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训类比融通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通过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统编教材专题研训,立足语文要素,进行整体观照下的类比融通,有助于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提高实施教材的能力。
  一、研训:柳暗花明又一村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连续五次举行不同主题的统编教材专题培训,或基于人文主题,或涉及特殊单元,或聚焦文体,一篇篇鲜活的“类比式”教学实践课例,一场场语文要素如何落地生根的研讨,让在统编教材衔接过程中有些迷茫的老师如拨云见日。
  1. 题材相同,情感相同,文道统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中国说》同为革命传统文化题材。随着年级的升高,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内容比重也在加大,意味着将学生的视角从小我扩展到大我,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国家意识、高尚的品质和社会基本道德品质等。教师需要挖掘课文的思想性,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进行爱国情怀的渗透,达到文道统一。
  2. 要素不同,上下贯通,各有侧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主题的第二篇课文,其单元语文要素为“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学时,教师紧扣这个要素,抓住书后练习“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融于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先了解“归纳几件事再合并”的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就已经出现,是从“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角度来进行概括的。在教学时,要总结梳理概括“一件事”和“几件事”的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少年中国说》是五上第四单元“家国之殇”主题的第二篇课文,其单元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名家之作,也是励志名篇。节选内容大量典故和古诗词名句的引用,气势恢宏、激情洋溢的排比,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和中国少年的无限期望和激励。单元语文要素指向“情感表达”,四年级下册单元语文要素有“抓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又有“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巩固运用“关键词句”和“具体事物”,把“结合资料”作为本课体会情感表达的阅读生长点。教会学生查找近代中国落后的背景资料、现代中国发展的资料、杰出中国人物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猜词义、巧用关联词理解文章内容等方式,读中悟、悟中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感知,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
  类比式课例研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爱国的情怀,更多的是对于统编教材先后关联下的语文要素的凸显和落实。
  二、实践:咬定青山不放松
  面对统编版教材,人文主题不能丢,单元语文要素要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要训练,新旧教材要注意衔接等等,一个个难关等着我们攻克。面对这样的难题,参加了多次研训,我找到了这个支点——在研读的基础上理解和读懂教材。下面以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为例,谈谈类比研读。
  1. 与原有多版本教材比较。《麻雀》是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课文,以前在多个版本教材中都曾收录。比较发现,课文内容没有变化,但书后练习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两个版本都关注课文结构的梳理,S版教材是让学生根据内容一一对应;统编教材则给出三要素,引导学生自己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条练习题,S版教材抓带点字,指向表达;统编教材也指向表达,但侧重作者对老麻雀、猎狗表现写法的发现。
  2. 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2. 与单元编排内容类比。统编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普通单元” “特殊单元”和“特色单元”。《麻雀》所在的單元属于特殊单元中的“习作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学法的指导。单元编排体系的各部分均围绕“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有层次、有步骤地展开。
  3. 与原教学设计比较。基于这样的教材梳理和解读,教学重点由原来的“能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力量”改为:懂得写一件事要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学习作者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方法,清楚地写出了老麻雀的无畏,体会爱的力量。
  将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分成两个方面进行落实。
  其一,写清楚需要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事情结构上的“清楚”。教学时,和书后练习相融合,通过三组词语对应故事里的三个动物老麻雀、小麻雀、猎狗,通过思维导图对应三个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巧妙地梳理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内容也一目了然。这样的梳理既清楚巧妙,又对前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巩固。
  其二,写清楚需要在体现中心处详细描写,这是写法上的“清楚”。教学时,紧扣书后练习,默读课文,先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然后,聚焦描写老麻雀的语句,圈出最感动的词语,写批注;接着,抓住“我”看到老麻雀护子的一系列动作、神态,听到的叫声,以及内心的感受,在品读词句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面对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教师,一切从零开始。对于统编版教材,吃透教材包括吃透《语文课程标准》和吃透文本。吃透文本要吃透单元要素,吃透一篇篇课文,吃透课后习题。
  (作者单位:镇江市香江花城小学)
其他文献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写了李大钊作为父亲时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以及作为革命者时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这篇文章究竟有什么样的写作特色,又有哪些是值得选取的教学内容呢?先从题目看起,“回忆”二字点出了文章的文体特征与主要内容。“十六年前”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它自然不是简单的交代时间
期刊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意味着新时代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在于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语文运用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1]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教师需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原
期刊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感知“小说”  1.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板书:小说)关于小说,有这样两句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你对小说有哪些了解?也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一谈。(出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 师: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提炼。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出现巧合和出人意料
期刊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和“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下对单元编排和内容进行审视,把握单元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细化教学设计任务。下面,笔者谈谈具体做法。  一、解读单元特点,确立核心知识  (一)论说类单元体系建构  纵观教材论说类单元编排体系,可以发现“由观点
期刊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以学习“预测”为主线组织内容。通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學叫》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如何根据相关线索进行多角度预测,已经初步构建了“边读边预测”的学习模型。将看图想象、续写故事作为本单元习作内容,正是对这一策略的进一步运用。据此,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确定为:能够根据插图内容发现有关线索,进行符合情理的预测,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续写未完的故事
期刊
编者按: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的教学转变,让教学成为师生语文生活中主动积极、富有意义的探究过程。江苏省整合教学研究所项目团队围绕“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这四方面的核心要义,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展开创造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将整合视野下指向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研究引向一线课堂,进入常态研究。  本刊邀请了五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分别出示牙刷、饼干、丹顶鹤放大后的局部图片,请学生猜是什么。)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象的呀。现在,老师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井的图片)  生:井。  师:对,这个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生读)古人就是根据井的形状造出了这个字。要想写好“井”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出示“井”字书写动画)上横短、下横长,撇低竖高分两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
期刊
一、借助信息技術,让拼音教学趣味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初步学习了拼音,对拼音的学习不太感兴趣,还存
期刊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年级学生由“写话”开始过渡到“习作”。这一小步的变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积累的一大步。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习作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指导,给予学生习作的自信,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表达的方式,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指导三年级习作,笔者认为,通过“加减乘除”法
期刊
学生习作大同小异,选材陈旧,缺乏新意,老师无心批改,面对如此尴尬的困境,追根究底是好的习作素材的缺失。处于乡村小学的学生,经济条件有限,要想发掘有趣有用的习作素材,需要从本土资源入手,发挥乡土优势,引导学生写以生活为本源、以体验为本能、以儿童为本位的童心习作。  一、从你的童心世界路过  我的学生每当遇到习作题时,总是唉声叹气。拿到一张试卷的时候,学生首先要问的就是习作要不要写。提起习作来,老师们
期刊