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自由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然而,在践行中,由于一些教师机械地理解“自主”一词,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自由学习,“三为主”的课堂,只剩下学生这一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导,也没有了训练这一主线。学生坐在学堂里,犹如在家中自学。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育专家靳玉乐给我们作了精辟的论述: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去质疑,去寻求解决疑难的办法,最终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那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才能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呢?我在小语课堂中摸索了较为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六步导读法”。现以《詹天佑》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方法。
  一、趣味导读——诱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内驱力,产生自己要学的欲望。因而,每堂课伊始,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趣味情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詹天佑》是以人物来命题的,所以我从题目入手,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的同时,我板书课题,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新课。
  二、人物导读,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课外资源
  小语课文一般离不开人和事。为帮助理解文中人物及其事件,我引导学生每课学习前都要主动地去课外搜集相关资源,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当我出示詹天佑图片,让学生说说詹天佑的主要事迹及其背景时,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产生了一睹课文内容为快的迫切愿望。
  三、目标导读,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为了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去读,在课文配音朗读中,我向学生出示这样的初读要求:1.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件事,并在文中作注。2.借助字、词典,教科书等读准“挠”“竣”“挟”等字音,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这样使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就扫除字词障碍,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情节,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导读,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把握课文重点
  课文的重点小学生往往不能够准确掌握,而这些却是学生必须把握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课文重点时,我总是巧设问题,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体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掌握课文的中心内容及主旨。《詹天佑》这一课我紧扣课文中心句,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哪儿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通过自主阅读,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他们很快从课文中归纳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杰出”是因为詹天佑成功修筑了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爱国”是因为他是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的情况之下出任总工程师的;是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修筑铁路的;是在帝国主义的“轻蔑”的目光中,“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用自己的杰出才能,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修筑成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五、方法导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突破课文难点
  帮助学生突破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这也是我们教师指导的价值所在。对每一课的自主学习难点,我总是根据其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突破方法。《詹天佑》这一课第五、六自然段中,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而这正是詹天佑“杰出”才能与“爱国”精神的最有力体现。为此,我根据这两段内容特点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突破:学习第五自然段“开凿隧道”,我采用了读——说——画的方法。“读”——默读思考: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遇到哪些困难?“说”——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画”:画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学习第六自然段“设计线路”: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一读:通过自读,理解段的内容;二画:画出“人字形”线路图;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六、创境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
  “课文只是个例子”,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故而,在每课结束之时,我总是精心创设情境,在激情中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詹天佑》一课结束后,我利用“暴风影音”播放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在许多年后,詹天佑来到长城,远望京张铁路,感慨万千……(电影《詹天佑》片断)同时,让学生即兴作文《我想对詹天佑说——》,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一天推门听课,老师正在板书课题,坐在我旁边的两位学生还在兴高采烈小地声地说着什么。下课后,我走到她们面前说:“小姑娘,上课刚开始时什么事让你们俩这么高兴?”一位学生在笑,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当时在说老师写过课题后一定会让我们先读课题,接着会让我们谈谈通过课题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再分自然段读课文,最后指导写字。”我惊讶极了,因为她说的正是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我陷入了深
崔峦说过:“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就是跛脚的阅读教学。”确实,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的这一论述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切入点加强随文练笔,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苏教版一、二年级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主,简单枯燥的课堂,激不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那么,针对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该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效生成呢?    一、引导想象,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宽广  学生的想象是具有无限的潜能的,教师如能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巧妙地引导,那么在想象空间里,学生会如同在蓝天上飞翔般自由、欢畅。但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教师
【教学案例】  我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在总结全文时问学生:“读了这一篇文章,你都读懂了什么?”(按照我的意图,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述来强化他们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学生听了我的问题后,纷纷举起了小手,看来他们一定有好多意见要表达。  生1:我读懂了本课的十个生字,并且知道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生2:我读懂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谅解,不计较得失。  生3:我读
作文课,无论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难于上青天,学生苦于没有题材写,老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教。我想,作文教学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的成见,我们很难用儿童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习作。新课程对写作目标的表述是这样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果能真正摸透并深入学生的心灵,作文教学其实也是容易的。  在我们工作室的一次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时至今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仍然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普遍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主张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怕写作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习作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习作的兴趣,就不会对习作产生恐惧心
当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实际而又紧迫。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丰富学生的交际内容,使学生主动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进而在实践中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双向互动,多向交流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从挖
在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有一类课文,它既不属于纯粹的故事,也不是纯粹的知识性说明文,而是一种借助故事的形式传达一些知识的文体(下文简称知识性故事)。像这样一类知识性故事,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因为忽视文本的特性而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要么纯粹地以知识性为主,注重知识的传达;要么过多地关注故事本身,只追求情感的熏陶。那像这样的文体,到底该怎么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挖掘故事情节,而忽略了知识的
童诗是诗歌的重要分支。一般而言,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阅读、听赏、吟诵的诗歌,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歌,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歌。由于受到特定读者对象的制约,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审美特点,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创。《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优美的文包诗,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感悟、质疑和表达,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构建诗意课堂  良好的情境好比乐曲的基调,又如美术作品的背景底色。这篇课文景美、情深,如果教师重视创设情境,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上课伊始,伴随情意绵绵的《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