此项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避免研究内容重复,一些文章观点雷同,降低了其学术价值;二是要避免研究方法单一,应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角度、多种思维方式来加深研究力度;三是研究中的新观点、有争议的观点较少,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加强。
  行政成本问题还有待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第一,加强比较研究工作。例如,通过与国外政府行政成本的比较,通过与我国政府的各个时期的行政成本的比较,重点研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成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二,应当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纵深性,如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行政成本的思想作出全面、细致的梳理,弥补目前研究中尚无专著的缺憾。第三,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对行政成本的研究,思想理论界的学者应当加强在理论体系构建上多下功夫,使理论研究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家本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的执政制度与执政方略的建立与完善,是建立与完善现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执政方略的建立与完善,是每个执政党都要面对的相当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其存亡的重大问题,而其成功与否,则关系到所治理的国家之兴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执政治国的新战略思想,它们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
期刊
摘要:国内学者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由于对“重建”和“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必要的澄明,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分析不免偏颇。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澄明。实际上,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而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而“重建”不仅仅只是“重建”还含有“替代”的成分。  关键词:重建;替代;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绝不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需要全党全民为之奋斗不息。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区和谐等方方面面。因此,当我看到赵士辉、董维玲主编的《和谐家庭建设读本》以及《和谐社会丛书》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分外喜悦。这是社会科学工
期刊
摘要:剩余价值率不能转化为等量利润率,价值转形不涉及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则利润已替代剩余价值,转形的整个过程是通过利润率rid(c+v)意义上的途径(并非剩余价值率m/v意义上的途径)来完成的。价值转形的计量单位表明,价值只能用时间来度量,不可能用交换比来度量。用交换比来度量,就是价格,即价值已经转化为价格。转形问题特别指向资本独占总要素利润这一事实,在资本主义的某个特定时代,它具有重
期刊
摘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架和形成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体系,大体上应由三个基本层次或市场板块组成: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产权板市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形成,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国情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现有证券市场与产权市场的有计划
期刊
摘要:由于附带民事诉讼以及全面审查原则的存在,部分被害人享有了通过民事上诉引发刑事二审之权利,这种上诉权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中若干困惑。赋予被害人独立的、直接的上诉权是解决此问题之最佳途径。  关键词:被害人;间接上诉权;附带民事诉讼;全面审查;上诉不加刑  中图分类号:D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7)03-0048-04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公诉案件
期刊
摘要:从“法自然”之“道”和行“无为”之“教”来重新把握老子之“言”,可以发现老子以“玄”为性态。以言“不言”为发用,以“强为之容”为方法。按老子理境,从对“名”或概念性语词无所执着的“形而下”使用中所获得的诸多意义上,可以去体味它们曲折道出的“形而上”的“道”的意义,而对“名”或概念性语词无所执着的使用除了需要对“道”有着真切的生命践履,还需对言说方式本身富有深刻的洞见。  关键词:名;道;生命
期刊
摘要:发展伦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这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直面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作为应用伦理的一个新的分支,发展伦理具有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所不同的特质和对发展问题独到的反思视角,这种特质和反思视角是在对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的伦理反思中形成的,是在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的对比中彰显出来的。  关键词:发展伦理;
期刊
摘要: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创造和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文化自觉。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解读和挖掘传统文化,并且还要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最终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
期刊
摘要:近代以来即已开展的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成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但在这种比较研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如中西逻辑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不同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历史文化精神、历史文化意义等。因此,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中,怎样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即如何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始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比较研究;中西逻辑;方法论;历史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