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学习鉴赏诗歌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无法体会诗歌的美妙。其实,诗歌的学习鉴赏,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定会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髓,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就诗歌学习鉴赏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进行简述。
【关键词】诗歌 鉴赏 方法 技巧
诗歌的鉴赏,应该是极具情味和趣味的,同学们可以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可以逾越千年,去感受那“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潸然泪下;可以去体会“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离情别愫,去见证唐代歌舞升平霓裳羽衣的红楼闺阁……可以诗意地学习!然而现实是: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无法理解诗意、诗境,更别说体会诗歌的美妙了。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诗歌的学习鉴赏便会变得简单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髓,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其感知美、欣赏美的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古诗类型
1.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色,寄情于山水风光。其中南朝时谢灵运、谢眺,唐代的王维等忘情山水、描摹自然风光的诗作为人所称道。这类诗歌在描写自然景物之外,常常有“弦外之音”,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辨识,要理解自然景物的特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在写景状物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田园诗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诗传统并有新的探索,恬静淡雅的心境、悠闲自在的生活、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成为纷繁社会的一块“绿洲”。田园诗不事雕饰,好用白描手法,自然清新,抒发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或是讴歌田园风光的美丽,追求安逸恬静、自由悠闲的境界。
2.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关隘、疆场的风物景观以及将士心志、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到唐代,这一流派成为蔚为大观的一个诗人群体,涌现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著名的边塞诗人。
边塞诗大多反映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或将士久戍边疆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或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惨烈,还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边塞诗中许多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大都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多悲壮、婉伤的成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生,诗中多有悲愤、哀痛之情。
3.借物咏怀诗
古人喜爱歌咏自然风物,如梅、兰、竹、菊、松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某种情怀意蕴。一首好的咏物诗,既追求物的贴切逼真,又能写出物的特点、品格和神韵。读咏物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在此基础上品味诗人的情感。要特别注意的是,咏物诗大都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或在诗中表现诗人的人生态度、美好愿望,或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4.咏史诗
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寄托个人的情思,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现实社会,借古讽今、感怀兴衰等。
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在语言风格上会表达得比较含蓄。
5.忧国伤时诗
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6.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描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二、高考常考考点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渗透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思想感情)和客观之象(人和物的形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诗人借助意象所营造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另外,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所以作品的形象应该包括人物、景物、意象、意境。
(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明朗平实,有的含蓄蕴藉等等。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其中语言的锤炼要格外注意,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三)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捕捉有用信息,触摸诗人灵魂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朝代信息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古诗鉴赏题中的注解有时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是需要关注的要点之一。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有时还会附带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2.知人论世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的观点。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3.关注诗歌的标题
诗歌的题目往往会标明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解题时可以根据诗题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比如:《征人怨》、《岁暮别家》、《观书有感》、《约客》等等,均可以从题目中答题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有时还可以从题目中知道诗歌是什么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咏物诗,分析时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理解诗人的志向、抱负或愿望;如果是抒情诗,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4.关注意象
古代诗歌的意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可指人物,也可以指景物,它铺垫一种情调,创设一种氛围。意象本质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平常学习时必须要了解并积累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这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很有帮助。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首先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接着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
(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此类考题要细致审题,强化“四个注意”: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区分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概念,“艺术手法”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注意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不同诗词可能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诗歌之精巧,就是借助于技巧的运用,自然这个方面的考查必不可少,且考查力度较大,要格外注意。
三、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慨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2.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手法包括上文提到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究竟是针对什么发文的,要结合题目问题进行分析。(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在分析时,要点明手法具体在哪句诗句或哪几个词语中运用,要举出例子。
③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2.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果是较熟悉的诗人,可以参照其较为固定的风格进行分析,比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②用诗中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四种模式只是众多考题中最常见的,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考题类型,其它的均可以迎刃而解。需要记住的是,大多数题型答题步骤均为三步,因此,组织答案时要格外注意答案层次。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立足诗歌本身,对接诗人情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判读能力,情感感悟和拓展能力,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促进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进而诗意地学习!
作者单位: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一中。
【关键词】诗歌 鉴赏 方法 技巧
诗歌的鉴赏,应该是极具情味和趣味的,同学们可以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可以逾越千年,去感受那“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潸然泪下;可以去体会“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离情别愫,去见证唐代歌舞升平霓裳羽衣的红楼闺阁……可以诗意地学习!然而现实是: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无法理解诗意、诗境,更别说体会诗歌的美妙了。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诗歌的学习鉴赏便会变得简单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髓,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其感知美、欣赏美的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古诗类型
1.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色,寄情于山水风光。其中南朝时谢灵运、谢眺,唐代的王维等忘情山水、描摹自然风光的诗作为人所称道。这类诗歌在描写自然景物之外,常常有“弦外之音”,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辨识,要理解自然景物的特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在写景状物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田园诗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诗传统并有新的探索,恬静淡雅的心境、悠闲自在的生活、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成为纷繁社会的一块“绿洲”。田园诗不事雕饰,好用白描手法,自然清新,抒发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或是讴歌田园风光的美丽,追求安逸恬静、自由悠闲的境界。
2.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关隘、疆场的风物景观以及将士心志、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到唐代,这一流派成为蔚为大观的一个诗人群体,涌现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著名的边塞诗人。
边塞诗大多反映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或将士久戍边疆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或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惨烈,还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边塞诗中许多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大都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多悲壮、婉伤的成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生,诗中多有悲愤、哀痛之情。
3.借物咏怀诗
古人喜爱歌咏自然风物,如梅、兰、竹、菊、松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某种情怀意蕴。一首好的咏物诗,既追求物的贴切逼真,又能写出物的特点、品格和神韵。读咏物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在此基础上品味诗人的情感。要特别注意的是,咏物诗大都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或在诗中表现诗人的人生态度、美好愿望,或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4.咏史诗
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寄托个人的情思,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现实社会,借古讽今、感怀兴衰等。
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在语言风格上会表达得比较含蓄。
5.忧国伤时诗
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6.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描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或事或人。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二、高考常考考点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渗透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思想感情)和客观之象(人和物的形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诗人借助意象所营造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另外,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所以作品的形象应该包括人物、景物、意象、意境。
(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明朗平实,有的含蓄蕴藉等等。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其中语言的锤炼要格外注意,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三)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捕捉有用信息,触摸诗人灵魂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朝代信息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古诗鉴赏题中的注解有时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是需要关注的要点之一。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有时还会附带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2.知人论世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的观点。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3.关注诗歌的标题
诗歌的题目往往会标明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解题时可以根据诗题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比如:《征人怨》、《岁暮别家》、《观书有感》、《约客》等等,均可以从题目中答题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有时还可以从题目中知道诗歌是什么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咏物诗,分析时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理解诗人的志向、抱负或愿望;如果是抒情诗,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4.关注意象
古代诗歌的意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可指人物,也可以指景物,它铺垫一种情调,创设一种氛围。意象本质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平常学习时必须要了解并积累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这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很有帮助。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首先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接着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
(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此类考题要细致审题,强化“四个注意”: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区分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概念,“艺术手法”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注意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不同诗词可能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诗歌之精巧,就是借助于技巧的运用,自然这个方面的考查必不可少,且考查力度较大,要格外注意。
三、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慨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2.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手法包括上文提到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究竟是针对什么发文的,要结合题目问题进行分析。(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在分析时,要点明手法具体在哪句诗句或哪几个词语中运用,要举出例子。
③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2.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果是较熟悉的诗人,可以参照其较为固定的风格进行分析,比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②用诗中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四种模式只是众多考题中最常见的,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考题类型,其它的均可以迎刃而解。需要记住的是,大多数题型答题步骤均为三步,因此,组织答案时要格外注意答案层次。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立足诗歌本身,对接诗人情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判读能力,情感感悟和拓展能力,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促进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进而诗意地学习!
作者单位: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