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读”具匠心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y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意愿和习惯。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感悟思想。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介绍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书籍带来的快乐,也就会乐于阅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初识鲁迅”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组专题教材,这组课文都是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布置预习作业时,笔者先告诉学生:“中国有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掷地有声。他坚持正义的立场,对专制社会毫不妥协地批判。他以笔代戎,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之魂’。你们猜猜他是谁?”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是鲁迅。接着,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大文学家,就要去看他写的文章。”于是,学生或查资料,或在学校图书馆借阅鲁迅先生的书籍阅读。之后,又组织小组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谈谈他们眼中的鲁迅先生。这样,学生脑海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就鲜活起来了,这就为本单元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二、创造情境,让学生乐读
  要想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语境,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时光,教师就必须尽一切可能让他们有情感的体验。
  如轻快诙谐的课文情境,可以通过直观的体验,引起学生丰富的感官反应。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课前,笔者做了头饰。学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戴上,进行分角色表演。漂亮的头饰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似乎变成了小水滴、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进入童话故事情境中的学生,阅读情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他们读得声情并茂,感情产生了共鸣。
  对于文章表现出的那种悲伤的、深沉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来理解文章的语境,领会文章的真谛。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中描述嘎羧的句子,进入了它的内心世界,体验了它的丰富情感,理解了它的高尚情怀。请看教学片段。
  师: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以后,嘎羧上路了,它来到了二十六年前的战场——打洛江畔。在那里,它来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不愿意离开。好好想想,打洛江上有这么多的风景和东西,為什么它独对这块礁石割舍不下?
  生:这块礁石可能是它浴血奋战的地方。
  生:这块礁石可能是最亲密的朋友倒下后再也没能站起的地方。
  生:也可能是它的人类伙伴——象兵牺牲的地方,他们之间感情深厚,它始终记得他牺牲的地方。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个龟形礁石对它来说有特殊的意义。那它对着朝阳吼叫什么呢?
  生:它在大声呼唤它的伙伴,想着很快就能团聚了。
  生:它在和所有的人告别,缅怀自己的过去。
  生:它的仰天长啸,更能衬托它的英雄形象。
  师:嘎羧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在墓穴里,嘎羧一边侧着脸一边凝望着天空,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同学们,弥留之际它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回光返照,它可能看到昔日“战友”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生:它可能看到它的同伴在天堂向它“挥手”。
  生:它的脑海里可能重现当时打仗的场景。
  通过这样的片段设计,学生很快就走进了这头战象的情感世界,也乐于通过朗读去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
  三、情感熏陶,让学生会读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请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饱经风霜的人都长啥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饱经风霜)
  生:我觉得是一张满脸皱纹、被冻坏的脸。
  生:我认为是一张憔悴、粗糙的脸。
  师:棒极了!听你们这么一说,饱经风霜的那张脸就浮现在老师的脑海中了。
  师:从车夫饱经风霜的脸,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得出他的家里可能穷得揭不开锅。
  生:我看到每天辛勤劳动的车夫,却还不能养活一家老小。
  师:一位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栩栩如生。见到受伤的他,你们会怎么做——
  生:我会拿出自己的零用钱帮他找个大夫来包扎。
  生:我会和爸爸一起送他回家。
  师:孩子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高兴!你们想一想,在这样的夜晚,其他人有没有发现这个受伤的车夫呢?但是他们都……(怕惹麻烦)而鲁迅先生是怎么做的?(半跪着帮车夫清理伤口,包扎伤口)你体会到鲁迅先生有一颗怎样的心?(助人为乐的心,对劳苦大众同情的心……)让我们带着对先生深深的崇敬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饱经风霜”这个本来抽象难懂的成语,通过这样的对话,变得直观可感。车夫在风雨中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再让学生品读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了。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善读
  《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创造性的评价。要充分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鼓励中慢慢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
  《小稻苗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这句话,笔者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杂草的话?
  生:(大声,语速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
  师:你没完,你还生龙活虎呢,看来我买到假的除草剂了。
  生:(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
  师:好,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这位同学!这才是“有气无力”的真正症状啊!
  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学生对“有气无力”的感悟更深一层——知道它的意思,读出独特的语感。只有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才能跟着发展,阅读品质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学生也才会更善于品味阅读。
  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主,在阅读中推陈出新,在阅读中升华情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教师要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让阅读之花绽放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当前,受诸多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等情况,针对“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这一话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做实师德师风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
期刊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进入第31个年头,许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然而,回眸读书记忆经行处,却是历历在目,飘着书香,暖我心扉。  小人书,萌芽阅读兴趣  相对于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儿童更乐意亲近色彩纷呈的光影世界,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形象思维所决定的。带领我走进阅读殿堂的,就是一本本画着黑白图画的“小人书”。童年时,每逢除夕领到了压岁钱,或者平时积攒了一定的零用钱,我的“小人书”本数就会增加,木箱
期刊
孙绍振教授说过:“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但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文本中真正有表达价值的教学内容往往不是一望而知的内容,而是需要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炼出看似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这种一无所知的东西指的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表达之美。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挖掘文本的表达之美。  一、从编者意图中去探寻表达的角度之美
期刊
在香港培侨小学,我们了解到该校开展的一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课程,该课程曾获得“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下面,我们分享一些对他们课程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一、课程設计与活动观察  “父母与我”校本课程的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有以下八个活动(部分活动为同时开展)。  1. 我家之最。这是学生完成的一份家庭作业。首先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家庭合照粘贴在学校发给的纸质“回忆相架”中,然后请学生根据问题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实践、讨论、概括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精巧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1.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体验、操作、画图等方法是我们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空间想象过程较为抽象,结果也难以呈现,使得我们很难将想象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于是“如何让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教学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量?如何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成为了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带着挑战与思考,笔者对“观察物体(三)”进行了分析,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学材料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
期刊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喜欢的动物。  2. 发现动物的可爱,喜欢和动物交朋友。  3. 分享“我”与动物的故事。  4. 感受动物对人类的智慧启迪。  【教学重点】  能说出喜欢动物的理由,发现动物的可爱。  【教学难点】  分享“我”与动物的故事,了解动物对人类的智慧启迪。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人类仿生案例。  3. 课前和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给学生创造观察动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实际课堂中,许多教师陌生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节课的活动记录及研究性报告的撰写,其实学生的研究性报告往往就在课堂的活动过程中生成。笔者以一节综合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为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指导学生对整个课堂的活动进行记录,即时生成了
期刊
“情”即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本条件。“思”是思想与思维,学生要能“思”、善“思”,方能事半功倍。“情思”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其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时常让学生倍感头疼,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富有乐趣的活动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将“情”与“
期刊
笔者有幸观摩江苏宁雅瑛老师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宁雅瑛老师的课上设计了大量颇为有趣的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摆数、数数和拨数等过程中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以形象的“数(shǔ)”聚焦抽象的“数(shù)”,逐步形成数的意识,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感受数的应用,进而形成数感。  一、不同之“和”  【教学片段1】摆数  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  生:324。  师:324这个数你能用学具盒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