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诗词的乐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雨微蒙的夜晚,独坐窗前,冲一杯清茶,捧一本古诗词集,灯光明亮,诗韵隽永,其乐融融。读着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名句,我逐渐感受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离别之情;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风光的恬适;体味到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
  阳光灿烂的春日,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你会立刻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百鸟争鸣的热闹、生动的景象所感染;月朗风清的夏夜,看惊鹊别枝,听蝉鸣蛙唱,嗅稻花芳香,是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秋风萧瑟的日暮,望断小桥流水,穿越古道西风,一匹老马,一抹夕阳,羁旅归途的游子,该是怎样的思乡情切,柔肠寸断,是马致远把我们带到秋天的悲凉之中;银装素裹的严冬,朗读一首《白雪歌》,你会惊讶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品味古诗词,就像浏览四季的美景,令你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品味古诗词,你会领略到古仁人的兼济苍生、忠心效国的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张养浩对黎民百姓痛苦命运的辈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誓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情怀。品味古诗词,就像瞻仰烈士陵园,让你懂得风骨、品格和人生的价值。
  品味古诗词,就像跟自己的密友交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你懂得,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只有珍惜寸阴,才能皓首无悔,不负生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你懂得,虽然看似眼前困难重重,但是翻越崇山复水,你就会迎来美好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懂得,坚持的可贵,理想的价值。
  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诗。今生有诗相伴,其乐无穷!美有诸多形式,但我不爱眼花缭乱,热烈喧嚣,唯有古诗词叫我由衷痴迷。文人墨客多钟情诗词,常常为之倾注毕生心血,也就结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华彩篇章。走进古诗词,一篇篇杰作把人引入或惆怅或深沉或婉转或壮丽的丰富意境,品之被陶醉,被感染,心中起涟漪,胸臆有抒发,甚至出口惊四座,落笔露才华。
  一首首诗词让我眼界开了,境界宽了,追求高了,素质提了,不再鼠目寸光患得患失,乐观豁达只求做好事业,告别私心回归本性之善。高的境界有美的结晶,不再乎平庸中默默无闻了,不知不觉中培养的灵秀之气有了刮目相看。直接的表现是诗人创造的诗情画意不但让心田总是阳光灿烂,更使生活有了落英缤纷,落笔生花,潜移默化中竟被影响成了文化人。
  生活有了色彩,却也有纷繁复杂的矛盾令人伤神,仍是古诗词给了我一片新天地。倍感孤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顿有眼前一亮,高度发达的今天举手沟通无限何必自寻烦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再只是宽慰;心系社稷便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留取丹心照汗青”,“出淤泥而不染”方是人生的至高至纯。常以诗词解脱分分秒秒就多了惬意,工作热情倍增成绩有人人称赞,闲暇便读诗书兴致所致再结下一行行心旷神怡的优美文字,随时有的是报刊送来的意外惊喜。 现代社会压力重重,就需要及时释放以能轻松拼搏,如果没有好的排解之法去古诗词中徜徉吧会对放松心境大有裨益。读一本好书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古诗词是好书中的精品,读之不但豁然开朗,犹能实现丰富提高超越。疾患时我们渴望灵丹妙药,平安里古诗词是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
  热爱古诗词,将不再抑郁,能走向高远,对它有的是诚挚地感谢。
其他文献
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故事及富有童趣的练习,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让他们爱不释手,一遍遍翻阅,一行行认读。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实践,才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
期刊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要使议论文论证深刻有力,需要充实的论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中就有“论据充实”的要求。论据的选用反映出考生知识面的宽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篇议论文的质量。  一、论据选择  (一)选择论据必须贴切  在议论文写作中,在选择论据时,首先考虑的是我们所选择的论据是否贴切。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必须“贴近”话题或论
期刊
中学生怕作文,农村学生更怕写作文,不少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阅历、经验均有限,课外阅读又几乎是零,可以用于作文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所以作文很难写好。其实农村学生并不缺少写作的素材,只是缺少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一、平时要求和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或周记,为作文积累充足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
期刊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最为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孔子主张在自学的基础上施教,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叶圣陶说:“教就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要求达到疑难自决,是非自辩,斗争自奋,高精自探的境界。”叶老几十年身体力行,为我们语文教师树立了典范。  一、自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成功的教
期刊
很多高中生认为现在生活单调,写作文时素材陈旧、单调,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一写作文就犯愁,即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新鲜的素材,结果往往词不达意,作文成了无病呻吟。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将以作文题“回家”为示例,从立意和选材两个角度谈一谈推陈出新的具体做法。  一、立意角度——旧题新意:分析文题,发散思维  初见文题“回家”,很多学生会迅速想到写自己放假回乡下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老家老屋,写自
期刊
深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与高效学习。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最大的实效。然而,一堂课40分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整堂课都保持高度热情的。其实,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语文课堂中乐写、乐说、乐读、乐学。  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课,有效保证课堂
期刊
语文课的活力源于她呼唤真情。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以她独特的学科魅力焕发出耀眼的光彩。那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呢?对此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优美的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一堂语文课的成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创设出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重视朗读。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除了教学模式呆板、教学缺乏艺术性以外,与师生不重视朗读有关。到了中学阶段,要学的文章长了,要理解的内容深刻了,需要背诵的增多了,学生厌烦嚷嚷:“哎,又要背诵!”再加上知识点多,教师不讲不放心,担心讲的时间不够,常常以分析代替朗读,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五分钟,朗读往往被当成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一、创造情境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
期刊
教育家曾经说:“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孩子们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的情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在快乐中求知,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语文学科重在强调“文以载道”,能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绝对不是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所能产生效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