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探究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在江西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题的分值上升到了8分,可见其重要性。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去找一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思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分析、去理解、去赏鉴。高考复习时可把诗歌鉴赏分为“初步鉴赏”和“深层鉴赏”两个层次。
  一、初步鉴赏
  首先,关注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给我们提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价值取向,如题目中有“咏”说明是“咏物诗”,“怀古”说明是“怀古诗”;题目中出现“悲”我们就知道作者的感情,出现“送”我们可以界定为送别的主题等。
  其次,关注诗人和时代。要知人论世。熟悉诗人可以了解其诗歌的大致风格和内容,如提到杜甫我们就知道他的风格是沉抑顿挫;李白诗的风格是豪迈飘逸。关注时代可以让我们对诗的创作基调和背景有所了解,如杜甫、李清照等人的诗词大多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再次,关注诗后的注解文字,这些文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情感产生的原因。
  以上所述能使我们对诗歌有一个粗线条的认识,是对诗歌外围的把握,有了这些“关注”我们就可以真正进入诗歌的内在世界。
  二、深层鉴赏
  1.关注诗歌的类型
  诗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咏物诗、咏史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等。我们知道相同类型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也相类,采取的手法也有很多相同点。比如“怀古诗”,手法上主要是对比、虚实结合;情感基本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等,内容大多是写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中,作者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状,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运用今昔对比,历史沧桑之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说关注诗歌的类型,就能对诗歌内容和手法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
  2.关注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是所有意象组合形成的氛围。一般来说诗歌都有意象和意境,诗歌中的很多意象表达的情感其实是固定的。了解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切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比如杨柳、长亭、寒蝉等,都有送别的情感。又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淡酒、鸿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都有愁的情感。
  3.掌握鉴赏诗歌的手法
  教师可以分门别类构建一个诗歌手法体系,让学生心中有数。这些手法包括语言特色、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它们不仅告诉我们诗歌“写了什么”,而且能让我们明白诗歌是“怎么写”的。诗歌手法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此只谈一下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议论和抒情。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比、对仗、拟人、夸张等,这些都比较简单。表现手法较为复杂,用得较多的有烘托、用典、虚实、象征、起兴、联想和想象、渲染、抑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如2008年江西高考试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答题步骤:①概括实景、虚景。②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③效果: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后两句实写鸥鹭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人民不能自由来往,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当然,诗歌考查不只是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所以只有平时就把知识体系构建好,积累专业术语,学生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才能规范答题,不会束手无策。
  4.重视直接抒情句
  诗歌要么言志,要么抒情,要么讲理,所以若能找到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就等于在情感上与作者在一起了,就更容易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这样的句子很容易判断,一般在文末。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上面的这些方法不能涵盖所有,但是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全面地理解诗歌,如果我们平时多拿些高考题来做分析,相信学生做起高考诗歌鉴赏题来就会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341600)
其他文献
要切实提高办学兴校的领导能力,必须强化机遇意识,科学定位培育优势,彰显特色,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推进制度创新.
经典文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代传承下来的永恒的、神圣的具有独特价值追求的内容。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浮躁,难以沉淀,更不会专心致志完成一本经典作品的欣赏,而是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大量的习题训练和补课、兴趣班等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对经典文学较少涉猎,或者品读不深。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高中经典文学教学呢?  一、经典文学教学的问题及成因  1经典意识的缺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事物的接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被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为古代汉语教材,在古代汉语教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影响广泛。经过几次修订和校订重排,这部教材日臻完善。然而,校订重排本第一册中仍存在疏误和一定的欠妥之处,下面笔者就略抒浅见。  一、注释有误  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齐桓公伐楚》)(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1999,下同)  王力《古代汉语》注(以下简称“注”):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依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当前的班级区域游戏,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班额大、空间小。幼儿区域游戏空间不足;游戏材料种类单一,数量贫乏,无法满足高质量区域创设的需求;
作文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作文分数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文章的文采直接决定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浓缩,将古诗词合理运用到写作中,能够为学生的文章融入一些古风的韵味,使读者眼前一亮。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运用古诗词构建全篇、扣题印证和叙事抒情,为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  一、构建全篇,诗情画意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运用强度,为自己
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显著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手机的问世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每个人的
自然拼读法(Phonics),作为一种认识英语单词的拼读形式,依据单词的构成和发音规律特征进行组合拼读,并能够在拼读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语感和思维,利于其在主动深入钻研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学科特征,教师不仅要进行教情分析,还要进行学情调研,这样才能提升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的思维对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个体人格的形成,受生活、生长环境影响,也受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白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古典美学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从来就不会少。譬如当今某些人认为古典诗词无用,理由是“除了中文系,其他专业都没有诗词的用武之地”。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更为支持第二种观点。诗读百遍,也许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物质上的便利,但可以升华他的精神,提升他的内涵,塑造他的品性,而这些,比一些物质利益更为重要。  确实,第一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在理工化生这些热门专业里,很难找到诗词的一席之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