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正日益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负有重要使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结果。在思想品德课中要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悉心创设条件,激发思维兴趣,教以思维方法,导以思维习惯,以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以趣激思,调动思维热情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动力。而当前的初中生对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参与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我们在激发兴趣方面有所突破。
  1.1要用生动的事例吸引学生。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挖掘,使学生有说的机会、辩的欲望、表现自我的场所。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多向思维的空间。
  1.2用知识内在美熏陶学生。知识内在的美感在于它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抑或艺术的享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探求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如教材中简明概括的语言、寓意深刻的漫画、丰富多彩的栏目等,都是可供加工利用的激趣素材。)同样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究中促进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时,我让学生一边欣赏课本上的漫画“女娲补天难”,一边让同学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样,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不知不觉领悟了该漫画的深刻寓意。
  1.3用教师积极的情愫感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能驱使人们在积极的行动中增强思维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共振点并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定会激其情、集其神、促其思。即所谓以情动情,以情激趣,以趣激思。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语、一段充满诱惑的悬念、一曲宛转动听的乐章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聚焦思维”效应,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
  2.以教导思,指引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调用多种手段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2.1锤炼科学的教学语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外衣,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又是与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工具。教师教学中遣词造句、说理叙事的逻辑性、条理性、哲理性以及准确、鲜明、生动、幽默的风格,其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示范,常常能令学生出现哲理的顿悟,思维的火花。
  2.2提炼教材的思维因素。教材知识的内在结构与逻辑体系、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等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的因素。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它们挖掘出来,并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对结论形成过程的思维方式、思维进程、思维活动策略进行指导,便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传授学生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发展。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应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断。
  2.4设置精当的习题讲练。学生多种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以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与巩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维方法的示范与训练。特别是习题设置应以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为宗旨,应重视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把练习过程作为开启想象、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思维品质,养成从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等多角度去思考,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视角去分析的思维习惯。
  3.以疑引思,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别致的设疑问难往往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线,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首要的基本的教学技能就是善于设疑和激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和善于质疑,从而启迪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疑引思其践行的就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合作互动的思想。教学中互动的程度、效率如何,则取决于教师设疑和激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无思辨、欠启发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非但不能激发思维反而会导致机械刻板而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要有新颖性、灵活性。问题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情景,促进思考;多角度、多层面的设问,在拓宽思路增添问题新颖性的同时更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灵敏性、多维性。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释疑贯穿教学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的过程。
  总之,我们只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植根于思维的沃土之上,成长于科学的思维方法之中,就会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我国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但目前由于高考未将其列入主要学科,在一些地方中学地理教学却出现了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培养,方法,途径    在目前一些学校和学生轻视地理学科的情况下,地理教学如何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某一知识或规律产生或发现的过程,将当初科学家们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适当地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掌握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教育,换一换,改一改,刷一刷    新的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某一知识或规律产生或发现的过程,将当初科学家们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的统一,把教育学生学习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语文素教的内涵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教,内涵,实施,评价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措施  The situation of second
期刊
【摘要】过去我们都是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英语学得好与坏作为标准,因此滋长了“哑巴英语”现象和高分低能者的出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是考得好,却不懂得说,不懂得运用,这就与我们当初设置这门学科的目的大相径庭了。因此怎样在英语教学中营造一个语言氛围,使它真正成为锤炼这门语言的火炉,这是我们英语教师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英
期刊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摸索。  1.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三年级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不耻
期刊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改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做好每个探究实验。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身边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期刊
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改研究的主旋律。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现就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运用,谈点粗浅的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已初步展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1.反馈矫正  1.1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两种不正常现象:①备课。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②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