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臌消饮,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0%(6例),有效率为90%(27例);对照组显效率为14.3%(4例),有效率为78.57%(2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确为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006年7月肝硬化腹水患者58例,均系我院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56.2岁;病程1个月~5年;有明确病毒性肝炎史者24例,饮酒史者2例,不明原因者4例;伴胸水者5例,感染者3例;轻度腹水者9例,中度腹水者16例,重度腹水者5例。对照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7~68岁,平均54.5岁;病程2个月~6年;有明确病毒性肝炎史者23例,饮酒史者3例,不明原因者2例;伴胸水者3例,感染者1例;轻度腹水者9例,中度腹水者12例,重度腹水者7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参照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重新修定的关于肝硬化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拟定,并且必须具备腹水;原则上患者首次出现腹水或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时,均应行诊断性腹水穿刺检查,以明确腹水的性质,同时排除腹水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水。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代偿期患者可参加轻体力劳动,失代偿期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低盐(每日摄盐量<5g)、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严禁饮酒。药物治疗:①护肝治疗给予肌苷片、肝泰乐片、维生素C片口服;②降转氨酶治疗;③利尿与补充白蛋白治疗予安体舒通片口服,白蛋白静滴;④必要时予输血、降血氨、抗感染、腹腔穿刺抽腹水减压(如腹胀明显)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具有健脾化瘀、行气利水之功效的臌消饮为主方组成,处方组成:黄芪25g,白术15g,生苡仁30g,茯苓15g,丹参12g,赤芍15g,大腹皮20g,槟榔片15g,车前子15g,茵陈15g,白芍15g,甘草9g。随症加减:转氨酶增高者加用垂盆草、五味子,腹水重者加用牵牛子、芫花,有黄疸者加用茵陈蒿、郁金,肝脾大者用鳖甲、丹参,大便秘结者酌加厚朴、大黄,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肝区痛者加香附、香橼。每日1剂,每次150ml,早晚饭前半小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观察:①记录用药前、用药8周后腹围、体重变化情况;②腹部B超检测肝脏大小、脾脏厚度、门脉内径、腹水程度,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各检查记录1次;③检查记录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④6个月后记录再次住院率。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3] 相关论述,采用以下标准判断疗效。①显效:疗程结束时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好,肝脾肿大回缩变软,腹水消失,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正常,停药半年未复发者;②有效:疗程结束时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腹水消失,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程度在50%以上;③好转:疗程结束时部分症状消失,腹水消退(减轻50%以上),肝功能、凝血酶原有所改善;④无效:未达好转标准或恶化者。
结 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1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8例中,显效4例,有效10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共有10例再次入院,对照组共有14例再次入院。
讨 论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水肿”、“黄疸”、“积聚”病症范畴,被历代医家列为四大顽症之一。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湿凝痰聚、虫毒疫黄等壅塞脉络,阻碍血行而成瘀血阻滞之证。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肾,气血水壅结腹中则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而正虚为体质发病的内在因素,在正虚之中,尤以“脾胃虚弱”为关键。肝硬化的病理状态是瘀血内结,体质状态是气虚脾弱,其特点是病实体虚,虚实互间。治疗时必须虚实兼顾,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益气化瘀,肝脾同治。诚如朱丹溪所说“制肝补脾,殊为切当”。
治疗上,笔者采用自拟臌消饮以健脾化瘀、行气利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臌消饮方中以黄芪、丹参为君药,其中黄芪建中气、益心阳,升补阳气以利小便,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安神;方中以大腹皮、槟榔片、茯苓、白术为臣药以健脾行气利水。佐以生苡仁、茵陈、车前子以增健脾渗湿之功,白芍以养血柔肝,赤芍以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可促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不仅可以降酶降浊,而且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丹参在降酶护肝、软缩肝脾、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纤维吸收方面疗效确切,除疏肝解郁外,还有利气通络,调气止痛,散瘀通络的作用。茵陈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消炎止痛,扩张胆管,加速胆汁分泌与排泄,帮助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扩张血管,改善肝内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全方结构严谨,攻补兼施,实为治疗肝硬化腹水之效方。故以本方加减配合西医护肝对症支持疗法,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危北海,张万岱.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694-2696.
2 谢渭芬.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3):181.
3 苏晓妹,秦志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8-19.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006年7月肝硬化腹水患者58例,均系我院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56.2岁;病程1个月~5年;有明确病毒性肝炎史者24例,饮酒史者2例,不明原因者4例;伴胸水者5例,感染者3例;轻度腹水者9例,中度腹水者16例,重度腹水者5例。对照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7~68岁,平均54.5岁;病程2个月~6年;有明确病毒性肝炎史者23例,饮酒史者3例,不明原因者2例;伴胸水者3例,感染者1例;轻度腹水者9例,中度腹水者12例,重度腹水者7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参照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重新修定的关于肝硬化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拟定,并且必须具备腹水;原则上患者首次出现腹水或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时,均应行诊断性腹水穿刺检查,以明确腹水的性质,同时排除腹水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水。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代偿期患者可参加轻体力劳动,失代偿期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低盐(每日摄盐量<5g)、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严禁饮酒。药物治疗:①护肝治疗给予肌苷片、肝泰乐片、维生素C片口服;②降转氨酶治疗;③利尿与补充白蛋白治疗予安体舒通片口服,白蛋白静滴;④必要时予输血、降血氨、抗感染、腹腔穿刺抽腹水减压(如腹胀明显)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具有健脾化瘀、行气利水之功效的臌消饮为主方组成,处方组成:黄芪25g,白术15g,生苡仁30g,茯苓15g,丹参12g,赤芍15g,大腹皮20g,槟榔片15g,车前子15g,茵陈15g,白芍15g,甘草9g。随症加减:转氨酶增高者加用垂盆草、五味子,腹水重者加用牵牛子、芫花,有黄疸者加用茵陈蒿、郁金,肝脾大者用鳖甲、丹参,大便秘结者酌加厚朴、大黄,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肝区痛者加香附、香橼。每日1剂,每次150ml,早晚饭前半小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观察:①记录用药前、用药8周后腹围、体重变化情况;②腹部B超检测肝脏大小、脾脏厚度、门脉内径、腹水程度,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各检查记录1次;③检查记录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④6个月后记录再次住院率。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3] 相关论述,采用以下标准判断疗效。①显效:疗程结束时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好,肝脾肿大回缩变软,腹水消失,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正常,停药半年未复发者;②有效:疗程结束时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腹水消失,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程度在50%以上;③好转:疗程结束时部分症状消失,腹水消退(减轻50%以上),肝功能、凝血酶原有所改善;④无效:未达好转标准或恶化者。
结 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1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8例中,显效4例,有效10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共有10例再次入院,对照组共有14例再次入院。
讨 论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水肿”、“黄疸”、“积聚”病症范畴,被历代医家列为四大顽症之一。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湿凝痰聚、虫毒疫黄等壅塞脉络,阻碍血行而成瘀血阻滞之证。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肾,气血水壅结腹中则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而正虚为体质发病的内在因素,在正虚之中,尤以“脾胃虚弱”为关键。肝硬化的病理状态是瘀血内结,体质状态是气虚脾弱,其特点是病实体虚,虚实互间。治疗时必须虚实兼顾,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益气化瘀,肝脾同治。诚如朱丹溪所说“制肝补脾,殊为切当”。
治疗上,笔者采用自拟臌消饮以健脾化瘀、行气利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臌消饮方中以黄芪、丹参为君药,其中黄芪建中气、益心阳,升补阳气以利小便,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安神;方中以大腹皮、槟榔片、茯苓、白术为臣药以健脾行气利水。佐以生苡仁、茵陈、车前子以增健脾渗湿之功,白芍以养血柔肝,赤芍以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可促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不仅可以降酶降浊,而且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丹参在降酶护肝、软缩肝脾、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纤维吸收方面疗效确切,除疏肝解郁外,还有利气通络,调气止痛,散瘀通络的作用。茵陈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消炎止痛,扩张胆管,加速胆汁分泌与排泄,帮助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扩张血管,改善肝内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全方结构严谨,攻补兼施,实为治疗肝硬化腹水之效方。故以本方加减配合西医护肝对症支持疗法,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危北海,张万岱.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694-2696.
2 谢渭芬.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3):181.
3 苏晓妹,秦志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